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怕打针     
四岁的女儿生性活泼好动,成天爬这爬那,碰破皮肉是常有的事。可就是这样一个调皮的孩子却特害怕打针,一见医院的门就又哭又喊:“妈妈,求求你了,我不打针。”看着她那可怜兮兮的样子,我又心疼又着急。我编了一些诸如“小胖猪,真勇敢,生病打针也不哭”之类的儿歌教育她,但收效甚微。我又把她最尊敬的幼儿园老师的话搬过来,也未能奏效,小红花的魅力终究抵不过对打针的畏惧。一次,幼儿园召开家长会,跟家长谈及此事,我发现,孩子惧怕打针竟是年轻的父母所面对的共同难题。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带女儿去医院看望她一位生病的姐姐,正…  相似文献   

2.
朱敏华 《教育导刊》2004,(16):42-42
上午九点半,我带着幼儿到操场上做操,只见操场的栏杆外站着一位家长,正急切地寻找着自己孩子的身影,仔细一看,原来是我班一位孩子的家长,因为孩子来园时哭闹,害怕孩子刚入园不适应,一直在外注视着。忽然,听到她一声高呼:“朱老师,过来一下。”我安顿好孩子,走了过去,只听她着急地说:“我刚才看了一下,怎么没看到我的女儿,  相似文献   

3.
刘海英 《山东教育》2013,(11):18-18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她五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恪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傲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郡位母亲有多幺的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训斥孩子一番.然后再教他该怎样做.  相似文献   

4.
逗逗 《陕西教育》2005,(8):26-27
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儿童智宝新世纪好妈妈”评选活动中.10位妈妈当选“新世纪好妈妈”.清华大学的陈京琳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子之道,使他的儿子张雨辰.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还成了一个网络高手,由此.她获得了“网络妈妈”的称号。现在.许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痴迷于电脑游戏而发愁.那么.陈京琳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相似文献   

5.
腹中婴儿 一天,晓敏正在路边玩耍;看见一位孕妇迎面走过来,她瞪大了眼睛,心里想她的肚子为什么这么大呢?跑口家后,她急着问妈妈“妈妈,今天我看见一位阿姨,肚子好大好大哟!为什么呀?” “因为那位阿姨的肚子里有孩子啊!” “哦,我知道了,”晓敏说,“那位阿姨是怕麻烦吧?”晓敏瞪着眼睛明白了似的点点头。 “啊?为什么?”妈妈问。 “那位阿姨一定是嫌孩子抱着不方便,就把她放进肚子里了嘛。” 要气球 儿童用品商店送给每位顾客的孩子一个气球。方林想要两个,店里的阿姨说“非常抱歉,我们只给每个孩子一个气球。你家里还…  相似文献   

6.
日前,在观摩本校某位班主任组 织的家长会时,她提到的一个情节, 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次下午放学,她 和来接孩子的家长聊起了学生在校的 情况。儿子打电话过来问她几时回 家,她随口应承着:“快了,再过两分 钟妈妈就回来了。宝贝,乖啊……” 没想到,这一聊就是四十分钟,儿子 又打了两次电话,她以“最后两分钟” 答复了在焦急等待中的三岁儿子。于 是,家长深受感动,啧啧称赞:某老 师真是敬业、负责呀!而这位教师回  相似文献   

7.
妈妈的梦幻     
妈妈从小有一个梦幻,就是当她长大结婚以后,她要做一家之主,每个人都要服从她。 当妈妈刚到我们李家的时候,妈妈的妈妈也跟着来了。外祖母是一位严厉而干练的老人,独裁而又坚强,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大权独揽;上自妈妈,下至我们八个孩子(二元宝,六千金),全都唯她老太太之命是从,妈妈虽是少奶奶兼主妇,可是在这位“太上皇后”的眼里,她只不过是一个“孩子王”,一个孩子们的小头目;一个能生八个孩子的大孩早。  相似文献   

