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初次读来觉得内容浅显,结构简单,学生必定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并不需要下多大的工夫就可以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认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透彻地理解课丈的结构层次,语言的运用特色,教师还是必须要下一番功夫,深入地钻研课文,采用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学习好每一篇课文。特别有一点,必须从学生本身出发,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去思考学生会怎样理解这篇课丈,以孩子的思维去阅读课文.我从教学实际的例子里深刻体会了成年人和孩子眼中会如何理解同一篇课文,结合自己学习中的亲身感受来提出这个教学的问题,然后我反思了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历,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思考我们今天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是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本中的讲读课文。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设计了多种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完成了教学任务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第二自然段时 ,我设计问题 ,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师 :“他”指的是谁 ?生 :“他”指的是司马光。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第一自然段刚介绍了司马光。师 :你真棒 ,能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教学第三自然段时 ,我又这样设计问题 :师 :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 ,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 ?…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过: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师。好的板书设计能把课文思路清晰地提示出来,因此,引导学生设计板书既能达到理解课文摸清思路的目的,又便于检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设计板书的能力,我们根据不同类型课文归纳为:调整、补析、设计。1.调整。将教师设计讲读课文板书的“草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调整。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说出自己预拟板书中的某个字词或小标题,往往反反复复  相似文献   

4.
《自己去吧》是“九义”教材第一册新入选的课文 ,由两段句式相似的对话和两幅图画组成。第一段是小鸭和鸭妈妈的对话 ,第二段是小鹰和鹰妈妈的对话。故事告诉我们 :只要勇敢地锻炼自己 ,就能成功 ,不能事事都依赖父母。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可采用“一读、二演、三练”的形式进行教学。一读 ,理解内容。教学这篇课文 ,应体现低年级教学的特点——多读少讲。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 ,去理解词句 ,领会思想感情 ,以“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可分三步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讲究问题设计的技巧,使每个提问富于艺术性,切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一般有下面几种类型: 一、把握整体,感知性提问讲读一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只有了解课文写些什么,才能进一步去理解、去体会。如第9册《海上日出》,在学生默读课文后,就要问:“太阳升起来以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作者在海上看到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太阳升起来以后,天空有云,出现了什么景象?”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充分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为理解课文的内容,体味课文的思想作好准备。在讲读一段课文时,也要通过感知性提  相似文献   

6.
指导分段应循序渐进○杨绍阶(广东省丰顺县教育局教研室)一、出示段意,指导分段刚开始学习划分课文段落,应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已形成的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即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先出示课文段意,让学生根据这些段意,自己对照课文,...  相似文献   

7.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根据大纲要求,学习《高大的皂荚树》就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刻理解皂荚树外观的高大和它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欢乐,从而体会出皂荚树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即皂荚树内在形象的高大,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课本上有好几篇诗歌体的课文.如何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优美意境呢?这成了教师的一个难题.把课文意思精致细密地讲一遍吧,就会把课文分的零零散散,失去了文本内在的原汁韵味;教师稍加点拨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吧,对于二年级学生现有的阅历以及认知水平来说确实是有点难度.经过多次实践以后发现,  相似文献   

9.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画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有利于降低习作的难度。一、描绘词义,拓展想象课文中的一些中心词语,往往起着统领句、段乃至全篇思想内容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抓住这样的词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呢?教师首先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个词的含义,然…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第七册教材《全神贯注》一课,其教学的重点:一是理解最能表现主人公全神贯注的有关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三是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课的这三个重点,前两个是理解课文内容方面的,主要是理解、体会重点句段的意思。教学这一重点,应首先明确: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了“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段”等阅读基本功。教学时,应让学生运用这些学过的“基本功”比较独立地理解本课的重点句段,教师只在个别地方给予必要的指导,力求让学生自悟自得,使他们在经常不断地运用已掌握的基本功中,…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 ,朗读训练要有成效 ,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具体的指导。要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理解过程来指导朗读训练。学生理解了课文 ,才能读得有感情 ;有感情地读 ,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 ,较好的方式是把讲读课文和朗读训练融合在一起。一、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如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 ,首先 ,让学生明确本段内容 ;然后 ,让学生根据这段内容采用适当的语调去读 ,教师可指导学生想 :妈妈为什么笑着说 ?因为它听…  相似文献   

12.
英语阅读已成为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据主导作用。但由于这个模块下的阅读材料多,词汇量大,导致教师开展任务型阅读教学时无从下手。我认为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教学模式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大多遵循一个过程进行阅读教学,即让学生学单词一讲解课文一语言课堂练习和讲解一根据课文回答问题一朗读、背诵课文一题目拓展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远远达不到通过阅读就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找到课文的主旨、抓到关键点,导致教师讲解时,学生却在一段一句地寻找知识点。  相似文献   

13.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小学三年级应以“段”作为训练的重点。进行这项训练,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懂得一句话一句话联起来就是一段话。要求学生将课文一句一句断得开,能从一句话一句话的意思,领会一段话的内容。其次,要让学生将课文一段一段分得开。通过领会一段一段的意思后,再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第三,要学生懂得在一段话里,意思是一层一层地讲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分成几个意义段,每个意义段的内容又是一层一层讲的,可以分为几个小段。这一步训练的要求高一些,要在以上两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这是三年级下期的重点训练,是为以后四、五年级篇的训练作好准备的。进行分段训练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分辨内容的主次,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分段的过程实际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结构也不复杂,而且多数都是记叙文,一般都根据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教这些课文,可采取下述一些办法来进行段的训练。一、用段落提纲提示的办法进行分段训练。语文第六册部分课文的课后作业题里,有关于段落提纲、段落大意或小标题的段的训练材料。如第16课  相似文献   

15.
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而这些词语也往往成为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思想内涵的绊脚石。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背诵一些抽象的词语解释条文,或机械地解释词义,往往使学生一知半解;或机械地人云亦云.并不能真正懂得词语的意思,更不能领悟到这些词语在文中所起的表达作用。下面,笔者就以几则名师的解词教学片段谈谈他们的解词艺术。  相似文献   

16.
我们该如何看待阅读教学呢?通过学习新大纲,大家认识到,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活动。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呢?传统观念认为:必须由老师逐层逐段地讲解分析,似乎离开了老师的分析讲解,学生就不能理解课文内容。事实上,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读书。老师的职责只是指导学生读书。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我认为,要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并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而有效的词语教学对整篇课文的教学来说,能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如何使词语教学行之有效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见解。一、理解词语,从"乐"中"说"来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预习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预习做得好,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认真布置预习的内容,还要有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提问解答法。布置预习时,教师先按照课文的脉胳,设计一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较好地预习课文。设计的思考题,一要新颖,能体现课文的重点;二要符合作者的写作思路,有一定的顺序。不要出一些晦涩难理解的题目,免得学生在预习时走入迷途。我在指导学生预习第七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设计  相似文献   

20.
陆志宁 《中学文科》2009,(7):135-135
创造性阅读就是让学生参与对课文的理解,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方式,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到作者的原意,而且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来理解课文,强调对课文的理解是多元的,只要学生能够解释他所赋予课文的意义,并合情合理,那么这一意义就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