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腾飞,天文和空间科学成为了基础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西华师范大学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已经具备的基础,一直着力于发展有观测支撑的天文学科。通过与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合作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并引进人才发展本校相关学科,为本校涉足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2010年,学校批复了当时物理学科的建设方案,利用国际恒星观测网络组(SONG)项目筹建中国节点的契机,决定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合作,建设西华师范大学观测设施,即50厘米双筒望远镜(50Bi N),作为中国SONG项目星震学研究的测光子系统。项目初期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建成投运,其间设备运行稳定。但德令哈的观测条件因城市的发展限制了系统的科学能力。在青海冷湖台址勘定完成后,项目随SONG的观测设施一起,于2020年迁往新址,50Bi N完成了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首光观测,验证了台址优秀的视宁度测量结果。本文将对该设备的科学目标和发展历程,及取得的科学成果进行一个全面的回顾,为其他高等院校发展基于观测设施的天文学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将在夏威夷莫纳克亚火山之巅建造设计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建造资金达到10亿美元,这台30米径的光学镜面将是当今集光面积最大陆基光学望远镜的九倍。目前,巨型光学望远镜计划已经被批准建造,项目提出方为加州大学和加拿大大学,其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通过这台巨型望远镜,科学家能够观测到遥远宇宙中正在形成的恒星,以及围绕恒星公转的行星等物质,甚至能洞察到130亿光年外的宇宙。  相似文献   

3.
在光学和红外观测领域,目前地球上最佳的天文台址只有智利北部山区、美国夏威夷莫纳克亚峰及南极内陆冰穹地区.中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上发现了一处世界级的天文台址—"冷湖台址",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拔4000米以上的赛什腾山地区.中国科技大学的2.5米巡天望远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1米SONG望远镜等都建在这个平台之上.  相似文献   

4.
星震学通过恒星振动频谱分析恒星内部结构,是探测和研究恒星内部结构的唯一机会和有力手段.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97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付建宁教授携研究团队针对盾牌座δ型变星、脉动白矮星等多类型脉动变星,依托国内主力光学天文观测设备、结合国际地基望远镜联网进行观测,并充分利用我国大科学装置郭...  相似文献   

5.
全球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大口径全景巡天望远镜(LSST)”.已于日前开始在智利北部的帕切翁山动工建造。这部超级望远镜预计将在2015年投入使用,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观测能力最为强大的数字化天文观测系统.能够自动地对夜空进行观测。LSST将对太空进行不问断地扫描.以研究那些遥远的星系、小行星、超新星、彗星、恒星和其他天体。LSST计划的总投资将超过35亿美元。建成后的LSST天文望远镜直径将达到84米,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09,(5):41-41
天文学家们最近重新研究了“哈勃”望远镜15年来拍摄的大量图像和数据档案,并从中发现了一颗此前被人们忽视的新的系外行星。为了进一步探索环绕HR8799恒星运转的某颗行星的更多信息,天文学家们认真研究了“哈勃”望远镜15年来所收集的大量图像数据档案。天文学家采用一种遮光方法,把已观测到的恒星的明亮光线屏蔽,这样就有可能发现环绕该恒星运行的一些系外行星的微弱光线。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天文学家终于在1998年拍摄的一幅图像中发现了这颗系外行星。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来自”哈勃”望远镜的200多个相似数据集,也可以应用于地面望远镜所获取的大量图像数据。  相似文献   

7.
宇宙空间内存在一种密度无限大,体积却无限小的天体,它就是神秘的"黑洞"。所有的物理定理遇到黑洞都会失效。这一神奇现象无疑引起众多天文爱好者的好奇,施勇自是其中的一位。在近20年里,他一直致力于活动星系核和恒星形成研究,并取得诸多突破性成果。他成功获得4项国际空间望远镜观测计划的支持,解决了活动星系核中尘埃环的观测认证、宿主星系的恒星形成率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系外行星探测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天文学的热点领域。系外行星探测对行星形成和演化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地面大视场望远镜的长时间基线优势,可以开展系外行星的发现或认证工作。南京大学时域天文台(Time Domain Observatory,TiDO)是一批大视场、高精度的系外行星观测设备,包括6个望远镜及终端,放置在冷湖赛什腾山,将于2023年底完成建设并开展科学试运行。届时Ti DO拟开展系外行星大天区巡天搜寻、特定行星系统的凌星后随观测以精细刻画系外行星系统的物理和动力学特征,以及太阳系小天体观测工作。此外,TiDO的观测数据也可以用于双星、变星、恒星耀发等时域天文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体物理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文化大革命”前的两年时间参加了我国第一个天体物理观测基地的台址选择和两台望远镜的安装工作,开展了恒星光谱研究.“文化大革命”十年虽然基础研究几乎中断,我还坚持和数学所的陆启铿教授合作,进行密近双星光变曲线的解轨研究,证明了国际上流行40多年的Kopal解轨迭代法  相似文献   

