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很广的领域,这里仅在“通过审美,进行作文教学”的背景下,谈一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作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去提炼生活,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而且要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很广的领域,这里仅在“通过审美,进行作文教学”的背景下,谈一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作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去提炼生活,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而且要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美的世界。一、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杜甫在《望岳》诗中说:“造化钟神秀。”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而作文教学往往是从指导学生观察描写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美与丑、善与恶、真与伪都在他们的身边演绎着。但对这一切如…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内容涉及很广的领域 ,这里仅在“通过审美 ,进行作文教学”的背景下 ,谈一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作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从自己的真切感受中审美 ,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去提炼生活 ,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 ,而且要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去感受美的世界。明代朱承爵在论诗时 ,曾说 :“作诗之妙 ,全在意境融彻 ,出声音之外 ,乃得真味。”清王国维也曾说“文学之事 ,其内是以摅己 ,外是以感人者 ,意与境二者而已。”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体物、察情、析事、明理的过程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一、体验,感受写话资源 生活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因而教师想方设法去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几个“一”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每周一次文娱活动、一次班队活动,有时玩游戏,有时搞竞赛等;每月带领学生们去郊外参观、游玩一次,让他们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相似文献   

5.
为朗朗蓝天所覆盖所笼罩的泱泱大自然,是一个广阔的永远生机盎然的对儿童少年的成长不可或缺的好课堂。引导学生到“蓝天下的课堂”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不仅可以使他们的知觉更敏锐,思维更缜密、创造力更活跃,在智育中起着巨大作用,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他们更加热爱周围世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地,大大丰富精神生活。 (一)发展智力的好场所人类从大自然走来。大自然是人类知识的最初源头。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这本书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学生在打开课本的书页之前,或者在学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生活是小学生习作的基础,只有让孩子用眼睛关注身边的生活,充分地体验生活,经历真实深刻的独特感受,才会有学生个性化的习作。只有学生用“真实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真实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真实的头脑”去体会生活,用“真实的笔触”去叙写生活,用“真实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学生的习作才能多一层感悟,多一些色彩,多一份理性,学生才能成为一个真真实实的人。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导学生获取素材1.引导学生深入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获取习作素材。农村学生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中,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的是大自然的美丽。那灿烂的阳光,滔滔的流水,幽静的大森林……都让人愉悦不已,可惜这美丽的自然景象,因司空见惯而被忽视,其优势得不  相似文献   

8.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学生一写到作文就“头痛”,作文成了学生难以攻破的“堡垒”。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作文难的是素材的搜集,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犯难。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使学生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阅读大自然,吮吸大自然的乳汁,在大自然的七彩阳光中寻找写作素材。每年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他强调要在有计划、有目的、有作为的生活中接受教育,引导学生到自然和生活实践中去求得知识,获得本领,发展情感、意志和个性。结合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我在这一方面做了“将习作教学融于生活”的探索和实践,有意识地再现生活中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生活素材,指导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真实体会和感受,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为当前的习作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疼的是作文没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学生每天都在多彩多姿的现实中生活。怎么会没有写作素材呢?主要是他们没有能够感受生活,缺少对生活的思考和体悟。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生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场合。有意无意地利用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路】要学会记“实”,首先得学会发现“实”、体验“实”、判断“实”。教学中,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超越“感受”,学会“发现”。第二步,引导学生进入“体验”,促发写作的“灵感”。第三步,引导学生对所发现和体验到的生活进行真实而别出心裁的记录。【导写过程】一、处处留心发现“实”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即是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处处皆有素材。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在极寻常的时间和空间中发现的值得一写的“实”。二、设身处地体验“实”面对景物,调动一切感官去体验;面对事件,发挥一切想像去体验;面对人,联系一切阅历…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有细心地去观察,才有下笔如泉涌的文思。老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出狭小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参与、投入生活;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走向大自然,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手去创造,用心灵去体会,把观察实践中的发现积累下来,学生就有了丰厚的作文资源。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从而做到用手写我看,用手写我心,真实地写作,尽情尽意地表达。我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作文与生活紧密相融,指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心去体会,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为写作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呼唤美,呼唤教师对学生真的引导、善的渗透、美的熏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从自己的真切感受中审美,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要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美的世界,使作文成为学生心灵的居所、精神的乐园和获得成长养料与理想力量的大地。正如王国维说的那样“文学之事,其内是以摅己,外是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一、指导观察———给学生一双美的慧眼要让学生写出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并富有美感的文章,不仅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从观察开始感受美,评价美。许多学生习作时…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观察能解决作文“源”的问题,是教会学生去读好“大自然”这一本书的主要手段,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素材的眼睛。三年级的学生作文,正从观察日记向命题作文过渡。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冯建利 《教育》2012,(13):52-53
作文教学改革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从自己的真切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在笔者看来,积累生活素材关键是要使学生走进自然,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达真情实感,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作文离不开生活,拓展作文素材和人生体验的积累空间,把学生引入校园内外那片沸腾的生活海洋,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各种情况中,引导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童眸去观察生活,用童心去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变亦不变”的生活中发现新颖、独特、有个性、有价值的习作素材,始终是值得语文教师关注的课题。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精心选择,在“以小见大”中捕捉生活中新颖、真实的习作素材,许多生活中的人和事就会跃入学生眼帘,促进学生思考,唤醒学生习作灵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练习把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亲身经历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小学作文必须从"真实"起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真情实感的表现。要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积累真实的素材;寻找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引导学生写出真实感受;准确评议,坚持以"真实"为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真切的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条理地表达。这多角度的观察正是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生活,深入进行情感体验,并调动多种感官去直接感受事物,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体味事物。只有这样,才能触发自己的思维,才能形成自己的真切感受和独特见解。如果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就可以说是一篇好作文,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一、让学生走进生活,用生活实践说话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