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保护运动员关节软骨、改善肌肉质量、调节内分泌、减控体重、预防运动性贫血、增加能量储备和利用、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增强免疫机能等特殊功效的功能因子,并介绍了一些作为运动营养食品原料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外源性抗氧化剂的补充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得出外源性抗氧化剂补充量与运动型疲劳抑制的关系模型,指导训练康复治疗。方法:构建外源性抗氧化剂对运动性疲劳影响的数学关系模型,通过外源性抗氧化剂的补充,分析对过度训练导致运动性疲劳病理观察情况。运动员进行运动性疲劳训练中的外源性抗氧化剂补充统计值,通过分析运动性疲劳承受肌免疫细胞的刊过氧化酶SOD和CAT活性以及生理盐水等指标,进行差异性统计,构建统计模型,观测其差异性特征。结果:通过外源性抗氧化剂补充,计算运动性疲劳抑制指数,能有效对过度运动训练损伤导致的运动性疲劳等并发症实现诊疗。采用该关系模型,肺动脉收缩压有82.6 mm Hg改善为92.0 mm Hg,肺动脉舒张压有44.9 mm Hg改善为50.3 mm Hg,展示了较好的性能。结论:外源性抗氧化剂的补充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关系模型定量分析准确,通过外源性抗氧化剂补充能有效对运动性疲劳进行抑制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谭健  顾颖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213-213,300
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在已经成为当今体育科学的研究热点,各国学者在该研究领域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因为阐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对于探索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力求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作较为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4.
朱坚 《科教文汇》2009,(4):288-288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本文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补充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威  杨建昌 《内江科技》2010,30(1):32-32,91
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强度越来越大,运动性疲劳也成了普遍现象。因此,了解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生化机制对于提高运动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对运动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着重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作一些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骆方成 《内江科技》2008,29(4):36-37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健美操训练中常常出现运动性疲劳。为了及时预防和减少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出现,本文根据竞技健美操运动的项目特点及供能特点,提出了恢复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手段,这对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增进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凯  李芬  刘继权 《内江科技》2011,32(1):169+147-169,147
随着当今竞技健美操训练和比赛任务的加重,运动性疲劳的产生越来越频繁。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将会破坏运动训练的系统性、连贯性,从而影响训练和比赛的成绩,并给运动员带来生理和心理上巨大的痛苦:因此,了解运动性疲劳并给予正确的对待,将会使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掘,为其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根据竞技健美操的能量供应和运动特点对竞技健美操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进行了分析,以便对竞技健美操运动性疲劳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运动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分期及治疗,力图对该病有个全面科学的认识。为运动性哮喘的运动医务监督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产生疲劳的特点,对吉首大学健美操队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为运动员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的恢复,从而为运动训练能正常有序的进行和提高训练效率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训练中,尤其以田径训练为主,由于训练强度大,训练任务重,大部分学生在高强度密集的训练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性腰痛,在此分析了产生运动性腰痛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运动形式有密切关系。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从不同运动形式的供能特点出发,分析在不同运动形式下,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特征。揭示运动性疲劳与运动形式的关系这对于加快疲劳的消除,提高训练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秀斌 《内江科技》2009,30(12):27-27,59
骨骼和肌肉组织病理切片相关研究表明骨骼损害可能与肌肉疲劳有关。近年动物模型研究中的一些生化指标,如丙二醛、乳酸、Ca^2+、磷脂酶A2等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疲劳骨折发生的肌肉"过度负重"和"肌肉疲劳"理论学说。疲劳骨折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收集整理运动性疲劳骨折发病的病理基础、诊断、治疗方法等资料,总结出预防运动性疲劳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泽霖 《科学大众》2013,(5):163+6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疲劳的判断与恢复作系统的阐述,以期对科学化锻炼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针灸并用治疗运动引起的活动不便的疗效。方法:从某医院外科门诊及住院病历中,随机选取135例存在运动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达方法划分成中药针灸并用组、针灸组以及中药组。统计135例患者的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部位以及性质情况,采取临床观察记录和愈后追踪随访方法,对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运动员均进行全面分析,必要者还进行X光检查帮助确诊,治疗30天统计疗效。结果:中药针灸并用组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治愈率和有效率都高于单纯的中药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和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运动幅度明显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是62%,针灸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0%,中药针灸并用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4.4%,经统计学分析,疗效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针灸并用组对于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中药针灸并用治疗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以及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5.
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现在对于运动员的成绩要求越来越高,运动性疲劳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所以对于如何消除运动性疲劳至关重要,同时它现在也是运动医学和人体科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将结合大量文献,对于运动性疲恢复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访问调查等方法,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从篮球运动员疲劳的特点出发,运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等理论,对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从中医药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科学正确判断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程度以及合理有效消除运动性疲劳,对体育教师合理安排运动训练量和运动强度,对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成绩稳固提高和运动潜力发掘。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不应忽视放松整理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体在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后,产生了运动性疲劳。应该进行整理和放松。放松整理活动的目的及作用。放松整理的方法。放松整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与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篮球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的能量供应特点及承受大负荷的肌肉部位进行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分析,阐明了篮球运动训练及比赛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提出了一些消除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行之有效的办法,包括中枢疲劳及外周疲劳的消除等。  相似文献   

20.
刘鹏程 《内江科技》2009,30(11):17-17
研究发现,运动中体内氧自由基的大量增加是引起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自由基引起机体疲劳的理论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做一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