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说,"文贵有情","文贵情真"。写小说、写诗歌、写电视剧本强调一个"情"字,那么写人物通讯更应如此。抒情在新闻作品中有其特殊的格调,它与诗歌、散文中的抒情是不同的。新闻作品是用事实来说话的,容不得半点虚构与夸张,必须严格受到真人真事的制约。但是,新闻作品并不是只能冷面无情地摆事实、讲道理,它也需要用感情色彩去渲染,需  相似文献   

2.
赵红 《新闻爱好者》2011,(7):124-124
人们常说,"文贵有情","文贵情真"。写小说、写诗歌、写电视剧本强调一个"情"字,那么写人物通讯更应如此。抒情在新闻作品中有其特殊的格调,它与诗歌、散文中的抒情是不同的。新闻作品是用事实来说话的,容不得半点虚构与夸张,必须严格受到真人真事的制约。但是,新闻作品并不是只能冷面无情地摆事实、讲道理,它也需要用感情色彩去渲染,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著作权释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一些涉及高校学报法律问题的探讨 ,以阐明提高学报编辑的著作权意识的必要性。1 高校学报编辑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对提出这个似乎应该不是“问题”的问题 ,相信有不少人感到十分好笑。其实对此问题是否有正确的认识 ,对我们每个学报编辑而言十分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学报编辑部的权利、义务 ,更与每个学报编辑自身的权利义务密切相关。高校学报显然属于著作权法中所称的编辑作品。对于编辑作品著作权的归属 ,著作权法第十四条规定 :“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 ,但行使著作权时 ,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编辑作品中可以单独使用的…  相似文献   

4.
从影像中发掘真实,从回忆中感知历史,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具有深长的意义。"震撼影像记录光荣坎坷,倾情回顾讲述巨变沧桑。"红色透明腰封上印着的两行文字是读者对《共和国震撼瞬间》一书最初的印象。它们在读者阅读之前大致提供了以下信息:这本书是有关新中国的一部作品;它不属于鸿篇巨制类的史学著作,更不是相关研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古文苑>所收<董仲舒集锄进行了考证,认为<董仲舒集叙>不是西汉人的作品,班固的<汉书·董仲舒传>更不是依据这篇叙所作,而是南宋人重辑<董仲舒集>时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写意性电视专题片,在整体构思和艺术表现上,不仅注重生活情状和过程的具体展现,更应着重于意境的营造与开掘.所谓意境,就是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情感与作品的客观生活环境有机地融汇成完整的艺术整体,也就是作品所体现的景与情、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所创造的统一而又独特的艺术境界.它给予观众的不是简单的思想主题诠释,而是深刻的艺术审美和感情.观众可从作品的特定意境中感受到生活的韵味,体味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追求意境美     
海上日出是美的,军舰的雄姿无疑也是美的。然而把雄伟的军舰剪影于朝阳展曦中的海平面上,这幅美景带给人的就不仅是心旷神怡。更是心潮澎湃。注视着这幅作品,也许你会和我一样不由自主地产生遐想:假如我是这军舰上的一位年轻水兵,此刻该感到多么自豪! 好的摄影作品就当如此:它既是视觉盛宴,也是心灵鸡汤:它不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愉悦,还能拨动读者心弦。给人以联想与回味,让人与作品产生心灵共鸣。换句话说,真正决定摄影水平高下的,不是镜头,而是镜头后面那个头脑;不是技术的炫耀,而是意境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电视专题片的生命,这里所说的“包装”,是在新闻成品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的技术处理,它的目的和作用不是改变事实,而是要使新闻作品中传递的事实更加醒目,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收看兴趣。也就是说,包装不是对作品内部各种要素的包装,而是对作品的成品的包装。  相似文献   

9.
具有独立价值的时评,不是游离于新闻表层的“肤浅时评”;不是缺乏辨别事实眼光的“失实时评”; 不是缺乏自我声音的“随流时评”;不是偏离问题症结的“揣测时评”。它不仅能说出新闻背后的真相,对其作出准确的事实判断或者价值判断;它更应追求能观察整个时代,以精辟的见解和独特的洞察力对事物进行深刻分析,从而开阔人们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从新闻作品内容构成探析新闻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真实性是个老话题,但也是个难以说清的话题,为此人们总想作出自己的努力,试图说清它。本文试从对新闻作品内容构成的分析入手,力求对新闻真实性的探讨实在一些。新闻作品是作者对新闻事实认知结果的陈述,在这种陈述中,往往或明或暗地表达着作者对新闻事实的评价意见。可见,新闻作品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对新闻事实认知结果的陈述;新闻作者对新闻事实的评价意见。显然,后一部分并不是新闻事实本身具有的信息,它不是新闻,因为学界普遍认为,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而非对事实的评价。前一部分是对新闻事实的陈述,符合我们对新闻…  相似文献   

