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发展学科馆员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学科馆员的职能,并提出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措施.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建设学科馆员制度,需要提高对学科馆员制度的认识水平,认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建设一支合格的学科馆员队伍,明确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祖关秀 《考试周刊》2014,(70):23-24
本文主要从学科馆员的内涵、学科馆员具备的素质、学科馆员信息服务的特征和学科馆员信息服务的内容四个方面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的人员结构,说明图书馆人员素质较高,具备了实行学科馆员制的条件.并从学科馆员的选拔、学科馆员的工作方式、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学科馆员的管理措施等四个方面对实施学科馆员制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学科馆员的定义、产生与发展的介绍,归纳新时期学科馆员的内涵,分析新时期学科馆员的工作特征,梳理新时期学科馆员需具备的能力,提出新时期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曲红 《华章》2010,(18)
学科馆员是网络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发展的结果,学科馆员制度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理念..本文介绍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意义,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和素质要求,以及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学科馆员"概念解析及其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浩娟 《培训与研究》2006,23(6):134-134,F0003
本文从联络馆员、学科参考馆员、学科专家馆员三个层面解析了学科馆员的概念内涵,并根据不同称谓的具体内涵,倡导因馆制宜,对学科馆员准确定位,开展名副其实的对口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学科馆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与服务方式,住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几点保障。着重论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并根据学科馆员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今后图书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馆员制度目前在国际上是图书馆界较为先进的办馆理念和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是体现高校图书馆自身价值的需要.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则需要从制定学科馆员工作职责,"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学科馆员"人才选拔三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9.
中美高校学科馆员服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为切入点,比较中美高校学科馆员在履行学科馆员职责上的差异,探讨学科服务产生差距的原因,提出改进学科馆员服务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学科馆员和学科馆员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康德到黑格尔,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体由道德的主体变为伦理的主体,由“善良意志”的先验主体变为伦理实体下相互承认的互主体。这种主体的嬗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演变,而是对康德所代表的传统主体概念的一种变革、一种超越、甚至是一种颠覆。黑格尔主体的颠覆具有深远的意义,既是主体向互主体的过渡,也是道德向伦理的过渡,为道德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条伦理的致思方式。  相似文献   

12.
信息网络时代实践主体具有五大特征:主体素质的“知识化”和“信息化”、主体组织的“两极化”和“网络化”、主体活动的“创造性”、主体关系的“灵活性”和“流动性”、主体价值的“社会人”和“情感人”,这五大特征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信息网络时代实践主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学科教材论是一门主要探讨学科教材的编写、使用、评价、管理、历史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注重揭示学科教材的编写和教学使用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兼具实践应用性与理论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以学科教材编写和使用等现象和事实为基础的、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学科教材问题,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学科教材论基本原理系列、学科教材开发和使用过程系列、学科教材历史发展与比较系列。发展学科教材论需要凝聚研究力量,建立学科教材论的学术共同体;需要扎根实践土壤,把握学科教材论建设的重难点;需要着眼独有元素,突出各学科教材论建设的个性;需要知悉理论基础,以多元视角开展学科教材研究;需要增强方法自觉,构建学科教材研究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主体在真理性认识过程中起着主导的能动性作用。主体是有头脑、能思维、具有社会本质的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或人的集团。主体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属性。主体的形式可区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人类主体等。深入探究主体的相关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之必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界对教学主客体的研究都是以微观教学过程即课堂教学过程为出发点的,因此忽略了管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从宏观教学过程这一角度,教学主体系统应纳入管理主体,即教学主体系统应由教的主体、学的主体和管理主体构成。管理主体的引入,可以充分调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协调构成教学过程各种要素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走向与趋势,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需要从设立系(部)联络员到学科馆员,从最初的馆藏资源使用培训到建立学科服务平台的过程,也是服务人员学科知识与服务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化的思路、步骤和服务系统构成的学科用户、学科馆员、资源建设、服务导航与互动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7.
米歇尔·福柯透过后现代主义及后结构主义视角提出了主体解构观念。通过解构主体,福柯深刻揭露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包括教育领域中的"人"的生存现状。福柯通过对主体进行"考古"性的挖掘和考察,最终形成了他的关于主体实质和命运的独特见解和理论体系。在福柯看来,主体具有历史性,是知识、权力、道德的奴役化和实践化的产物,现代社会的知识型决定着主体必将消亡的命运。基于这些思考,他最终喊出了"人死了"和"主体的消亡"的口号,这体现了一种后现代主义主体解构观,也表达了福柯对现代社会中人的问题的担忧。通过运用福柯的主体解构观来观照教育主体,揭露教育主体的真相,描述教育主体的"生产"过程,阐释教育主体必将消亡的趋势,对于教育中主体的真正解放,回归人的本真,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新闻精神主体的界定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考虑。狭义就是把新闻精神理解为纯粹的新闻职业精神或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其主体是职业新闻传播者;广义就是把新闻精神理解为社会精神的一种,其主体承担者还包括新闻源主体、收受主体、控制主体和作为非职业主体的个体新闻传播者。  相似文献   

19.
对主体的认识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给主体一个科学的定位,同时主体概念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对其不仅要从主客关系中去理解,还应从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去理解,这样主体的概念才更丰富,对于实践的指导也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主体地位的建构与解构因情况、面对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当教师和课程文本对话时,通过增强教师主体地位的意识、提升教师主体地位的能力、赋予教师主体地位的权力来建构教师的主体;当教师和学生对话时,通过弱化教师主体地位的意识、降低教师主体地位的能力、减消教师主体地位的权力来解构教师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