10.
《金秋科苑》2012,(5):111-111
近日,中国和印度均已参与夏威夷30米望远镜的制造计划。在这个十年完成制造时,30米望远镜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据悉,这架望远镜的制造成本预计超过10亿美元,中国和印度将承担部分成本,同时分享观测时间。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科学家利用一台"地球大小的望远镜"对银河系中心黑洞进行观测,通过分析相关数据,预计2018年黑洞将首次向人类露出真容"。所谓"地球大小的望远镜"其实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座天文台的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组成的一个巨型天文观测网络,它被称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只有如此大规模的望远镜才有能力"照亮"黑洞,"看清"黑洞的边界。"事件视界"是指黑洞最外层的边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家正为设计中的巨型太阳望远镜选址。这一口径为8米的地面望远镜可望在未来20年的"探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计划推动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观测基地主任、总工程师邓元勇说,目前国内太阳研究界已经启动了"西部太阳选址"计划,  相似文献   

13.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5):I0002-I0002
这个在哈勃望远镜中成拱形的恒星簇,位于我们的银河系。这个巨大的星簇绵延25000光年,是我们的星系中已知的最密集的初期恒星聚集区。此图是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地面望远镜的红外线观测资料绘制的艺术想象图,图像中明亮的蓝色恒星是天文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所观察到的最大的恒星之一,质量大约是我们的太阳的130倍。位于左下的明亮的红色天体是我们银河系的中心,距离拱门形的星簇100光年远。天空中的拱门  相似文献   

14.
天文学是一门以观测为主的学科,虽然它有悠久的历史,但近代天文学,特别是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归结为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成第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开始,他用自己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的环形山、太阳的黑子、木星的四颗卫星和金星盈亏等,并知道天上的银河是由无数的恒星形成的一条亮带,从日心说的提出到大爆炸宇宙学的创立,  相似文献   

15.
濮季行 《世界发明》1998,(10):26-27
1995年11月,欧洲空间局一台新的望远镜红外线空间观测站(ISO)升入太空。它将揭露过去从未看到过的部分宇宙。天文学家对其寄予厚望,因它会揭示我们银河系内最小的恒星,以及掩蔽于星际尘内的遥远星系。它甚至能为我们提供机会,在宇宙辽阔范围内对正在形成的星系看上一眼。  相似文献   

16.
易照华 《百科知识》2004,(12):22-22
夜望星空,用肉眼在恒星星座中也能看一些不是恒星的天体;在小望远镜中就更多,呈模糊状。有的是气体星云,有的是恒星集团;恒星数目不超过10的集团称为聚星,其中最少的只有两个恒星,就称为双星。星数超过10并具有物理联系的集团称为星团;其中在望远镜中能够看出是分散的,称为疏散星团;由于它们在银河系内,又称为银河星团。另一种是由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新时代》2006,(4):14-15
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于2002年拍摄的麒麟座V838(V838 Monocerotis)超红巨星的照片。麒麟座V838本来是一颗亮度很低的恒星,距离地球大约两万光年。但它于2002年忽然爆发,发出了比太阳还亮60万倍的光芒,成为银河系中最亮的恒星。它发出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气体尘埃,产生了一种被称为回光(light echo)的独特现象,这也是人类首次观测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人》2005,(8):45-45
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已自主研制成功首台空间太阳望远镜,并计划于2008年射人太空。这台中国造“哈勃”望远镜近日通过了权威部门的验收。据介绍,目前遨游太空的空间望远镜全部来自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发达国家。这些“太空眼”使天文学家得以发现了一个更为深邃、久远的宇宙。中国造“哈勃”望远镜将装载在人造卫星上,围绕离地球约73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设计运行寿命为3年。它的主要科学任务是研究太阳磁场、太阳大气的精细组成、太阳耀斑,并提供太阳活动预报。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天学家在用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对茫茫太空进行观测时,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些射电天体。但是,用光学望远镜进行观测时,却找不到它们。直到1960年,美国天学家利用口径5米的巨型望远镜,才发现了一个编号为“3C48”的射电源对应于一颗暗星,这颗暗星紫外辐射很强,此外,它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射线。两年后,在澳大利亚,又有人发现另一射电源“3C273”也对应于一颗暗星。人们经过分析研究,判定它们不是银河系内的恒星,而是银河系以外的一种新型的星系物质。  相似文献   

20.
《资源科学》2005,27(1):i001-i001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为依托,在中国科学院重大知识创新项目和国家科技部97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 FLUX)于2002年建立运行。该网络通过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土壤、植被和大气的各种要素,以及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水循环的多种关键过程进行综合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