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其对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双碳”目标的实现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并行不悖的,如今在碳减排趋势下资源循环利用对经济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如何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构建绿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梳理回顾了我国产业在双循环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演进,得出“双碳”目标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指出了实践方向,即要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时间节点,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双碳”目标实现进程,推进全面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国内外产业链的关联和互动,从而推动绿色双循环发展,提升国际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双碳”目标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安徽省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安徽省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碳排放强度高于长三角区域平均水平,且既往碳减排政策执行成效偏低。为有效解决安徽碳排放基数大、与经济发展不匹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资源性产业占比过高、低碳产业发展滞后、技术创新水平不足等问题,应以“双碳”为目标从全方位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化转型、合理制定差异化产业政策、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方面推动安徽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中起到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双碳”目标要在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固碳3个方面持续发力,构建以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清洁能源规模利用与多能互补、工业流程低碳再造、建筑交通智能化多能融合为主线,以甲醇、氢能和储能为平台的多能融合能源生产和利用新模式,支撑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2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通过实施科技战略研究、基础前沿交叉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新技术综合示范、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合作支撑、创新体系能力提升、“双碳”科普等八大行动,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典型区域推动面向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能源技术(以下简称“双碳”能源技术)综合示范是中国科学院支撑“双碳”目标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技术集成示范”和“典型区域示范”2个特征论述了开展“双碳”能源技术区域综合示范的意义,并基于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已有研究布局,提出了适合中国科学院推进“双碳”能源技术综合示范的多能融合理念及其4条主线,分别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非化石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工业低碳/零碳流程再造和数字化/智能化集成优化。最后,文章结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陕北、辽宁和山东等区域开展以“多能融合”为特征的技术综合示范的工作,对典型区域推动“双碳”能源技术综合示范的背景、目标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讨论,供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双碳”目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专业课程的构建需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与格局。本文以“物理化学”为例,在“双碳”背景下,探索一种“绿色”发展环境下新型的产教一体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背景。根据化学专业的学科特点,结合地区科研资源,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产教融合以及就业导向等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双碳”背景下基于地区科研资源的化学专业课程建设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下,化石能源利用面临新挑战。文章梳理总结了目前我国化石能源利用现状,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状况,提出了“双碳”约束下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思路,从煤炭高效燃烧与转化、石油天然气高效利用及煤化工“三废”处理方面提出技术发展建议,以期为“双碳”目标实现和新型能源系统构建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生态建设提升固碳能力,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在分析我国生态固碳现状和趋势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生态固碳能力提升面临的主要挑战。研究认为,需要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和生态建设区域协调两方面促进生态建设布局优化,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在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优化方面,提出重启成熟林地有序更新采伐、增强草原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和发挥“西线引水工程”碳汇增益作用等;在生态建设的国土布局优化方面,提出了统筹建立差异化区域碳中和路径,全面推进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协调处理生态保护与清洁能源发展关系,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国土空间高效利用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以“双碳”目标为指引,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关乎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构建,又关乎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更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为此,需要发挥国家的引领作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发挥高校的关键作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社会的重要作用,助力低碳行为落地,以寻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9.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转型路径是一系列目标、技术、资金、政策等综合驱动的系统行动路线图。随着全社会对“双碳”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双碳”工作面临全面深化落实的系统推进挑战。