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架阁库是自宋代开始以架阁的形式保管文书档案的机构,对我国古代档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50多年来,档案界的学者对架阁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涉及架阁库自身含义,还包括架阁库的产生与发展、架阁库的建筑、管理制度、官员等。  相似文献   

2.
宋朝的架阁库是以架阁形式保存文书档案的机构,也是宋朝对档案保管装具进行的重大改革.我国古代放置图籍典册常"藏于金匮",将档案封闭于容器内,不便于排列放置,不利于查找利用,而且容量小,不能适应档案日益增长的保管需要.架阁由数格构成,多层放置,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分门别类平面排列,既便于查找和利用,又大大增加了保存档案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从架阁到架阁库,再到架阁库制度,是我国档案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而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了错误的观点,虽有人辨析,然而没有引起重视,学界仍然以讹传讹.鉴于此,有必要继续关注与架阁库相关的问题,对架阁库问题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徐琴 《兰台世界》2012,(9):17-18
宋朝将架阁作为一种档案管理的器具,并将其发展成一种管理档案机构的代名词,进而演变成一种井然有序的制度,是亘古未有的。本文将对宋朝架阁库进行综合性的描述,并对其为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可能带来的启示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宋代架阁库的建立,是我国档案事业史上一项壮举,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档案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架阁库制度被后代所沿袭,也是我国近现代机关档案室的主要雏形。它的设立,是宋代档案工作在档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志,也为后来档案工作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所发现的古代衙署图中 ,清晰的架阁库、黄册库等名称 ,说明古人对档案保管的高度重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架阁”,顾名思义,就是贮存档案文书的木架,架阁库即以架阁的形式保存档案文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浙江山川秀丽,物产富饶,文化优长,名人辈出.在中国档案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从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少有关设置架阁库的记载,这些对研究古代档案机构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千文架阁法”的内容是丰富的 ,并非仅是依千字文排列档案 ,其主要内容是防盗与追究丢失文件人员的责任 ,以千字文立号仅是“千文架阁法”一小方面的内容。还论述了以“千文架阁法”否定“千丈架阁法”的论据不充分 ,“千丈架阁法”有它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姜家松  钟文荣 《兰台世界》2017,(13):110-112
宋太祖时期,州县广泛建立敕书楼(库),用以保管朝廷所下发的制敕文书;宋太宗时期,敕书楼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北宋末年,敕书楼保管的制敕文书开始转为地方架阁库保存;南宋时期,敕书楼保存制敕文书的功能弱化,制敕文书统一由地方架阁库进行保管。  相似文献   

11.
郑鸥 《新上海档案》2005,(11):26-27
据史料研究,中国档案史自宋代建立架阁库开始,逐步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权机关的档案保管专门机构,实现了我国档案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从唐代的“史馆”发展到宋代“架阁库”的建立,是我国档案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宋朝初期的国家体制,基本上沿袭于唐代制度。宋统治者为了加强收贮州县簿籍案牍,令各级地方机关采用千丈架阁法普遍设置收贮文书档案的架阁库。北宋之初的立法活动主要以《宋刑法》的编纂和颁发为代表。《宋刑法》是宋朝编制的第一部法律,其中制书稽缓错识、驿使稽程、公事稽程及误署、盗大祀神御物、伪造宝印符节、弃毁大祀神御物及私发官文书印封等门条都不同程度地涉及文书和档案的立法,  相似文献   

13.
架阁库制度于宋代正式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具备了现代档案管理室的运作与管理模式,本文就将对宋代架阁库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宋代架阁官考索王金玉中国宋代有专门的档案工作机构,也设有专职的档案工作官员。著名的金耀门文书库是国家档案馆性质的机构;南宋设立的尚书省六部架阁库和三省枢密院架阁库是中央机关档案馆性质的机构。六部架阁官和三省枢密院架阁官是专职的档案工作官员。考察架阁官...  相似文献   

15.
架阁库是宋代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出现于北宋时期,并得以广泛应用。南宋建立后,架阁库也随即在中央和地方逐步建立起来。《咸淳临安志》在研究临安(杭州)地方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对南宋架阁库的记载,反映出当时架阁库在中央和地方的设置、管理和地理位置等,也体现了宋代档案工作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后湖黄册库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建立于南京后湖小岛之上的专门用来贮藏全国黄册和鱼鳞图册等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后湖黄册库各库房册架使用《千字文》编号,但其藏册的编号并未使用宋代以后常用的“千文架阁法”,本文拟从中探寻其原因,以期对今日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元代监察机关御史台及其地方派出机构江南诸道行御史台、陕西诸道行御史台所设立的架阁库及其管理制度 ,并对其架阁库的规模、方位、管理制度、官员设置与选任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架阁”和“千字文编次”首见于佛经庋藏 ,本文依据文献记载着重阐述了佛经典籍如何排架、编次的庋藏形式和方法 ,并指出档案架阁管理制度及“千字文架阁法”与之存在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9.
档案工作自古以来都特别强调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安全利用。从周代的天府、宋代的架阁库到明清的皇史成,无不追求库房建筑的坚固耐久、防水防潮和防火防盗。  相似文献   

20.
王林 《中国档案》2003,(10):48-49
笔者近日查阅资料,惊奇地发现早在唐朝敕编佛经典藏的时候,就出现了应用“架阁”及“千字文编次”对佛经典籍进行收藏的形式和方法,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分述如下。唐高宗时道宣的《大唐内典录》卷第八题为《历代众经见入藏录第三》序文中记述了佛经典籍如何架阁庋藏及其上架形式:今则随乘大小,据译单重,经律论传,条然取别,犹一、架阁庋藏及其上架形式依旧例,未敢大分,用启未闻,知非故意,依别入藏,架阁相持,帙轴签片旁,标显名目,须便抽捡,绝于纷乱……依《大唐内典录》所述,佛经分类是以经典的思想内容为别,大、小乘为第一层标准,再依经、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