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是西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在小说创作中,作家充分把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两种叙事模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将时间叙事的多向性、非线性和非对称性与空间叙事的液态性运用到小说创作中。  相似文献   

2.
《简·爱》与《白衣女人》分别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威尔基.柯林斯的作品。这两部小说各塑造了两位女性形象,《简·爱》里的简爱与疯女人伯莎以及《白衣女人》中的劳娜与安妮,也正由于这几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在一些叙事规律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两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意象等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两部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叙述结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作家对叙述对象的主观安排。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叙事结构由于作家不同的文学观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而出现不同范型:《三里湾》以家庭为纽带的平行交错结构;《创业史》以内部阶级斗争为主线的放射结构;《艳阳天》以敌我阶级斗争为主线的放射结构。从三部作品叙事结构的演变中人们不仅看到那个时期"左"倾社会思潮和政治文化规范对作家创作心态的日益严重的干预过程,而且看到在政治权利话语的挤压下,充满亲情、乡情的日常生活叙事一步一步地退场,作家的主体意识也逐渐失落了。  相似文献   

4.
冯积岐创作的《村子》与贾平凹创作的《秦腔》都是陕西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叙事主题和叙事立场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他们都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变化给予了集中关注,但由于叙事立场、叙述技巧等方面的主体性选择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叙事伦理.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进而对中国乡土文学的叙事伦理的新突破作出探究.  相似文献   

5.
鬼魂叙事有着悠久的历史,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和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即是两部“鬼魂叙事”的的经典作品。两位作家都发挥丰富的想象书写了“冤魂”的自白,然而“话语”的世界同样是一个迷宫。在复仇和“人性本恶”的主题之下,老国王鬼魂现身的背后是被生者记忆从而延留人间的渴望,而武士死后借巫女之口的陈述让本就迷离的真相更加遥不可及。鬼魂叙事的限制视角和主观话语,催生了无限可能。莎士比亚和芥川龙之介通过各自的作品,共同表现了“言说”的力量和对生与死、真与假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复活》人物形象的结构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一部被称作创作顶点的小说。作家对男主人公涅赫留朵夫人物形象的结构学把握,对其外部身体活动线索与心理运动轨迹合而为一,共同构成作品单一、厚重的叙事主线。作家在对这一叙事主线的技巧把握中,体现了对批判揭露俄国社会和宣扬“托尔斯泰主义”两大叙事主题的极力追求。  相似文献   

7.
《围城》与《我是猫》这两部著作由不同国家的作者创作于不同时代,然而阅读它们时却是同样令人捧腹且深思,其中的妙处皆是产生于两位作家对反讽艺术的成功表现.从文本的独特视角到文本语言的叙事方式,反讽艺术的悖逆形态在两部作品中的体现,可谓淋漓尽致.两部同样围绕知识分子展开的小说,前者主要以全知上帝的视角来叙事,后者则是巧用猫的眼来看世界,两者都颠覆了普通人的感观世界.叙述方式上两部作品都采用有意克制与特意夸张形成张力,给读者更多的空间去思考.  相似文献   

8.
《傲慢与偏见》与《流星花园》一为文学名著,一为吸引人眼球的偶像剧,传播手段和媒介各有不同,其共同的魔力在于它们非常贴合受众心理。两部作品具有相似的情景情节设置,永恒的爱情母题,而灰姑娘叙事模式既使作品充满叙事张力,又使作品契合受众的浪漫期待。  相似文献   

9.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从四个不同角度叙述了同一个故事,追述了一个南方贵族家庭衰败的历史,反映作家对人性和仁爱的呼唤。作品中的意识流、多视点叙事、内心独白、时空变化和象征主义等艺术手法已经广为研究。通过对比《喧哗与骚动》和《圣经》的结构内容的异同,可以探讨作品中蕴涵的象征模式和圣经隐喻。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长恨歌》与张爱玲《半生缘》同为女性作家作品,主题同为以女性情感体验为主要书写对象的爱情题材小说,由于两位作家所处年代、社会环境与个人身份经历不同,使得两部作品无论是在精神实质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表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因此而成为许多中国作家学习的案头书和范本。范稳创作的长篇小说《水乳大地》在模仿《百年孤独》同时,也极力创新。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从魔幻叙事的角度切入,分成魔幻时空叙事、魔幻事象叙事和魔幻叙事手法三个部分来论述《百年孤独》与《水乳大地》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盲刺客》中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搭建起错综复杂的叙事迷宫,其中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是作家得以完成该叙事作品的重要手段。从叙事学角度看,可以从叙事结构、视角和声音三个方面对《盲刺客》进行解析。玛格丽特把高超的叙事策略与一贯以来沿用的女性主义题材巧妙结合,揭示了加拿大的现代女性情感、地位和所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回首20世纪,《紫颜色》与《宠儿》都是轰动美国文坛的经典之作。两位同样成长于20世纪60年的黑人女作家,都分别因这两部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尽管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之间有颇多相似之处,但对于两位作家及这两部作品却鲜有人进行比较。本文将在文化寻根意识、对宗教的态度,以及颜色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对两部小说进行相似性的比较研究,进而找到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14.
《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的文本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族作家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与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的本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位作家在这两部小说中,有着相同的 叙事手法,题材均以故乡为蓝本,地方色彩浓郁,时空模糊,都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而福克纳“多视角”的叙述方式与阿来诗的语言则又是各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15.
常仕璇 《海外英语》2014,(7):163-164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也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作品的独特叙事艺术,特别是在叙事结构和叙述视角、叙述风格上的创新,赋予作品巨大的魅力,成为经久不衰的艺术杰作。该文重点从作品的叙事艺术入手,分析作品在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叙事风格上的突出特点,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刻的解读,挖掘出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倩女离魂》和《牡丹亭》分属于元明时期两部戏剧名作,也是两部以“离魂”为主要情节的作品,通过观照两者在人物塑造和主旨思想方面的异同,便于我们深刻理解作品的审美价值及作家的审美理想,进一步把握文学尤其是戏剧作品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7.
《归来》是法国作家莫泊桑1884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上海屋檐下》是中国作家夏衍1937年创作的3幕话剧,这两部作品既有惊人相似,又有明显不同,两相比较,《上海屋檐下》更深刻、更成熟一些。  相似文献   

18.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和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同是存在主义的作品,共同反映了世界的荒诞和人与世界的孤独无助。然而,由于受不同文化影响和作者视角、表达手法的各异。两部小说在叙事结构和精神向度上却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伤逝》与《微神》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虎 《天中学刊》2006,21(3):113-116
《伤逝》与《微神》分别是鲁迅和老舍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两位文学大师一生惟一所写的爱情题材的小说。不同的叙事策略、文本设置以及诗意写作体现出作家对文学、爱情与女性问题的微妙差异和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20.
《窦娥冤》是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本文拟从叙事学角度解读作品,从作品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作者意图与矛盾三方面入手,分析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以及关汉卿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