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回顾了我国“十三五”时期群众体育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尚未解决的矛盾与问题,以此为基点分析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群众体育所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路径:坚持创新发展,为群众体育发展注入新活力;坚持协调发展,为群众体育发展创造内生力;坚持绿色发展,为群众体育发展激发新动力;坚持开放发展,为群众体育发展形成新合力;坚持共享发展,为群众体育发展增强共生力。力求将群众体育发展推向新高度,从而为实现2035年体育强国远景目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后冬奥时代进程深入发展,我国传统冰雪体育备受关注。分析冰嬉运动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理路。结果显示:冰嬉运动经历肇始期、兴盛期、衰落期三个阶段;精神性、娱乐性和民族性是冰嬉运动所蕴含的文化特性。新时代冰嬉运动应以校园文化教育为载体,突出精神文化内涵;以双向共治格局为引领,满足群众冰上运动需求;以文化产业发展为驱动,打造多元文化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3.
以冰雪运动发展的前期基础和现实短板为切入点,明确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任务,形成战略性推进路径。认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存在冰雪竞技运动综合实力偏弱、冰雪服务供给质量不高、冰雪市场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冰雪运动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未来我国冰雪竞技运动的发展应:以开放为主线,均衡冰雪竞技项目发展;以共享为核心,满足群众冰雪运动发展需求;以标准为方向,强化冰雪产业服务创新;以疏通为基调,构建冰雪专业人才培养渠道。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8,(5):109-114
本文分析了基于当下社会文化背景我国冰雪文化普及的理论之维与实现机制,认为:物质要素、观念要素、制度要素以及组织行为要素是构成我国冰雪文化普及理论的核心要素;在物质要素的表现上建造冰雪文化的实体环境是冰雪文化普及之"本",在观念要素的表现上营造冰雪文化氛围是普及冰雪文化之"魂",在制度要素的表现上以创新驱动引领冰雪产业发展是普及冰雪文化之"力",在组织与行为要素上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实践是冰雪运动普及发展的"根";冰雪文化普及的实现机制在于建立多元的冰雪文化资源供给模式,对大众冰雪文化供给侧进行有效治理;以产业驱动为导向加强土地和场馆设施的资源供给,补齐冰雪场馆发展短板;着力改革冰雪人才培养供给侧,破解冰雪人力资源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运动利好政策持续增加、冰雪运动参与人数不断增多、冰雪运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多维度分析现阶段制约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存在政策层面着陆力度不够、项目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冰雪运动意识、基础建设发展不平衡、区域环境发展失衡的问题。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策略: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加冰雪运动人才储备;提高大众冰雪意识,激励参与冰雪运动;平衡各地区基础投入,加快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加强冰雪体育赛事组织。  相似文献   

6.
《体育师友》2019,(1):65-67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归纳法与数理统计法对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进行研究,为探讨五大发展理念如何融入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提供理论依据。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后,高校体育教师在如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方面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研究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论证五大发展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理念两者之间的联系,期望高校体育教师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教育理念能够更快、更好、更健康地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加速推广群众性冰雪运动,持续推进冰雪运动进社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学理依据对我国冰雪运动进社区的掣肘因素、推进机制与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冰雪运动进社区供需矛盾凸显。为破解难题,从供给主体、供给保障、供给质量、供给效率、需求主体5个方面剖析了冰雪运动进社区的掣肘因素;在厘定掣肘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市场保障机制、供给考核机制、需求监督机制等冰雪运动进社区的推进机制。为实现冰雪运动进社区的终极目标,从6个维度提出了冰雪运动进社区的实现路径:政府,加快冰雪运动进社区的政策调控;企业,提供社区居民参与冰雪运动的产品与服务;协会,充实冰雪运动进社区的发展模式;社区,筑牢冰雪运动进社区的思想阵地;学校,完善冰雪人才进社区的培养机制;家庭,转变观念成为冰雪运动的支持者与参与者。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亚洲传统冰雪运动强国,通过两次举办冬奥会,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冰雪运动发展模式。日本通过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主体的密切合作制定了层级分明的《体育基本法》及政策支持体系。