文章总结了“双碳”目标引领下的低碳转型新成效与双碳“1+N”政策体系,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转型需求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体系、能源体系、国土空间格局、建筑和交通、消费模式、技术创新、金融体系、贸易与供应链、治理体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推进双碳目标深化落实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从必要性和紧迫性两方面分析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驱动因素,提出要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科学有序重构我国能源结构及相关工业体系,其中科技创新将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随后基于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的长期研究基础,提出以多能融合理念引领“双碳”目标实现的科技发展路径,并详细阐述了多能融合理念内涵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非化石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工业低碳/零碳流程再造、数字化/智能化集成优化4条多能融合科技路径;最后提出了推进多能融合科技发展路径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加速推进,我国工业领域绿色转型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铜有色金属是重要工业原材料,铜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之一,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立足新时代“双碳”战略目标背景,全面分析了鹰潭铜产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以及铜产业结构、碳排放强度和低碳技术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鹰潭铜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进行了研判,提出了推动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再生铜产业、延伸产业链、强化技术创新等发展路径,以及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对学生开展“双碳”教育是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双碳研学基地作为开展双碳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目前尚缺乏对双碳研学基地建设路径的深入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4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双碳研学基地建设的各个因素,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找出关键因素。最后结合现实情况,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为双碳研学基地建设提出建议,从而丰富双碳研学教育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与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文章对“十一五”以来的168项低碳领域政策文本进行了梳理分析,摸清了我国低碳政策的总体情况,以及政策的数量、效力、手段等特征,明确了当前低碳政策的缺口所在。在此基础上,围绕“双碳”目标实现的阶段性特征,绘制了未来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最后,重点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社会发展路径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变面临的挑战,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实施“双碳”目标的总体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略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行动是一项涵盖全域国土空间、国家主导全民参与、长期持续实施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有明确且兼具韧性和适应性的行动方略。文章在梳理“双碳”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略、技术途径与科技支撑等问题,认为中国“双碳”行动的基本方略应该是坚持“一个基本理念”、实现“两个宏观目标”、贯彻“三路综合”与“四举并进”的技术路径、落实全域国土空间管控和产业协同发展的“五个统筹”宏观布局,强化气候变化、地球系统碳循环科学研究及脱碳、低碳产业技术变革。面向国家“双碳”行动的全球变化和生态经济学研究需要长期持续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构建地球系统碳循环过程、碳储量及通量的多要素-多过程-多界面-多尺度协同监测体系,系统认知和精细评估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及增汇潜力。当前的迫切任务是构建和完善科学基础、观测模拟、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碳增汇、国家战略与路径选择、协同治理与管理政策7个方面的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球治理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选取世界主要国家围绕碳中和目标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战略行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球碳中和战略的发展目前经历了治理起步期、曲折探索期、共同推进期3个阶段,世界主要国家聚焦战略方向、目标设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等进行系统布局;相比之下,我国在“双碳”立法进程、重点领域中长期战略行动规划、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示范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我国可以加快碳中和立法进程,构建系统有效的推进机制;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构建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聚焦关键领域,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等,积极推进碳中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面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系统性认识和行动方案、数字化手段欠缺等挑战,需要从理论层面探究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如何协同推进数字中国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本文基于对数据要素驱动创新发展和数据基础设施赋能行业数智化的本质特征分析,建构“数据-机制-使能”过程视角下数据基础设施赋能“双碳”的动态整合理论框架,系统论述碳中和数据银行的系统架构和这一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多维价值创造的多层次动态过程机制;同时指出该机制面临数据基础设施运行成本高、区域行业数智化和低碳化高质量发展协同难度大,以及“双碳”多线程、多路径目标实现阻力大等现实挑战,并提出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打通碳达峰碳中和数据融通壁垒、健全和完善新时代数据基础设施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如何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则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本计量方法测算上市公司的同行“双碳”政策感知,定量分析同行“双碳”政策感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对这种溢出效应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同行的“双碳”政策感知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强度、专利申请量和专利获取量;该创新促进效应的重要渠道是“双碳”政策感知在行业与企业间的传递;外部环境、企业性质和行业特征是该创新促进效应的重要调节变量。本文研究结果验证了凝聚绿色低碳转型的行业共识,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并指出激励政策和给予特殊行业补贴的策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成立72年来,始终秉承科技报国初心,在各个历史时期均为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发展阶段,大连化物所作为“国家队”,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将国家“双碳”目标新要求与研究所“十四五”规划相结合,顶层设计构思发展战略,聚力能源低碳变革性关键技术突破,促进典型区域多能融合示范,从党建、学科规划、人才建设、成果转化多方面支撑“双碳”目标的实施和“十四五”规划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部为此提出高校要为“双碳”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培养碳中和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探索人才培养路径。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相关学科融合、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双创能力等方面,提出碳中和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新发展格局注重提升消费地位,居民绿色低碳消费的重要性突出。政府推进居民绿色低碳消费既能够满足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够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文章结合当前我国绿色低碳消费发展情况,阐述了绿色低碳消费的重要性,分析了绿色低碳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健全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强化绿色低碳宣传教育、培育绿色低碳社会氛围和完善绿色低碳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居民绿色低碳消费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