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创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中起到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双碳”目标要在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固碳3个方面持续发力,构建以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清洁能源规模利用与多能互补、工业流程低碳再造、建筑交通智能化多能融合为主线,以甲醇、氢能和储能为平台的多能融合能源生产和利用新模式,支撑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2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通过实施科技战略研究、基础前沿交叉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新技术综合示范、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合作支撑、创新体系能力提升、“双碳”科普等八大行动,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典型区域推动面向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能源技术(以下简称“双碳”能源技术)综合示范是中国科学院支撑“双碳”目标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技术集成示范”和“典型区域示范”2个特征论述了开展“双碳”能源技术区域综合示范的意义,并基于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已有研究布局,提出了适合中国科学院推进“双碳”能源技术综合示范的多能融合理念及其4条主线,分别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非化石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工业低碳/零碳流程再造和数字化/智能化集成优化。最后,文章结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陕北、辽宁和山东等区域开展以“多能融合”为特征的技术综合示范的工作,对典型区域推动“双碳”能源技术综合示范的背景、目标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讨论,供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下,化石能源利用面临新挑战。文章梳理总结了目前我国化石能源利用现状,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状况,提出了“双碳”约束下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思路,从煤炭高效燃烧与转化、石油天然气高效利用及煤化工“三废”处理方面提出技术发展建议,以期为“双碳”目标实现和新型能源系统构建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转型路径是一系列目标、技术、资金、政策等综合驱动的系统行动路线图。随着全社会对“双碳”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双碳”工作面临全面深化落实的系统推进挑战。文章总结了“双碳”目标引领下的低碳转型新成效与双碳“1+N”政策体系,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转型需求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体系、能源体系、国土空间格局、建筑和交通、消费模式、技术创新、金融体系、贸易与供应链、治理体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推进双碳目标深化落实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给全球能源安全敲响警钟,深刻理解能源转型发展与能源安全的关系,探寻中国能源安全与“双碳”战略同步实现路径成为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基于对中国能源发展图景和“双碳”战略内涵的分析,明确提出:(1)能源安全是能源转型发展的基础,中国油气短缺形势长期存在,“双碳”目标与油气安全战略并行不悖。(2)中国的油气安全需在两个层次谋篇布局,近中远全程做好部署——做稳做好传统油气勘探领域发展,宜坚持“海陆并举、常非并重,稳油增气”目标;积极开拓新油气资源领域,重点组织好陆相中低熟页岩油原位转化、富油煤热转化利用与煤炭地下气化等“三个革命”,为在传统油气领域“稳油增气”基础上实现规模上产做好准备。(3)“双碳”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革命,化石能源的退出必须以能源安全为前提,要把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大利用、柔性智能电网建设、储能基础设施建设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5件大事同步抓实抓好,在保证能源安全无虞基础上,依靠技术进步,通过多途径实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生态建设提升固碳能力,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在分析我国生态固碳现状和趋势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生态固碳能力提升面临的主要挑战。研究认为,需要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和生态建设区域协调两方面促进生态建设布局优化,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在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优化方面,提出重启成熟林地有序更新采伐、增强草原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和发挥“西线引水工程”碳汇增益作用等;在生态建设的国土布局优化方面,提出了统筹建立差异化区域碳中和路径,全面推进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协调处理生态保护与清洁能源发展关系,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国土空间高效利用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建筑业作为我国第一碳排放大户,其碳中和关乎国家“双碳”战略的顺利实施。如何实现传统建筑材料、结构、建造的低碳转型,如何发展“以人为本”的低碳人居环境的能源环境新技术,如何平衡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全球视野,基于国家“双碳”目标达成的战略需求和顶层设计,阐述建筑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挑战,尝试凝练建筑“双碳”路径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从全过程、全领域、数字化和工程的视角提出未来中国建筑“双碳”的可能实现路径、战略研判和研究重点,以期助力我国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成立72年来,始终秉承科技报国初心,在各个历史时期均为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发展阶段,大连化物所作为“国家队”,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将国家“双碳”目标新要求与研究所“十四五”规划相结合,顶层设计构思发展战略,聚力能源低碳变革性关键技术突破,促进典型区域多能融合示范,从党建、学科规划、人才建设、成果转化多方面支撑“双碳”目标的实施和“十四五”规划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略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行动是一项涵盖全域国土空间、国家主导全民参与、长期持续实施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有明确且兼具韧性和适应性的行动方略。文章在梳理“双碳”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略、技术途径与科技支撑等问题,认为中国“双碳”行动的基本方略应该是坚持“一个基本理念”、实现“两个宏观目标”、贯彻“三路综合”与“四举并进”的技术路径、落实全域国土空间管控和产业协同发展的“五个统筹”宏观布局,强化气候变化、地球系统碳循环科学研究及脱碳、低碳产业技术变革。面向国家“双碳”行动的全球变化和生态经济学研究需要长期持续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构建地球系统碳循环过程、碳储量及通量的多要素-多过程-多界面-多尺度协同监测体系,系统认知和精细评估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及增汇潜力。当前的迫切任务是构建和完善科学基础、观测模拟、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碳增汇、国家战略与路径选择、协同治理与管理政策7个方面的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带来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科技是支撑碳中和目标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在梳理碳中和相关概念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碳中和的战略行动和科技布局特点,发现:各主要国家通过立法监管、能源战略、技术路线图、碳市场等政策行动全面推动碳中和目标;在科技方面,重点布局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变革性绿色低碳技术,抢占未来绿色工业革命科技制高点。文章针对实现碳中和的“减排”和“增汇”两条根本路径,围绕“构建零碳能源体系”“再造低碳产业流程”“生态固碳增汇/负排放”三大方向提出了需要重点布局的14个重要科技问题研究,以引导超过70项关键技术突破。在分析碳中和国际行动和关键科技问题基础上,围绕加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顶层设计,强化面向碳中和的科技研发体系,建立零碳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前瞻部署生态固碳等负排放技术,以及加强系统性解决方案在碳中和行动中的应用6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碳中和战略科技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国家战略目标,不仅体现了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担当,也符合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城市在我国人口、能源消耗、碳排放中均占据主导地位,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文章首先指出城市能源系统在推进国家“双碳”目标中的重要角色及其面临的重要挑战。