8.
那天,改的是期中测试卷子,学生答得好,我改得心情舒畅。卷子改完后,就发给了学生。第二天上课,我就发现了自己的失误:有两份不该得满分的卷子被批成了满分。课后,我打电话向这两位学生的家长表示歉意。一位家长说:“没关系,我已看出来了,已经给孩子指出了错误,并让他改正了。我还教育他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让他到你那儿把他的成绩改过来。说实话,得了满分,孩子还是蛮高兴的,让他改过来,他还有点不愿意。”另一位家长说:“没关系,我也看出来了。孩子难得得一次满分,心里特别高兴,他对我说:‘妈妈,以前我还觉得数学挺难的…  相似文献   

9.
曾听到一位妈妈诉苦:孩子上一年级.每天都要造句.老师要求不能用拼音.一定要造到四行。“这么小的孩子字都没认全.能造多长的句子呢?”家长无奈代劳。这位妈妈很犯愁:“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折腾孩子还是折腾家长?”  相似文献   

10.
“您问这个干什么?”一个家长惶惑地看着我,发出了疑问。她带着孩子(一个初二的男孩)来咨询,我感觉他们母子关系有点紧张,就问孩子爱做什么梦。孩子和家长都莫名其妙。但是见我态度十分认真,孩子想了想,还是向我叙述了一个奇怪的梦。他说这个同样内容的梦他做了好几次,每次间隔半年左右。他梦见自己正要走进一座门的时候,门突然关闭了。这时来了一辆汽车,他的表哥从汽车里走了出来。不知什么时候,他的妈妈出现了,可是妈妈马上变成了一个机器人。梦说完了,家长迷惑不解。我问:“他的表哥是不是功课比他强?”家长答:“是的。…  相似文献   

11.
开学以来,我通过各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家国双方共同教育好孩子。唯独聪聪小朋友,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妈妈又远在北京读研究生,我只能和她的爷爷奶奶交换意见。今天活动结束后,我把聪聪叫到跟前,问她:’‘你想妈妈吗?”她两眼含着泪珠说:“想。”望着孩子满眼的泪,我这个做母亲的激动起来,一下子把她搂在了怀里:“以后有什么需要妈妈帮你做的事,就来找我,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帮助你的。”中午正好是我值班,我情不自禁地走到聪聪跟前和她聊了起来。突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不写信给她妈妈汇报一下孩子的情况呢?…  相似文献   

12.
慰慰 (化名 )的爸爸妈妈在慰慰出生不久就离婚了。慰慰跟着妈妈过,妈妈非常痛恨前夫,将女儿改跟自己姓。 幼小心灵的阴影   一天,我正在组织小朋友听故事,门口有一老年妇女一直在门口张望,我迎上去,问她:“找谁 ?”她吞吞吐吐,好半天挤出两个字:“包慰。”我总算反应过来了,告诉她我班有个慰慰,并不是包慰。老人家只点头,指着慰慰说:“过去她跟我儿子姓,现在她跟她妈妈姓了。”她表示想见见孩子,我回头叫慰慰,她呆呆地看着老人,不表态,我想搀她过来叫奶奶,谁知她将手指咬在嘴巴上,怎么拉也拉不动。我问:“这是你奶…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故事:妈妈和孩子一起去郊游,当他们又累又渴休息的时候,妈妈发现身边只剩下两个苹果。她就对孩子说:“宝宝,咱们的水都喝光了,只剩下两个苹果了。”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孩子赶紧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妈妈当时非常失望和生气,但是她还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那样做,于是她耐着性子说:“宝宝,你为什么要把两个苹果都咬了呢?”孩子仰起那稚嫩的小脸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尝尝哪个更甜,我想把那个最甜的给你吃。”此时,妈妈的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我想这个故事显然是告诫教育者一定要善于倾听,要给孩子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了解孩子真实的所思所想,这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对此真是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4.
妈妈的梦幻     
妈妈从小有一个梦幻,就是当她长大结婚以后,她要做一家之主,每个人都要服从她。当妈妈刚到我们李家的时候,妈妈的妈妈也跟着来了。外祖母是一个严厉而干练的老人,独裁而又坚强,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大权独揽;上自妈妈,下至我们八个小孩(二元宝,六千金),全都惟她老太太命是从,妈妈虽是少奶奶兼主妇,可是在这位“太上皇后”的眼里,她只不过是一个“孩子王”,一个孩子们的小头目,一个能生八个孩子的大孩子。由于外祖母的侵权行为,妈妈只好仍旧做着梦幻家。她经常流连在电影院里,———那是使她忘掉不得志的好地方。在外祖母专政…  相似文献   

