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语的理据(motivation)指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英语词语的理据类型一般分为四种,即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词源理据。英语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社会进步、语言发展的产物,它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体现了英语词语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2.
试析现代英语的构词理据李兴华关键词现代英语;构词理据词的理据是指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也就是名称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现代语言理论强调人类交际系统的任意性和约定俗成。索绪尔强调“符号的任意性”。他指出,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  相似文献   

3.
词的理据     
词的理据指的是事物或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主要研究词形与词义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词语理据的综述、定义、类型和研究意义等进行阐述,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义,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词的理据是指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们头脑中已有的认知世界知识对事物的体验和感知。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出发,解释词汇理据产生的认知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习得词汇的热情,还为词汇教学研究指明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英语词汇极其丰富,用柬表示事物、现象、观念等。然而,人们用词给事物命名时并非都有依据。只有一部分英语词汇的形式和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逻辑上的解释性,即词的理据,它包括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逻辑理据和词源理据。本文旨在讨论一部分词的理据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以期对英语词汇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董琳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481-482
英语词汇极其丰富,用来表示事物、现象、现念等。然而,人们用词给事物命名时并非都有依据。只有一部分英语词汇的形式和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逻辑上的解释性,即词的理据。本文旨在分析词的拟声理据、语义理据、逻辑理据及词的理据与文化历史的关系,以期对英语词汇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词义的理据就是事物现象得名之由,主要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在介绍这三大理据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将词义理据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指出了该理论对于词汇教学所起到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认知角度考察英语语词,指出英语语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文化理据。心理联想是构建英语语词文化理据的主要依据,显性或隐性的呈现方式是语词文化理据的主要特点,人们对语词文化理据的解读是以其对语言文化系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异名同实"是指一个事物具有多个名称。王念孙《广雅疏证》的考释中反映出古人为动植物命名有八种理据。单个词的理据不简单等于词汇现象的成因、根源。人们总是选择适宜的理据作为命名依据,加之词与词在符号层面又有多种关联,这二者是古汉语词汇中"异名同实"现象的主要成因。因此,形成异名组的根源可分两类:一类是植根于符号关系的"符号关系型根源",一类是植根于认知理据的"认知型根源"。其中,认知型根源是造成"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核心性要素,这一根源的思维基础是具象思维。  相似文献   

10.
词概念框架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明晰英语搭配的理据,帮助其理解和产出英语搭配。回顾英语搭配及英语搭配教学方面的研究,阐述词概念框架的定义与拟构原则,分析英语搭配的任意性和理据性并强调搭配的理据性对英语搭配教学更有意义,建议利用中心词义的扩展和词概念框架的比较来充分发挥词概念框架理论对英语搭配教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类比来构成新词是英语中十分活跃的一种构词方法。本文探讨了类比构词的心理现实,认为人类类比的心理现实就是客观世界诸事物的普遍联系。类比构词的方式有两种:1.词素的成分的类比运用;2.非词素的成分的类比运用;并对由类比构成的词的理据作了分析:从理论上讲,类比构词是建立在"语义理据"基础上的,但实际运用时,往往会出现舍"义"取"形"的情况,造成有些由类比构成的词理据不充分。  相似文献   

12.
词汇问题一直是外语学习者关注的焦点。词义的理据性,说明的是词义与事物和现象命名之间的关系,词义在语音、形态、语义等方面存在理据,对其研究将有助于外语学习,尤其是对词汇的掌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规则大多是有理据的,理据有语内理据和语外理据之分,语内、语外理据又各自包含多种理据。英语教师有必要建立理据思维,探索理据形成机制,并在教学中适当揭示语言规则的理据,以增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其对语言的悟性。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84):77-78
"中国文化失语症"可以定义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因不能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事物、观念或现象而导致的交际失败或低效的现象。作者于2014年采用测试和问卷的研究工具,对理工科院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2、2013、2014级英语专业的18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国内外英语习语的研究都遵循着习语的固定性特征来进行。然而,习语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着转换的能力。文章从变异的途径、变异的理据和变异效果等方面对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变异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变形不变义和变形又变义,揭示了变异的理据主要是语法理据和语义理据并对变异的语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健 《华章》2011,(36)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创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然而英语和汉语对同一事物的拟声词在能指方面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17.
在语义学领域里对语言理据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通过对语言理据的探讨来解释"Watergate"类比构词形成的一系列词汇的语义理据,揭示转喻在这一现象产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指出正确运用语义理据,构建学生心理词汇中的语义网络,能够促进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3,(67):91-92
中国英语是英语语言与典型的中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用于表达中国特有的思想文化及独特事物,是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外语教学中增加中国英语的内容可以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国内外英语习语的研究都遵循着习语的固定性特征来进行.然而,习语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着转换的能力.文章从变异的途径、变异的理据和变异效果等方面对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变异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变形不变义和变形又变义,揭示了变异的理据主要是语法理据和语义理据并对变异的语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语言理据能够在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导入的契合点无疑就是文化理据。对文化理据的深入认识,尤其是对跨语言的文化理据差异性的充分操控,可以帮助大学英语学生有效掌握具体的对象性英语知识,初步构建工具性英语知识系统,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功实施跨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