日本体育经费投入增长较快、分配合理,场馆建设迅速、运营方式灵活多样,"一贯制"培养体系发展模式为我国实现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诸多启发。完善竞技体育治理体系,变革冰雪运动发展方式;从"战略驱动"到"科技驱动"全面提升备战水平,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推动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打造夏冬奥一体化发展模式;统筹规划资金来源与分配,科学布局设施建设与运营;构建"教育普及-社会推广-竞技提高"多边融合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培育冰雪文化,营造社会氛围,加强国际交流,全面提升我国冰雪运动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对武当武术资源存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武当武术资源存在的内部优势是生态环境、文化底蕴、品牌效应;内部劣势是管理不足、资源分散、效益颇低;外部机遇是政策扶持、文化振兴、产业聚集;外部威胁是文化竞争、项目挤压、观念偏差。基于以上分析,进一步持"产业融合"理念,提出武当武术资源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健康产业、旅游产业以及教育产业五大产业相融合的开发路径。研究旨在为武当武术资源开发提供多渠道深层次的路径选择,创新驱动武当武术的多元价值,加速实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的"生产性保护"意义,以促进武当武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健康中国战略下优化体育供给侧结构、实现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体育产业跨界整合、满足经济新常态下人们休闲健身需求的创新路径。在数据强国战略下,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驱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旨在促进我国体育休闲小镇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托大数据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传播路径多元化、运营精准化个性化、融资渠道多样化、休闲体育资源共享化。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大数据时代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路径。认为:依托大数据发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以拓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传播方式;驱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智能化发展;创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消费模式;助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多元业态协同发展。发展路径:创新大数据宣传模式,全方位推广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科学运营,搭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平台。融合共享,协同发展,促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跨界融合;康体结合,延伸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链;管理决策:规避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风险。  相似文献   

11.
运用逻辑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剖析北京冬奥会场馆功能转型方向与挑战,并提出转型路径。北京冬奥会场馆功能转型方向:以竞技功能为主导,积极服务全民健身;以多元经营为依托,推动冰雪产业链升级;以冰雪文化为引领,释放奥运遗产红利;以冰雪旅游为特色,赋能区域协同发展。转型挑战:缺乏落地方案影响功能转型效果,运行条件约束影响功能转型效率,技术要求复杂影响功能转型成本,业态融合短板影响功能转型基础。转型路径:推进宏观政策落地,实现场馆红利互融共享;满足群众冰雪需求,促进冰雪文化空间塑造;注重竞技功能实现,提供国际水准场馆保障;实现整体性布局,构建场馆产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冰雪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但传统的冰雪旅游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冰雪旅游的需求。研究以提高我国民众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结合传统民俗文化底蕴与现代康养趋势,提出构建民俗类冰雪休闲“体旅+康养”模式。该模式兼具冰雪运动、休闲娱乐、参与体验、文化熏陶以及修身养性等多元化功能,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满足大众休闲康养需求、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创新老年人康养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此,以融合发展理念为指导,从构建多元化保障体系、发掘地域特色资源、发挥民俗文化特色和优化多元主体体验等方面,探讨我国民俗类冰雪休闲“体旅+康养”模式的建设路径。以期通过对民俗性冰雪资源的有机开发与整合,为我国冰雪休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冰雪运动是我国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但冰雪运动的科学开展,受自然因素、消费理念、产业发展等影响和制约。我国群众冰雪运动的发展起步相对比较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和缺陷。为整体推动我国群众冰雪运动的健康快速发展,应该落实科学的发展策略,做好推广和普及工作,以此来提升群众冰雪运动的发展成效与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参与式观察等方法,系统分析冰雪体育旅游与村寨文化融合发展的价值与现实挑战,并提出推进路径。