15.
弘利 《小读者》2011,(5):7-9
2000年8月.时年36岁的武雪梅经人介绍来到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丁庄社区农民丁向力家相亲。丁向力前妻因病去世两年,给他留下了一个3岁的女儿亚星。丁向力指着武雪梅对女儿说:“她就是我给你找的新妈妈!”小姑娘听了这话,挣脱爸爸的手,叫着“妈妈,妈妈!”就扑了过来。  相似文献   

16.
班上新插班了一位漂亮的小姑娘怡然,又乖巧又能干,很让老师省心。但渐渐地,我发现这孩子心事重、胆怯,而且不怎么合群,课间常常一个人发呆。家访时,她父亲告诉我们,怡然的妈妈在怡然1周岁时去了香港,再也没有回来看过她。怡然从小就知道这一情况,可懂事的她从来不问什么。怡然的父亲去年又结了婚,新妈妈对她很不错。显然,“妈妈”是小怡然心中的一个隐私。一天,班上有个小朋友说:“陈老师,我有两个妈妈。”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一个是亲妈妈,还有一个是干妈。我赶紧又问别的孩子,结果,孩子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幼…  相似文献   

17.
西子姐姐     
妈妈干扰我做作业每次我放学回家开始做作业,妈妈也就开始唠叨了,一会儿说:“笔拿高一点,头抬起来。”一会儿又说:“好好读书,长大一定要有出息。”……没完没了。如果我顶嘴,我们俩就要吵起来。西子姐姐,你说我该怎么办啊?浙江桐乡刘晓晓首先你要理解妈妈,她是为了你好,她想尽她做母亲的职责,但妈妈的教育方法可能不是太好。一个尽职又懂教育方法的妈妈常常会这样做:孩子放学回家,妈妈先关切地询问在学校里的基本情况,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孩子沟通,并让孩子喝点水、吃些点心。完了,妈妈会让孩子专心去做作业,她做自己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刚上高三时,他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他的妈妈非常着急,就找了一位数学专家,问有什么好方法能让她的孩子提高数学成绩,这位专家给她支了一个点子:“叫孩子每次都给你讲作业.”家长说:“我听不懂怎么办?”专家说:“听不懂也听.”坚持了一两个月后孩子有明显进步,并且数学的进步会迁移,  相似文献   

19.
故事话匣子总也关不住的妈妈有位妈妈,每次开家长会,总是留在最后,就为了跟老师做单独的交流。她是一个单亲妈妈,因为家庭的缘故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学校,离异后更是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期中考试后,召开例行的家长会,会后一个多小时,家长们陆续走了,可是还有一位妈妈没有走,我问道:"大姐,您是哪位学生的家长?"  相似文献   

20.
李凤 《家教指南》2003,(8):25-26
一位读者朋友来电话咨询,近来发现14岁的儿子说话“怪声怪调”,通过和同事聊天才知道这是孩子的“变声期”到了,同事还告诉她在这一阶段如果照顾不好,以后孩子就是“公鸭嗓”。这位家长很着急,她急于想知道在孩子的”变声期”家长应该如何做。青少年无论男女,一般在14—16岁期间,说话、唱歌时的声音都与孩提时代不同,声带会产生极大的变化,这一特定时期称为“变声期”。“变声期”一般将持续半年至一年。人的发声器官是咽喉部,喉的结构十分精巧,由软骨构成喉的轮廓,里边有声带,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舌、齿同时配合,再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