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Web4.0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形态创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发生变革。社交属性日益显露的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生的媒介形态成为公众意见表达和沟通的工具,舆论场也从微博、微信逐渐向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延伸。近年来,由短视频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比比皆是,互动性强、扩散速度快导致舆情工作变得严峻。新形势下网络舆情应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如何加强引导效能,如何把握舆情事件的传播方向,是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加强并完善以短视频为主的新型传播媒介的应对措施则是提高舆论引导实际效能的良好出路。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网络已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基于2010年以来最新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网络社会舆情呈现出的五大特点,以利于管理部门积极应对网络舆论,构建主流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3.
陈明 《编辑之友》2017,(8):37-43
研究2007-2016年十年国家社科基金新闻学与传播学舆论舆情项目,可了解我国舆情战略研究热点.文章分析发现新媒体舆情、突发事件舆情、边疆民族地区舆情等是研究热点,媒体舆论引导、舆论战、舆论斗争等是研究次热点.文章认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的领域:舆论修辞研究相对欠缺,台湾及两岸舆情研究亟待加强,境外舆论舆情研究太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转化需加强.  相似文献   

4.
高校舆情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积极应对。对于高校来说,了解和掌握舆情动态,及时应对和管理舆情事件,是维护学校声誉和形象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要通过提升舆情预警能力,健全舆情应对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舆情处置能力;创建校园宣传平台,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创新学生思政教育,营造良好校园环境等措施加强对高校舆情的管理。做好高校舆情应对,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及时应对和处理负面舆情事件,我们才能在信息化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社交工具,已逐渐成为宣传阵地和舆情发展、监控、管理、应对的主要平台。本文结合微信舆情特点,围绕微信舆论生态现状,探讨微信舆论管理新近成果,思考传媒、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更新观念,妥善地应对微信传播背景下的舆情事件。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博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的路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7月中国首部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发布.报告指出,65%的舆情热点由新媒体曝光.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舆情的一大源头.微博不仅冲击了传统媒体的主流发布地位,更使其舆论监督功能不断弱化.同时,微舆情环境下,虚假信息和偏激言论的泛滥也滋生了不少社会负面舆论.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做了专门部署,提出“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正确引导微博舆论,疏通公众情绪,保障社会稳定成为媒体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超 《晋图学刊》2014,(2):11-13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健康发展,使得网络俨然成为了舆论重要的发源地。网络舆情的出现使其成为了网络社会的焦点,新形势下政府正确应对网络舆情事关党的执政善政之大事。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的特点,分析了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舆情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情信息日益重要,研究与开发舆情信息,有利于政府开展舆情信息工作,有利于图书馆开展政府舆情信息服务。国内舆情研究主要包括概念界定与辨析、舆情信息工作、舆情机制、网络舆情等,国外主要是舆论主客体、民意调查以及舆论、媒体和决策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舆情对比评价,为舆情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楠 《传媒》2021,(12):53-55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民间话语等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内容,给社会舆情治理带来许多新挑战.政务新媒体是开展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情疏导等功能.本文认为,应以《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提升政务新媒体内容质量,创新政务新媒体服务方式,加强政务新媒体社群建设,发挥政务新媒体的社会舆情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负面的网络舆论会对社会公共秩序及公众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网络舆情的治理难度日趋上升,给新形势下公共危机舆情治理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对公共危机治理带来的双重影响及舆情治理困境,据此提出新时期公共危机舆情治理的新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决信息海量日增、短视频直播兴起、大V主导舆论、“信息茧房”等舆情监测问题。【方法】运用技术论证法,从AI技术提升舆情监测精准性和效率、辅助舆情分级分类智能研判、替代人工开展舆论阵地账号拨测、为舆论引导提供有效参考等方面研究论证舆情监控的智能策略。【结果】AI自然语言处理、语义分析、OCR、目标检测等技术赋能舆情监控的解决方案。【结论】不断引入高新技术,赋能舆情监控工作精准高效开展,维护网络清朗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重视高校校园网络信息的管理,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含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研究舆情成为我国党政机关、学术机构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舆论的生成环境发生变化,多种媒体样态共存,多个舆论场交叠,给舆情管理工作带来挑战.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构建科学高效的舆情管理体系有其迫切性和重要性,但当前政府的舆情管理在角色定位、管理方式、传播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借助大数据和先进的科技转变舆情管理理念、完善舆情管理体制、构建移动政务服务型平台等共同打造智能化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情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演化过程。新传播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在分析网络舆情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着重从舆情主体、客体、本体、载体、环境五个方面探讨了影响网络舆情演变的中介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通过对网络舆论场生态格局和演变规律的探寻,以期能更好地把握舆论的风向标,有利于舆情的研判、引导和公共决策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5.
教育正在经历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教育舆情研究具有危机管理、舆论引导、政府决策、政府形象维护等重要的现实价值.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危机处置与科学决策迫切需要教育舆情研究强大的助力.目前教育舆情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研究内容浅层化、研究方法狭隘化、研究机构杂乱性、研究目单一性的不足.教育舆情研究需要专业的科研机构作为支撑力量,急需转变研究视角、改进研究方法、加强跨界合作、注重舆情的分析研判与预测等工作,进而发挥教育“智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的重要理论命题,面对高校舆情多样化、复杂化的新局面,应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传统高校舆论引导理念,注重校园媒体建设和建立校园舆论引导长效机制几方面入手,有效引导高校舆情,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高校网络舆情悄然兴起。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研究,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构成及其特点,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难控的原因,并从网络舆情的开放性和隐匿性、实时性和交互性、多元性及分散性等方面说明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同时,提出通过引导舆论方向、加强队伍建设、应用现代技术、增强道德意识、规范网络行为以及培养舆论领袖等六个方面对策来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创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8.
舆论和舆情二者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界关注,二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全媒体背景下,社会大众信息接触渠道增多,公众交流意见、分享情感的平台多元化等因素,都催促着舆论和舆情二者关系的改变和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进步,媒介环境和社会语境发生突破性的改变,让舆论和舆情不再局限于"舆情是舆论的初始状态,而舆论是舆情的升华表现"的简单联系.在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交织传播过程中,舆论和舆情在概念厘定、传播过程和发展走向等方面,逐步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界线模糊、内容粘连状态.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给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校园网络的稳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提升舆论危机公关的应对能力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提出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的应对及处置机制,塑造良好的高校网络舆情氛围。  相似文献   

20.
张欢 《新闻传播》2023,(2):108-110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网络信息传播途径更多,传播效率更高,同时也使网络舆论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在此期间,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引导和管控力度,及时应对新媒体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所带来的影响,针对性地制定舆论信息传播规则。本文主要结合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并提出新时期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方法,在有效控制网络信息基础上使网络传播模式朝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确保舆情变化可控,并有序、正确的引导网络舆情,在社会范围内传播和谐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