11.
丛尧 《新闻世界》2012,(11):181-182
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探险悬疑小说显然在作品的深度、厚重与永恒的价值性等方面还不及前者,但其开创了一种特有的类型小说的先河,建立一种典型的叙事结构。不同于国外的探险题材作品,它更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它知识结构宽广,贴近大众,有庞大的读者群,它的传播与阅读方式更符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与特点。新的形式、新的模式、新的视角必然带...  相似文献   

12.
文艺传播的本质是审美。以往的文艺理论忽视了文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一维,即"接受者"。其实,文艺作品的意义相当一部分是接受者主动性参与和创造的产物。文艺文本与讯息文本不同点在于它具有"交流能力",可以使接受者在接触它的时候体验到、而不是认识到某种当前世界不存在的,或者接受者尚未意识到的东西。接触文艺文本的过程,不是确认信息和搜集材料的过程。接受者用既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作品进行理解、补充或抵制。如果作品与接受者的经验持平,接受者反而失去了兴趣,只有作品一定程度上超越、校正了他的经验,接受兴趣才可能被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作品中,有一种传来新闻,它是记者根据传来的消息制作的新闻,新闻作品中所记载的内容,不是记者亲耳所闻,也不是记者亲眼所见,而是私下谣传或者记者自己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书籍装帧设计还有多少中国味?——题记一件作品如不能对现实显示它的主权,如不能使读者对现实拥有主权,它就不是一件艺术品。——布莱希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书籍装帧设计事业进一步发展与繁荣,所取得的业绩受到广泛认同;现代书籍理念给书籍设计带来的重要变化和对书籍设计艺术领域的拓展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  相似文献   

15.
签订出版合同作为一项新事物,已闯入每家出版社。它是作者与出版者之间的契约。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享有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契约实际上是作者允许出版社使用这些权利的许可证。本文不是研究它所涉及的法学理论,只想对一些具体问题做些探  相似文献   

16.
<正>“信息孤岛”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之所以还要在这里提一提,倒不是因为它是大家谈论 的热门焦点,也不是因为它是当前传媒行业中的普遍现象,实在是因为它对我们传媒行业未来的 信息化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时值我国正全面开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之际,传媒行业的技术工作 者们,在规划自己未来的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更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他关心的不是作品能不能发表、能不能得奖;他总是在想:这个东西应不应该批评?是不是可以促使它改进一下?这样想的人往往是倒霉的,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黯然伤神者,唯别而已”,大凡写离愁别绪的诗文,多以铺陈的笔法,浓笔重彩的表现分别时那种两情依依的难舍难分,或者“寸寸柔肠,莹莹粉泪”,一种浓得化不开的离情和思念。这篇作品则不然,它写的不是担心分别后“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孤独,也不是离别方觉故人亲的对亲人种种往事的追忆。本文以独自的方式,表现了离别时一种独特的心理——对分别以后亲人的担心。这担心是有原因的,那便是亲人要  相似文献   

19.
版面对于版面的内容来说,绝对不是消极的配合,更不是各篇稿件或照片内容的随意拼凑,而是根据其内容的特点,对稿件的新闻价值予以再强调、再显现与再评价,并赋予它们一定的表现形式,给读者以引导.这种版面的评价主要不是文字而是借助于版面的特有手段,即版面空间、编排手段和版面布局来实现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版面语言即编辑思想.既然版面语言对读者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既然版面是对报纸内容的再评价,所以也自然包含着对文字稿件和摄影作品的评价.在编排的实际运作中,编辑工作者往往重视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明显地存在着重文字轻照片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正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历史……当这些被冠以"微"字头的网络产品还方兴未艾之时,近两年来"微广播剧"又大张旗鼓登场了。微广播剧与传统广播剧是什么关系?它是一种新型的广播剧,还是广播剧的新形式,或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产品?微广播剧的基本特点、创作规律和美学特征是什么?本文拟从与传统广播剧、与微博等网络产品的对比中对微广播剧作一些概念层面上的初步分析和梳理。这不是对已有的"微广播剧"做经验和实践上的理论总结,因为一则作品太少,二则这些作品之中有些作品算不算微广播剧还有待商榷;而是对微广播剧作学理和逻辑上的分析和正名,目的是期望对微广播剧的创作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