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立足点在于学校课程建设,办学活力的激发实质是为学生提供有活力的课程。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秉承"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质量观,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为辅、校本课程为补的"357"幸福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易晓明 《广西教育》2014,(25):48-48
正"和美"即和谐、尚美之意,"和美"的教育理念是以"和"为"贵",以"真"为"美",培养学生具备正心、求真、向善、尚美的品质。下面,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说明如何以"和美"文化为主阵地,学习"和美",研究"和美",践行"和美",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和美文化。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同时,探索了一系列既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又具有学校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素养。一、明确办学理念,探索校本课程建设之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  相似文献   

3.
在"追求人本、平等、开放、和谐的民主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以"民主教育"为主题,既注重用学校文化来统领课程文化,又关注课程的历史性,在学校现有课程的基础上设计课程体系,以愿景引领为基点、以素养指向为理念、以功能组合为定位、以立体贯通为路径进行校本课程的顶层架构。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开发课程内容,开掘课程品质,力求构建充满生命张力的"树"型课程体系,让每个儿童在饶沃的课程土壤中舒枝展叶,绽放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孔昭娟 《辽宁教育》2012,(16):48-50
教育理念是对"办怎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系统、成熟的思考。十二五期间,我校提出了让活力涌动,让生命绽放,让身心愉悦;润泽生命,激活潜能的"活力教育"理念,从开发特色课程、加强教师研训、培育校园文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相似文献   

5.
作为知识载体的课程文本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学校课程又好又多的苛刻要求,课程文本变革势在必行。兴起于美国的"概念重建运动"主张重建课程文本的概念,但单纯强调主体体验和对话的"话语文本"难以作用于实践。深度学习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课程文本必须以知识学习的深度为基础、体现学习的过程性,才能融入主体体验。深度学习引领下的课程文本通过构建目标和实践体系,形成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知识深度互动的对话平台,既满足知识教学的需要,又为学生探究、体验、反思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6.
延边地区是朝鲜族聚居区,延边大学是该地区唯一一所大学,学校既受东北亚区域影响,又受朝鲜族聚居区的影响。为此,学校确立了多元文化办学理念,根据多元文化课程构建的目标、原则与途径,形成具有区域与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7.
学校课程是办学理念的物化,办学理念是课程的"神"化,两者协调一致才会实现学校办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外延的创新拓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优质的学校教育"中的"优质"就是这两者在协调配合上的优质. 现代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目标引领而非任务驱动.校长在发挥对课程的领导方面要突出对课程价值取向的指向性,既要将课程分类聚焦于办学理念,又要强调对每类课程的系列化建设,才能让课程有效发挥对理念的承载和丰盈作用,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类别课程的发展特点进行分层规划,形成课程之间围绕办学理念的"蛛网式"格局,形成相互补充、互相完善、协同发展的态势.因此,构建大课程体系是实现课程与学校办学理念连动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育核心所在。立足于教师这一教学主体,从教师课程理念、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论述行业英语的有效教学,指出行业英语有效教学要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和行业英语课程特点:以培养学生职场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为原则实施教学,既关注"教"的效果,又关注"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推进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通过在职业院校师生中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状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对策与建议:树立立德树人理念,构建学校全员协同育人;提炼各种思政元素,构建学校课程协同育人;发挥隐形思政内容,构建课堂内外协同育人;积极打造平台建设,构建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构建相互配...  相似文献   

10.
陈照星 《班主任》2004,(4):13-16
学校应当成为具有文化品味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而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又决定着该校的办学追求和办学品位.在课程改革中,新的教育理念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学校.我们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深化课程改革,重建学校文化,构建新型管理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打造学校品牌,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以下称翠微小学)的课程改革在"明德至翠,笃行于微"文化核心理念引领下,基于深层次减负,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态,使学生快乐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思路,以基础性、多样性、开放性为原则,着力研究课程建设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形成极具特色的"翠微课程"体系。一、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翠微课程"体系翠微小学建立了"基础—拓展—综合"三个层级课程,层级之间既一脉相承,又  相似文献   

12.
<正>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理念。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会遭遇学校管理理念、教师教学理念与专业素养等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方式的适应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时空、活跃课堂气氛,构建"有意有情"的活力课堂。"有意有情"的活力课堂,是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成长为  相似文献   

13.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10多年,语文课程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和视野。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有四: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该是这一理念的支撑条件。而要构建开放又具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使  相似文献   

14.
正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骨架",不能融入办学理念的课程是"水上浮萍""墙上芦苇",难以真正发挥引领和促进育人的作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建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必然。本文以珊瑚实验小学为例,探索在"珊瑚最红,孩子最亲"这一办学理念关照下的"亲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一、树立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5.
一所学校要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文化,校本课程因其独特性和课程化,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可提高自身对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在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中,能更好地提高各种能力。师生的共同作用,也使校本课程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又新书香》是笔者所在学校组织编写的一本校本教材,分为"又新校名""百年校史""四字校训""历  相似文献   

16.
邓玉明  周美丽  伍永兵 《教师》2013,(21):16-18
在当前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的背景下,普通高中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特色学校建设与发展之路,加快特色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者认为,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以理念、校训、思想为体系的理念文化;构建以多元化为特色的课程文化;构建以"导思"为特色的教学文化;构建以教研结合、主动发展为特色的教研文化;构建以精细化为特色的管理文化。由此,将"理念、课程、教学、教研、管理"各方面的特色文化凝练成学校的特色文化,推进特色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一般是指"课程决策与计划、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其中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是校长课程领导的核心工作。我校注重理念先行,优化顶层设计,让课程成为学校自主发展的主要载体。一、构建绿色课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课程是学校品质提升和突破教学改革瓶颈的关键。我校立足"绿色教育"理念,着力加强课程的整体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开放性,构建了"以基础型课程为主,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两翼齐飞"的三维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01年实施德育课程改革以来,南京市学校长期坚持生活化德育课程理念,在国家课程实施与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践行"主体性"、"生活化"理念。市、区、校共同致力于探索德育课程构建的机制与制度保障,结合区域特色以项目研究推动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目前,全市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呈现多维度、多层面、多方位等特点。但是针对  相似文献   

19.
<正>学校成立于2006年2月,是一所年轻的富有生机活力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坚持"全人教育"办学理念,以"在感恩中成长,在反思中前行"为校训,以常青藤为主题着力打造学校文化,让全体师生的生命沐浴在常青藤般的生命色彩中永远常青,永远充满欢乐与活力。学校秉承科研兴校理念,强化教育科研,深化课程改革,加盟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研究,以生命课堂建设为重点,加强日常研究,推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专业发展》(中学)课程要以"一体化"为指导原则,坚持"有机"、"立体"建设理念,以"创新"为手段科学建设和运行。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教师专业发展》(中学)课程内涵,夯实课程建设的基础;2.创新设计理念,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中学)课程的躯干;3.构建科学课程标准、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形成课程的生命保障;4.形成动态化的自体更新机制,造就课程的活力之源。通过科学、系统的课程内容体系、实施机制、反馈机制和自体更新机制的构建和运行,实现课程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