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变观念,改革单一的培养模式,探索“音乐,美术主辅修,多能一专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等多元化培养模式,是高师艺术教育专业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新机遇,学生学习观念和构建自己新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的巨大变化,引起我们深刻反思,深深感到在教育观,质量观,课程观等等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改深化和改革步伐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学生和社会需求,教育教学观念能否真正彻底转变,仍然是“音乐,美术主辅修,多能一专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验课题成败和收效大小的关键。因此,在提高音乐,美术专业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进行培养模式的“整合”,使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系统科成为具有宽口径,多接口输出特征的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母机,与基础教育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紧密接轨,成为当前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转变观念,改革单一的培养模式,探索“音乐、美术主辅修,多能一专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等多元化培养模式,是高师艺术教育专业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新机遇。学生学习观念和构建自己新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的巨大变化,引起我们深刻反思,深深感到在教育观、质量观、课程观等等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改深化和改革步伐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学生和社会需求。教育教学观念能否真正彻底转变,仍然是“音乐、美术主辅修,多能一步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验课题成败和收效大小的关键。因此,在提高音乐、美术专业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进行培养模式的“整合”,使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系科成为具有宽口径、多接口输出特性的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母机,与基础教育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紧密接轨,成为当前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需要一专多能、多专多能、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小学音乐师资。高师音乐教育要与时俱进,担负起培养这样高素质音乐师资的重任。从高师声乐、器乐、舞蹈等几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音乐教师对钢琴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他们除需具备“站讲台”的能力和一定的“站舞台”的能力外,还需具备组织课外钢琴活动及继续学习等综合能力,即基础音乐教师需要对钢琴演奏、教学以及有关钢琴其他综合知识都能有所了解。由于高师钢琴教学一直沿袭专业音乐院校钢琴教学模式,在培养未来的基础音乐师资应具备的钢琴综合能力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高师学生钢琴综合能力的培养途径作一番探讨。1.重“一专”,轻“多能”。高师钢琴教学存在重西方传统作品的独奏,轻其他体裁风格作品、其他演…  相似文献   

5.
高师音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音乐教师。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也理应如此。然而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采用的是"环套"音乐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模式,即借鉴模仿音乐艺术院校那套培养声乐表演人才的教学方式,结果,造成声乐教学与师范教育的脱节。  相似文献   

6.
"以本辅专"是一种学习者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兵带兵"的新型合作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变短期为长期、变集中为分散、变校外为校内的新型实习方式。强调学习者运用学习方法、设计方案和策略,建立目标进行自主学习,突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高师《钢琴教学法》实践环节薄弱而建构的,使困扰高师多年的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师声乐教学所承载的教育价值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尤其在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使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有用的人才。一、高师声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缘起从目前高师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来看,其现状与发展均不尽如人意。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独立意识、探究精神、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比较薄弱:创新意识、组织协调等综合实践能力比较欠缺。"上不了舞台、登  相似文献   

8.
高等音乐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中,如何运用科学放松的演奏方法弹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如何处理紧张与放松而得出流畅的音色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对钢琴弹奏中放松、紧张、通畅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着重从初学钢琴、钢琴重要技术训练、钢琴音乐表现三方面阐释,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把握"松、紧、通"的概念和训练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注重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他们有能力带着学生"玩"音乐,这些能力来自于美国高师音乐生能力的强化培训,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应予以借鉴.重视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统一,注重艺术实践与教育实习的时效性,以便培养出适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多能型音乐教师,更快地促进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音乐教学法"这一内容单一的模式化理论课程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及社会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音乐教师的需求。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行重大改革举措的时候,高师音乐教育必须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进行一系列改革,使其尽快与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原因,高师声乐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受表演专业的影响,在教学中重技轻艺,文化意识淡薄。这已严重制约了高师声乐教育的自身发展,也不能适应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高师声乐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在改革中应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师范素质与专业性的关系;歌唱技能与音乐文化知识的关系;歌唱共性训练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声乐技术教育与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好结合起来,从而使高师声乐教学更好地适应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并为其服务。  相似文献   

12.
高师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三段式”培养模式是以专科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现行教学计划为基本依据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 ,研究论证并实际编制了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即“一年普修 ,夯实基础 ;二年提高 ,强化能力 ;三年发展 ,多能一专”。  相似文献   

13.
舞蹈教学是高师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舞蹈意识是学好舞蹈的基础。作为一名高师舞蹈教师,要正确认识与理解舞蹈意识的内涵,明确舞蹈意识对高师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美的鉴赏力,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正式下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项目学校建设方案及任务书,三门峡中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20,(3):92-95
高师钢琴教学一贯注重"技能训练"与"表演实践"两方面的实施策略,这种施教的本质是基于学科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基于音乐表演实践的经验,虽然高师钢琴教育一直秉持培养"一技多能"的音乐教学实用型人才的主观愿望,但成效却不尽人意。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观察,这种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动作技能的习得与运用,非常适合钢琴表演实践专业的培养方法,但却不完全适合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既能演奏又具备教育教学技术与能力的音乐(或钢琴教育)师资的复合型人才的终极目标。因此,本文引入现代心理学的认知心理学成果,对此问题进行反思与探讨,寻求更适合高师钢琴教育本质特征的策略,以提升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培养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艺术文化重视程度不断的加强,我国文化艺术方面的教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中设置当地乡土音乐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更加有利于他们在乡土音乐上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也更能帮助他们在这一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本文就目前高师院校音乐专业设置乡土音乐课程这一课题,从目前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发展实际,提出几点有关于高师院校音乐专业设置乡土音乐课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说课是教师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的一种表达方式,针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而言,需要从专业的角度解决"说什么"、"怎么说"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阐述,以能使高师声乐专业学生能将课说得精彩、说出特色。  相似文献   

18.
杨亮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169-169,171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它作为一门有关音乐的启蒙,以及进入专业层次学习的必备训练手段和技术性理论课程,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而今,所有音乐院校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修视唱练耳课。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唱名法有两个,即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唱名法的发展历史,其次,分析了"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同时,对唱名法选择进行深入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几年艺术类音乐学生扩招,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高师声乐教学一直模仿专业院校的做法,强调声乐课的纯技术技巧训练,导致其与中小学音乐教学严重脱节,是否能从高师声乐主干课的教学中得到启示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链接式”声乐教学的构想,愿与同仁商榷研讨.  相似文献   

20.
节奏的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师视唱练耳节奏教学中,运用各民族的音乐素材、特别是将远缘关系的民族音乐进行对比训练,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丰富学生的音乐语汇,使他们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是非常必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