然后,以澳门为例分析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基本特征。最后,提出“推广需求侧管理为主、利用分布式清洁能源为辅、主动外购绿电为补充、发展智能化技术为支撑”的城市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径,为推动我国城市碳中和进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助力构建国家能源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源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以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而科技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文章在分析我国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了以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清洁能源多能优势互补与规模应用、低碳化多能战略融合为主线的能源科技发展新思路和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 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能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虽然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碳排放逐渐进入平台期,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仍高达80%以上。碳中和目标下,在借鉴发达国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与碳减排做法的基础上,如何加快我国能源转型,明确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战略路径值得深入探讨。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推进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文明跨越的重要抓手。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我国需要在电力、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不断努力,减少碳排放量,谋划最优的战略路径,努力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4.
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是平抑新能源波动、降低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电网造成冲击的重要手段。当前,全球能源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也面临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践行新时代“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需要我国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驱动,构建与能源资源相适应的中国特色能源结构新体系。实现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互补融合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新体系的关键。因此,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不仅是电力系统低碳清洁化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抢占国际能源技术战略制高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5.
“双碳”目标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安徽省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安徽省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碳排放强度高于长三角区域平均水平,且既往碳减排政策执行成效偏低。为有效解决安徽碳排放基数大、与经济发展不匹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资源性产业占比过高、低碳产业发展滞后、技术创新水平不足等问题,应以“双碳”为目标从全方位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化转型、合理制定差异化产业政策、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方面推动安徽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以“双碳”目标为指引,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关乎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构建,又关乎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更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为此,需要发挥国家的引领作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发挥高校的关键作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社会的重要作用,助力低碳行为落地,以寻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集聚力量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责主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文章以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为具体案例,总结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练“双碳”关键科学问题,以及聚焦“双碳”关键技术需求和逻辑体系,组织多学科协同专家团队,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数据支撑、确保咨询观点全面客观针对性强,强调决策支持目标、多管齐下扩大咨询研究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为我国碳中和的科技研发、科学组织管理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温上升,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的主动作为和共同追求。碳中和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庞大系统工程,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的指导,碳中和学应运而生。碳中和学的理论内涵包含两个“动态平衡”——全球碳排放与碳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技术内涵包括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捕集、利用、封存和移除的全过程及相关的技术体系。能源消费结构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新能源为主的转型,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将由当前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的“四分天下”,向以新能源为主的“三小一大”新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在此过程中,需构建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多种能源协同发展。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也将从当前以煤炭能源为主的“一大三小”,向未来以新能源为主的“三小一大”格局发生革命性转变;新能源将主导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转型,最终将力争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独立”。但在能源发展中,始终把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社会、建设绿色宜居地球的关键。碳中和下新能源是世界能源转型的方向、能源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9.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其对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双碳”目标的实现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并行不悖的,如今在碳减排趋势下资源循环利用对经济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如何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构建绿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梳理回顾了我国产业在双循环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演进,得出“双碳”目标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指出了实践方向,即要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时间节点,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双碳”目标实现进程,推进全面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国内外产业链的关联和互动,从而推动绿色双循环发展,提升国际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与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文章对“十一五”以来的168项低碳领域政策文本进行了梳理分析,摸清了我国低碳政策的总体情况,以及政策的数量、效力、手段等特征,明确了当前低碳政策的缺口所在。在此基础上,围绕“双碳”目标实现的阶段性特征,绘制了未来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最后,重点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社会发展路径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变面临的挑战,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实施“双碳”目标的总体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