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爸爸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攻读博士学位,我和妈妈去探亲,住了一个月。 去俄罗斯的第二天,爸爸带我去他的导师谢尔盖教授家做客。长得很和蔼的大胡子教授是圣彼德堡人,既是爸爸的导师,也是跟他特别友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一位以极高分考入美国一所名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趁导师不在的机会、用实验室的电话往国内打了五十多分钟的长途,和亲戚朋友闲聊。导师知道后很生气,强压怒火去问他昨天干了什么;他居然一直不承认打电话的事.导师忍无可忍.就建议校方把他开除了。有人问导师:“这么一个高材生只因撒了一次慌.就把他赶走,不惋惜吗?”那位导师说:“科学的精神是求实,科学的目的也是求实,对科学来说,撒谎是可怕的精神肿瘤。”  相似文献   

3.
吕柏盛 《科学教育》2005,11(5):60-61
导师者,志向远大,有大家风范。作为导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探究真谛;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通过教书育人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开拓新路子,寻找新途径,开辟新天地,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争做导师者已成为大多数为教者的奋斗目标,但称得上导师者可谓凤毛鳞角,大多数教师只能扮演教书匠的角色。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导师呢?  相似文献   

4.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卢瑟福本人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同时更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导师,他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天才,又以伟大的人格去关怀他们,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在卢瑟福身边的那些助手和学生们,后来绝大多数都变得非常出色,其中更童插了为数众多的科学大师们。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越来越多,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解决。本文从学校、导师个人、辅导员三个方面对促进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延年 《教育艺术》2006,(10):21-21
“导师”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释意:一是指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中指导人学习、进修、写作论文的人员;二是指在大事业、大运动中指示方向、掌握政策的人,如革命导师。本文所研究的是第一种。导师制起源于英国,最早出现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新学院(兴建于1379年),当时新生被录取后去某一学院报到后,学院当局就给他指定一位导师,导师制就是为一组学生确定一名导师,在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师徒”关系。导师是学生所选科目的学者,他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作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他如何深入学习。经过实践,这一制度的有效性被公认,对学生的个别化学术指导模式,培养了许许多多有创新精神的卓越的人才。后来,世界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采用了导师制,但由于学生日益增多,一般只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的生活已过了一年又半载。这段时间基本上就是泡在教室或图书馆里。看别人的述,读别人的章,思维也是绕着别人的思路打着转,当然,从中收获是很大的。但有时理论读多了,就象一块吸足了水的海绵,一根拉直了的弹簧,没有了弹性,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活力。我带着困惑去见导师,导师说:你到下面的学校去看看吧,那儿你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这样你的思考才会有根,你所看的书、学习的各家理论将会找到一个新的固着点。  相似文献   

9.
难忘第一课     
我在医学院学到的东西有一半已经忘掉了,但我第一次跟导师到医院病房去时所得到的教训,却仍像灯塔般指导着我。  相似文献   

10.
能否碰到一个好的导师,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研究生本人的学术前途问题。因此,大学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都特别注意挑选自己心目中的好导师。有些导师对自己的研究生相当关心。即使是只有一两个研究生,也像教本科生一样课堂授课、批改作业,甚至对研究生哪一段时间该学什么或作哪些事情都有严格的规定,学生自然不得不听导师的话。这样一来,他们就得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多少时间去考虑和研究专业中感兴趣的问题。不过遇到这样的导师,研究生们可以高枕无忧地进入毕业论文阶段,可以不太费力地通过论文答辩。我的导师却不属于这种  相似文献   

11.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是印度心灵导师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的代表作之一。克里希那穆提生于1895年,13岁时由“通神学会”领养,被“通神学会”认为是“世界导师”再临(东方的“弥勒下生”),他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灵性导师。他一直教人要敢于突破权威和传统的束缚,去观察世界,观察自己,去追求心灵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导师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对加拿大三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分析,发现其研究生导师制度呈现出“合作与差异”并重的特色,表现在:导师角色上,以多方引导人、共同责任人为定位;导师职责上,重视规范职责与协商职责并行;导师时间上,提倡全程参与研究生教育;导师指导效果保障上,多维度促进导师专业成长。研究结果对我国研究生导师制度建设的启示如下:探索“自我询问”机制,引领导师理解自己;尝试“期望协议”,明晰师生的主体职责;落实导师合作小组,拓展指导效果;深化“分类指导”细则,关注学生多样性;打造规制、引导、自主“三合一”服务体系,促进导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强化研究生培养竞争激励机制,增强导师和研究生的责任意识,上海交大试点建立导师资助制,规定每位博士生导师至少, 提供所指导博士生每人每月500元经费。徐敏等在8月27日《解 放日报》介绍,交大负责人认为这一举措的实行,其主要目的就是 想给导师一定压力,提高他们招收博士生的经济成本,让他们在挑 选博士生时“睁大眼”,促使他们去争取更多科研项目和经费,也让, 那些能力差的导师自动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14.
有两个研究生,一位叫吉斯特,一位叫提尔曼。即将毕业时,他们跟随导师去一家大公司参观。参观完毕,导师问吉斯特: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吉斯特说:我看到了豪华的办公楼,舒适的宿舍,宽敞明亮的饭厅。能够在这里工作,真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啊!导师摇了摇头,没说什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逐渐大众化,学术论文抄袭、作假等学术道德问题越来越严重。培养具有良好的学术规范的科研工作者,已经是目前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利用导师的"权威性",建造良好的学术道德氛围,把"学术道德"的分量充分落实到研究生教育中去。  相似文献   

16.
运用Nvivo.11软件对“导师论导”的相关文献①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发现:导师指导行为主要表现在硬软件支持、营造氛围、学术规范教导、技能传授与思想点拨、模范榜样、任务布置和监督控制七大方面。上述导师指导行为分别与领导风格理论中的“定规行为”与“关怀行为”相契合。借鉴管理方格理论构建方式,以“定规行为”和“关怀行为”为基本维度,建构出研究生导师指导风格概念模型:贫乏型、指令型、牧师型与协作型。未来高校可积极开展基于导师指导风格概念模型的导师评价与培训工作,促进导师专业发展;在研究生招生录取时,考虑导师指导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度;在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导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是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使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在知识总量激增、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寻求高效、优质、快速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教师必须从以“教”为中心转而以“学”为中心。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呢?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自己作为导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体会教而不倦在重情,精而不多去布法,学而不厌为练功.  相似文献   

19.
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因素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在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诸多因素中,导师队伍是根本性因素。本文着重从导师遴选和评估的制度因素、导师的主观能动性因素以及导师的客观制约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导师队伍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程小芳 《成长》2005,(2):60-61
明尼苏达大学的每个学生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如果我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实验室,如果我不在实验室,那肯定就在去往实验室的路上,这有点夸张,但是实验室却是我们每天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我们每个月补助的来源,导师(我们通常称之为“老板”)更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