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稿件,要用细功夫 编稿,是编辑的一项日常性的基本工作。我觉得,精心编稿,要下细功夫。 我们手中的许多稿件,像璞一样,是玉和石的共生体。我们要剔除璞石中的石头部分,使之成为一块珍贵的玉,显露其夺目的光彩。即使遇到知名度相当高的名人的来稿,也同样需要琢璞。 有些名人,文兴一来,物我俱忘,信笔抒怀,行文难免有偏颇、不当之处。名人的文稿到了我们编辑手里,恐怕也得按照编辑工作的要求,该改的改,该删的删。其实,编辑这么做,既是对报纸负责,对读者负责,也是对作者、对名人的真正爱护。  相似文献   

2.
通讯员写稿最发怵的,是稿件涉及那些业务知识、生产技术上的问题。要么就是自己弄不懂,要么自己虽懂而用文字写不清。本来不太复杂的一件事,要交待一下有关的业务知识和技术用语,就会使得稿件冗长。编辑费了好大劲进行编改,见报后,仍是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宣传效  相似文献   

3.
编稿"五步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的编辑认为,编稿就那么回事,无技巧可言,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稿件就编.编了一会才发现稿件有问题根本就不能采用,或者是快编完了才发现前面该保留的东西给删掉了.可见,不讲究编稿技巧往往前功尽弃或事倍功半.其实,编稿与写稿一样也有技巧.笔者以为,应按以下五个步骤去编每篇稿件.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广大新闻同行的业务交流,本刊开设“改稿的启示”专栏,选择有关名篇或请新闻界一些资深编辑对一些稿件作编辑点评,在此我们将记者的原稿、编辑的编改刊发稿,以及点评全刊登出来,以便比较,有所启悟。  相似文献   

5.
陈静 《编辑学报》2010,22(1):24-25
对编辑工作流程加以改良——在编辑加工后退改稿件,给出其具体操作方法,分析编后退改的意义和作用,指出了编后退改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编辑创造意识,是编辑在从事新闻实践活动中所反映出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作水平等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思维是反映编辑创造意识的最高形式。 编辑创造意识不是静止的,它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编辑选稿、组稿、编稿,必然反映出编辑的组版思想,而编辑组版思想又是受编辑创造意识所支配的。首先,支配着对稿件的筛选。编辑要全面考虑稿件  相似文献   

7.
开场白编辑同志每天都要接到这样的询问电话:“稿子收到没有?”“能不能给编用一下?”“为什么不能用?”等等。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就会认为编辑端架子,态度不友好。说句实话,编辑每天忙于看稿、编稿,不可能对电话中的询问一一给予解答。其实,编辑看稿编稿都很认真,凡是有点意思的稿件都舍不得丢弃。为什么有些稿件想编而没有编?为什么有些稿件要如此删改?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能直言相告,将会给作者带来很大帮助。新年伊始,本刊特辟《编辑看稿和记》专栏,发表编辑在看稿、编稿中的一些想法,以及对一些稿件的点评。希望读…  相似文献   

8.
新闻稿件从写作到刊发,必须经过编辑加工和审订等若干环节。稿件中有些瑕疵和问题需要这些环节打磨和订正。在编辑加工新闻稿件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找出错误,修改正确,此为改正或正改。二是未发现错误,有所遗漏,此为漏改。三是发现了错误但修改得不正确,或是删改时将正确的内容改错了,此为误改。第三种情况是编辑工作中的硬伤,应引起编辑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国内报纸掀起了新一轮版热潮,改版以来,许多报社编辑部的内在变化是:编辑工作一改粗放经营模式,各个环节表现出强烈的优质化取向,各个部室的编辑都在积极组稿,抢编抢发好稿,运用最充分的编辑手段(好位置,大标题,配照片,加言论,加图表)把有潜在新闻价值的稿件处理成好稿,把新闻的价值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而对一般化的稿件表现出强烈的拒绝倾向。  相似文献   

10.
编辑应该有对作者的服务意识,这也是尊重作者的表现。但是在具体的编辑活动中,编辑的服务意识却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果以刊用作者稿件前后划界的话,可以从刊用稿件前和刊用稿件后看出编辑服务意识的缺失。刊用稿件前,编辑活动一般有组稿、编稿、签发等几个环节,编辑的工作重点之一在编稿这个环节,在编稿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最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断章取义编辑作为编辑活动的主体本来可以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对于作者文稿作必要的删改,以使文稿去除瑕疵,精益求精;也可  相似文献   

11.
这里的“您”。是指编辑、记者及一切经常写文章搞文字工作的朋友。对这些朋友来说.读读《说文解字》大有好处,它能使您写文章的时候少写错别字;它能使您审阅、编改他人稿件的时候把住关,不使错别字“漏  相似文献   