冰雪体育旅游与村寨文化融合发展价值:产生“1+1>2”的业态融合效应;形成资源互动、优势联合的效益;立足怀旧和文化记忆,留住乡愁。现实挑战:系统规划不完善,开发状态零散;运营机制不健全,消费意愿疲软;保障措施不完善,制度建设滞后;资源利用效果差,文化展示不够。推进路径:强化理念,合理规划,建设和谐高效的融合系统;体系优化,模式创新,建立互惠共赢的运营机制;完善制度,精准施策,形成动态可调的保障机制;明确理念,文化坚守,实现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改革发展历程,为武术发展顺应时代创新发展的潮流,实现新时代背景下武术创新驱动的再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武术改革发展分为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改革武术组织系统;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为目标推促社会武术发展;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方向改革竞技武术规则制度;以武术人才培养为目的改革完善武术学科建制;以传播民族文化为指引实现武术文化的世界推广。进入改革发展新时代,武术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力再发展的路径:武术健康创新驱动健康中国;武术文化创新驱动民族文化;武术教育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武术研究创新驱动学科建设;武术市场创新驱动国家产业。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系统阐述北京冬奥会助力下健康中国建设的意义、时代价值和实现路径。结果表明:助力价值主要体现在传递冰雪理念,倡导健康生活;落实冰雪政策,支撑健康保障体系;营造冰雪氛围,提升健康环境水平;传播冰雪运动,实现健康产业共赢。实践路径主要包括:推动全民冰雪运动,推广健康生活;完善冰雪服务体系,完善健康服务;在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前提下,创造健康冰雪生态;鼓励冰雪休闲运动,助力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湖北体育科技》2020,(3):279-282
目的发现冰雪运动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冰雪项目发展规律,拟提出对应解决策略。方法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现状进行了解。结果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目前存在3个主要问题:校园冰雪区域发展不协调;校园冰雪文化亟待补强;校园冰雪师资尚存短缺。结论校园冰雪运动主要以以下4个导向为发展方向: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校园冰雪;以区域资源为导向,统筹协调发展不同地区的校园冰雪运动;以高新科技为导向,创新校园冰雪开展形式;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人为本开展校园冰雪课程等,以期推动冰雪文化进校园在推广进程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是完善区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遵循五大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构建政府、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多行动主体共同参与、联动的多元合作治理体系。秉承"共享"共治的理念,"创新"多元合作共建的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模式,政府引导、学校与社团等多主体"协调"治理的关系,形成"开放"的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机制,"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协同的合作治理理论架构,为促进区域公共体育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了“南展西扩东进”的总体战略。本研究从文化的角度对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动因和战略实施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认为该战略具有强力的政策引导保障、良好的经济基础支撑和良好的综合体育实力支持,该战略对于冰雪运动推广是一种政策驱动的力量,推进中存在着突出的文化不足问题,制约着战略的有效达成,比如冰雪自然条件、冰雪场地设施等器物文化基础薄弱,冰雪运动参与等行为文化亟待升级,冰雪运动明星等精神示范力量难以形成。基于战略解读和思考提出了从“政策导向”到“文化生成”理念指导下从冰雪运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了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优化路径,以期实现我国全领域的冰雪文化氛围,促进国家政策落地和效益达成,为促进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20.
体教融合理念是指引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重要思路,新时期、新形势下探究理念内涵及指导工作的动力因素,有助于促进我国学校体育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健康中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当前,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在理念升华层面,对功能真义的认知有所偏离;在资源供给层面,存在条件保障的桎梏;在需求满足层面,赛事地位相对弱化;在协同发展层面,多元主体共治体制尚未建立;在监督考核层面,评价机制有所缺失。对此现实困境,提出提高站位,打造多维推动机制;转变方式,夯实基础保障;丰富形式,构建多层次竞赛体系;创新机制,构建协作融合推广体系;制定标准,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等纾解路径。旨在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探寻校园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完善校园冰雪运动的多元教育和培养体系,为体育强国赋能,为健康中国筑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