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军华 《教育与职业》2012,(14):100-101
文章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提出架构大学英语课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和多模态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英语教师通过明确指导、多模态示范和设计情境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识读和多模态交际;学生发挥主体性和自主性实现多元互动,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师生互评和自评进行多模态化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2.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元素,是初中生理解英语句子、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基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向来占据研究热点。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开始运用于初中词汇教学。多模态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手段,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理念在各教育阶段的不断渗透,各种新型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出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教学,主要是利用人的视觉、听觉等不同的感官功能,结合各种声音、语言等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达,能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满足当代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识读教学模式及环节为依托,以多模态视角开展"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实践。通过描述一堂视听说课的具体教学流程,讨论多元识读能力在多模态教与学过程中的呈现方式。教学效果显示多模态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秦心蔚 《英语教师》2024,(3):134-136+141
阐释多模态及多模态教学的定义。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2 Traveling Integrated skills为例,论述如何进行多模态听说教学设计与实践。认为多模态教学方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提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视、听、说等多种模态融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系统参与学习,智慧利用多种模态,发挥模态组合的最优效果,打造听说教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多模态时代。在多模态时代,由于各种模态的交互刺激和使用,给文化教学带来了新的视角即多元识读教学模式的应用。多元识读实际上就是一种多模态识读,它强调通过多媒介途径创造性的识读和批判多模态资源的能力。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上单一的文化导入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加强他们的多元文化交流意识,从而提升他们在多模态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主体间性、媒体间性和文化间性,指出数字化英语写作教学需要遵循的交互性、多模态化、生态化等原则;进而提出数字化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模型MAP(MultimodalApple PIE,或称"多模态苹果派"),并分析讨论了MAP模型应用中应予重视的三个问题:首先,强化主体互动,追求有效教学;其次,加强MAP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多模态教学;最后,整合"三多"(多媒体、多模态、多元识读),推动社团实践,创新英语写作学习文化。  相似文献   

8.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教育探索》2012,(1):52-53
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全球文化多元化和交际多模态化发展的需要;是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是树立大学生多元识读意识、培养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需要.“教师—学生—评估”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实现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盛怀甲 《学周刊C版》2023,(18):109-111
当前,多模态化已成为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借鉴国内外关于多元识读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多元识读教学法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及教学价值进行具体分析,并围绕多模态融合、资源化开发利用、实践环境建构以及有效练习指导四个层面建构新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为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养成及英语阅读能力、核心素养的动态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经验,以更好地提升英语阅读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韩佳 《海外英语》2014,(21):127-128,133
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多模态交际能力,需要教师在口语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多模态话语输入,完成对多模态调用和协同。该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多模态教学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为基础,按照模态调用的基本原则和口语教学的特点将口语教学过程划分为情景体验、多元习得、能力拓展和实战演练四个环节,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态选择,设计相应的训练手段和评估方式,从而形成优化的多模态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多模态交际能力,需要教师在口语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多模态话语输入,完成对多模态调用和协同。该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多模态教学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为基础,按照模态调用的基本原则和口语教学的特点将口语教学过程划分为情景体验、多元习得、能力拓展和实战演练四个环节,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态选择,设计相应的训练手段和评估方式,从而形成优化的多模态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全球信息化和传播媒介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接受知识的方式已由传统的识读行为转变为多元识读行为。教育领域里多媒体设施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引入和更新,使得教学多模态化特点日趋明显,多模态意义构建构已成为新媒介时代交际的主流表达形式。如何改变长期存在的“语言中心主义”现象,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以适应新时期信息网络社会的需要已变得非常重要。多元识读能力作为多元化和交际技术多样化的产物,呼吁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本文尝试在多模态环境下从思想观念、教材开发、课程建设和交流平台等实践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多元识读能力,辅以信息技术的多模态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将成必然。该文在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英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实现多模态视听说课堂的建议,总结出多模态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结构,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李华军 《考试周刊》2012,(94):76-77
多模态话语分析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可以使学生通过多模态的多通道交际达到语言习得的良好效果,能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多模态教学资源建设、多模态识读能力培养和教师的多模态运用能力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多模态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上,以95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语言输入、输出及评估等角度来研究多模态英语教学对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融合了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印刷版式等符号资源并涉及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交互的多模态英语教学比传统语言教学更受学生欢迎,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识读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及技术识读能力等多元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强调话语交际中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模态的重要功能。作为一种新兴的话语分析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促进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进而对课程教学产生重大的指导意义。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实践证明,将多模态话语分析引入教学设计中,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英语人才助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递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文本。多模态的表达形式丰富了语言的输入内容、语义的表达形式,体现了交际的多模态性。文章基于多模态教学理论,从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教学互动、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五个方面构建了多模态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密不可分的四个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但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大多重视学生的读和写,听说能力较差,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局限,教学内容比较死板,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较低,学习效果较差。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阻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汲取和吸取,使学生局限于书面知识的掌握,英语实践性差,不能有效进行英语口语交流,达不到英语学习的目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英语教学要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发展。本文拟从提高初中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应对策略和方法,以改善当前初中听说英语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词汇是英语的基础,本文通过了解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运用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旨在为初中教师的词汇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方式,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与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王颖彦 《海外英语》2023,(6):135-137
合格的英语师范生需具有较高的英语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基于高校师范专业认证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背景,多模态教学为师范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该文从教学课堂和学生能力两个层面探讨师范英语教学现状。将多模态教学运用到师范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模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在多模态师范英语课堂中,注重培养多元识读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形式、打造立体化教学环境和增加教学互动多模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