12.
拓宽编路──谈编辑读书、译书和写作金常政北京演员演戏,常讲“拓宽戏路”。我觉得,编辑也有拓宽编路的问题。编辑的路子究竟有多宽?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整理稿件、发稿……,一条道跑到黑,月月如此,年年如是,紧紧张张,忙忙碌碌,甚至连读书也难挤出时间,更不...  相似文献   

13.
一字不改     
不改无须改动的稿件,是编者的水平所在. 我还在岗的时候,一个什么会上,有的同志谈及某获奖稿件,辑一字没改,奖励依然有份,有同志说道:一字不改也是好编辑."我赞同这样的看法.面对一篇稿子,辑改与不改,完全从稿件实际出发,改自然要改,根本无须改动,改就是最佳的处理办法.这或可称之为编辑工作的"无为而治".原本无须改动的稿件,改的结果是要么将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的话,成那样说,么是将没有毛病的地方改出毛病来.总而言之.或可称之为编辑工作中的"瞎折腾".上述获奖稿件之所以获奖,编者而言,一者慧眼识稿;一者没有改动.倘或改动,不是还能够获奖就难说了.不改无须改动的稿件.正是编者的水平所在.  相似文献   

14.
编辑是常常伏案工作的文字匠吗?不.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新闻出版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这个问题的答案越来越明确:编辑仅仅会把稿件编编辑辑是远远不够的.编辑不但要谙熟给稿件拟定标题、修改文字、美化排版的工作,还必须有组织作者队伍、选题采访写作、捕捉读者信息等强有力的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给报社写稿,虽不要求书法水平,但也不能字迹太潦草,其码要保证编辑顺利、痛快和明白无误地编阅稿件。所以,通讯员或报道员首先要切记字迹勿潦草。其次是认真检查审核稿件。编辑部经常接到让人啼笑皆非的稿件。要么堂而皇之地空字,要么过分马虎粗心,结果有的人名、地名,术语等漏洞百出;有的语法、错别字比比皆是。稿件写好后,自己起码要认真检查一遍,然后请有关部门审核把关。再者,有关格式问题也应注意。新闻稿件,最好抄在方格稿纸上,便于编辑计算数字,也便于编阅。一张纸,切勿抄写两篇以上新闻稿件,因为报社按“□”编稿,如果不是一个“□”的,可能另一篇因为不对“路子”被浪费了。  相似文献   

16.
在编辑工作中,多数稿件需要修改,小则修词改句,大则动章易辄。修改文章绝非易事。编辑"改章",需把握好以下几点:问难释疑,改必有据,少用锉刀,尊重作者。  相似文献   

17.
我是南昌陆军学院的新闻干事。记得初次来军报时,一些老新闻干事便来传经:“找编辑编稿,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找版面编辑。因为编辑编的稿件太多了,而版面有限,不找版面编辑落实,最终会前功尽弃。”我想也是这个道理。院校组编辑姜宁了解我这个想法后,也许看到我这个“朽木”可雕也,于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今后采写稿件,我给你制订一个标准,就是要写我们编辑不得不编发的稿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什么是编辑不得不编的稿件呢?经过一段时间的采写实践和编辑的不断开导,我逐渐开窍了,注意从报纸上学…  相似文献   

18.
最近,商务印书馆三编室黄子祥同志就如何做好编辑工作的问题,写了一个书面意见。其中对有关责任编辑的工作,谈得比较多,虽然主要是针对处理翻译稿而言,但对其他方面的编辑工作也有参考意义。现摘录刊载。题目和小标题是本刊加的。我们欢迎编辑同志多多提供有关编辑工作经验和体会的稿件。  相似文献   

19.
编后是编者对稿件编辑加工后所产生的联想、议论及感受等的一种表达形式,目的是深化稿件的主题,指导读者的阅读方向。从形式上看,编后是稿件的延伸;从内容上看,它是稿件所要表达的思想价值的升华。笔者结合十几年的编辑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编后写作的粗浅看法。 选好角度 角度是文章的切入点,写编后同样也需要选准角度,这是写好编后的关键。编者从哪个角度入手,选择什么样的主题,才能使文章的思想价值得到升华,这是编后写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角度选好了,主题也就自然产生了。编者可以抓住稿件中的实质性问题,直截了当地阐明编…  相似文献   

20.
一个版面的精彩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编辑意识.编辑,承担着对新闻进行选择及加工的重任,其工作对报纸的成败关系重大.增强编辑意识,不是简单的来料加工,也不仅仅是改错字错词,理顺文义,作前后调整,还要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运筹和创意. 编辑的劳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不仅会编,会写,还要善用加法和减法,提高稿件质量,进而提高版面质量,从而提高报纸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