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因此,我们要让作文与生活同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凭一双“慧眼”,将写作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暗藏的“契合点”挖掘出来,学生的写作一定会进入一个更为开阔的世界。那么,如何将生活与作文有机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呢?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因生活而多彩。美国教育家华特更是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可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每次作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或写作教材后,会出现对写作方向不确定,没有写作素材,或是主题思想提炼不出等问题;在批阅作文时,更是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空话连篇或是无话可说。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么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就说明了生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开掘生活源泉,激活写作泉源,那样才能书写出灵动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作文与生活是紧密结合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又为生活服务。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呢?  相似文献   

5.
肖殿荣 《语文天地》2011,(12):23-24
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竭。"(《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老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要让学生的作文有丰富的内容,有独特的个性,有灵性,有一颗智慧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作文到底从什么地方入手?怎样把作文变厌学为乐学?我认为,注重平时的积累才是写作的基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泉源就是积累,就是素材。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器物。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积累素材,以丰富作文内容。  相似文献   

7.
作文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对小学作文训练感受颇深。学生的写作应是兴趣盎然的,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可以在自己生活实际的基础上适当展开想象,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感悟,畅谈自己的生活理想等,那些仅靠读范文和模仿训练的方法收效甚微。因此,进行作文教学时不仅应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表达,还应重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积累生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写出好的作文。也就是说,作文需要优化训练。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唯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抓住生活中的契机,指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这样,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在实际教学中,师生苦苦寻求写作的真谛却难得其要。笔者经过几年的摸索,现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要让  相似文献   

10.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的写作泉源其实就是生活中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做游戏,针对这个特点,我常组织学生做游戏,把作文教学寓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比如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后,我让学生说一说游戏的规则,谁当老鹰,谁当鸡妈妈,谁当小鸡,老鹰  相似文献   

11.
黄立文 《考试周刊》2014,(56):61-62
生活是泉源,文章是溪水,泉源不枯,溪水必畅流。走进生活的题材库,学生的文章就会妙笔生花。作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作文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观察生活,掘取写作信息;捕捉契机,诱发写作动力;开展活动,拓宽写作题材;体验生活,丰富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12.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这是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表明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新世纪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一、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意义1.小学生生活作文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界…  相似文献   

13.
"言之无物"是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开发学生的写作素材,做到作文"言之有物",浅见如下。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之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呢?下面就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一.激发兴趣,调动情感,让学生乐于表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都知道"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没有材料可写,这是作文中最大的困难,如何解决呢?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相似文献   

16.
古语说得好:"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则溪水永不可竭。"语文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间接关系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从而让学生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语文视野,保证小学低年段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唯一源泉,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挖掘出生活中蕴藏的作文训练因素,帮助学生积累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轻松快乐地作文.比如一些风俗民情资源,就可以结合教材整合到课程中来,营造出快乐的作文教学背景.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化为语言文字,学生的写作活动应该是自主性写作。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  相似文献   

19.
<正>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反思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多个春秋的经历,我发现,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训练单元所要求写的作文,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只是胡编乱造,以致越写越累,令教师煞费苦心。一、指导观察生活,为习作注入源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  相似文献   

20.
叶老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使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果没有生活内容的积累,何来学生作文时真情实感的倾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