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颜彬 《考试周刊》2014,(20):166-166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在各学校的法制教育还是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首先就要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安排法制教育理论课程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活动。教师在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时,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守法,并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律素质养成教育,只要每个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就代表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法律素质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职业中专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法制教育搬到课堂,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具体做法——1.召开主题班会召开法律知识方面的主题班会,进行普法教育。用知识竞赛,分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兵法》火了,火就火在它迎合了一些班主任“急功近利”管理班级的思想。我们知道,在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位有独立思想、有一定抱负的青少年学生在一起,彼此之间肯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件,这正是教育事件。教育事件的性质不是敌对而具破坏性的,也谈不上是“人民内部的矛盾”,而是青少年学生思想、观念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张扬与渲泄。这种教育事件不但“表白”了学生自己的生存状态、思想发展的进程,也让学生暴露了自己的优缺点,这正是教育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4.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家庭保护的含义,知道法律规定家庭保护的内容,理解自己在家庭中应得的各种保护. 情感目标:家庭保护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5.
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中的法律课堂,便是普及法律知识的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几年的法律教学工作,总结法律教学的方法,更大程度地让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频率较高,在我国法治社会不断健全和完善的条件下,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受教育程度较低,法律意识薄弱,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武装自己。许多学校和家庭把教育放在文化课程上,而忽视了对学生本身的法制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主动接受和学习法律知识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的法律知识缺乏。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道德和法制,是学校、社会以及教育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法律知识的普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法律知识普及的力度,让学生熟知法律,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8.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学校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感恩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过程中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从小就知道关爱别人奉献自己的爱心,养成健康良好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教育中,我们以往的法律教育有一个明显的倾向:法律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法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在这种倾向的指导下,法律知识显得比人重要,学生被淹没在法律知识体系之中了.比如,以往的教材可以花大量的篇幅来条分缕析违法和犯罪等法律概念,而却遗忘或者说忽略了中学生如何避免成为违法、犯罪的受害者,如何避免自己违法犯罪.这种法律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应试化的教育,用法律知识的学习遮蔽了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养成.我们认为,中学生学习法律的根本目的还是形成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从这个角度看,人比法律重要,法律是为人、为青少年学生服务的.因此,转变法律教育的目的观、突出法律为中小学生服务的思想是当前法律教育转向的方向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一、指导课前阅读 培养自学能力 语文课教学大多要求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其实课前阅读在自然教学中也是很有必要的,在上课开始利用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这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让学生自己去读,他们大多会抓不住重点。所以,必须对学生作读书指导,出一些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并做好记录。学生要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书本上找答案,这样,学生就能顺利地了解本课的知识要点,同时在读书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边看书边提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氧气》一课中,学生通过看书后,知道了本课要讲的是氧气的性质、氧气的…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要让学生学习好,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对学习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在青少年生活中极为重要,青少年正是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发展自己,健康成长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通过学习,人才会增长才智,更加聪明,方能吸取各种有用的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使自己得到生存和发展,从而立足于社会。  相似文献   

12.
1 .利用多种形式教育学生重视法律知识 ,学好法律知识 ,运用法律知识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是人生的“危险时期” ,学校应充分重视并认真对待这一“危险时期” ,及时给予教育 ,除了教材里面的内容以外 ,还应尽可能多地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堂课外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例如请服刑的犯人给大家作报告 ,给学生播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电视讲座 ,并让每一位学生写出观后感。通过大量生动有效的教育让青年学生明白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 ,青少年只有学习法律知识 ,接受法制教育 ,树立法制观念 ,才…  相似文献   

13.
张中进 《考试周刊》2012,(35):35-36
法制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每位教师的法定责任,在如今的法制社会,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大部分责任就落在教师的肩上,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完成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为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凭借学科特点,深挖教材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形成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养成懂法守法的习惯,从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徐进勤  李晓斌 《山东教育》2005,(19):107-107
五年级《社会》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如何在实现上述知识目标的同时,又能达到很好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目标及获得信息资源的能力,让学生感悟社会课的乐趣和魅力,就成为本年级社会课教学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采用新颖的开头。 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头。首先用典型生动或令人震撼的新闻开头,以震撼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八年级的法律知识时,我告诉同学们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就是发生在我们本地的儿子杀死母亲的案例。这一新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意识到青少年因为不懂法而犯罪,应学法、懂法,依法律己,让学生具有了学习法律知识的迫切性,对法律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总是喜欢自创一套语言,以便让自己的谈吐比年长的一辈更特别一些.有时候就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在说些什么.让我们了解一下看着电视和听着流行音乐长大的美国青少年都喜欢说些什么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快青少年的成长。我校87届高中毕业生杨明同学在给母校的来信中就说:“第二课堂教给了我丰富而有用的实践知识”。从近两年高中毕业生追踪调查中也可以知道,学生对母校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是欢迎的。我校青少年科技活动在市科协、教育局领导关心下,近几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光电枪”曾获省青少年科技二等奖,《常熟地  相似文献   

18.
高中政治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能够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使政治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黄婷筠 《湖南教育》2002,(21):27-2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守法品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学校里,老师除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系统地给学生讲解有关的法律知识外,还应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因为纪律与法律是密切相连的。一个经常违反纪律的人,就有可能发展到违法犯罪,违反法律与违反纪律本身没有不可愈越的界限。所以,加强纪律教育,就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使学生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普法教育是一种涉及面广、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的当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通过具体、鲜活的语文学习实践,让学生感知法律,增强法制意识,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在语文课本中看“法”,二、从汉语词语中知“法”,三、在写作实践中学“法”,四、在语文活动中悟“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