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笑话口袋     
爸爸妈妈教张三早上见到老师要说“老师您早!”然后妈妈就用启发式教育问张三:“晚上见到老师应该说什么呢?”“老师您夜!”张三胸有成竹地说。作文课,老师要求同学每人写一篇介绍某种家用电器使用方法的小文章,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同学们正在思考怎样写的时候,平平举手说他已写好了。老师惊奇地对平平说:“请你读一下你的文章。”平平大声读道:“你想知道电视机的使用方法吗?请你认真、仔细地看一看说明书,那上面写得很清楚。”小华在写作文,他有个问题搞不懂,便问当老师的妈妈:“妈妈!什么叫‘具体’,什么叫‘抽象’?”妈妈说:“‘具体’就…  相似文献   

2.
[“想啥”实例]一学生在作文后记中写道“:我写作文为什么总是打不开思路呢?写一棵树,满脑子就是这棵树;写足球,满脑子就是这个足球。这样写不了多少字,就只好打住了。”我的批语是“:何不由‘木头’看到‘皮球’呢?”[问题的分解与提炼]“木头”与“皮球”可谓风马牛不相及,怎么会联系到一块儿呢?其实,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想一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虽然不能直接从“木头”看到“皮球”,但可从“木头”想到“树木”,从“树木”想到“田野”,从“田野”想到“足球场”,从“足球场”就很自然地想到了“皮球”。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  相似文献   

3.
午饭后,姜旦旦回到小书房,又翻开作文本,看他那已经看了几次的评语:“姜旦旦同学,你的‘说’字为什么都是秃着头?你要知道,大多数‘说’字是要戴‘帽子’的。”姜旦旦还是没有看懂那评语的意思。他想:“同学们都说作文老师写的评语很有意思,我怎么就看不懂呢?”然而,姜旦旦还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轻声地自言自语起来:“‘说’字秃着头?要戴‘帽子’?戴什么‘帽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说”字不放。他看着看着,那“说”字一颠,闪动了几下,从作文本上站起了一个小小的秃头“说”字人!那“说”字人一站起来,就朝着姜旦旦哀求说:“旦…  相似文献   

4.
我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对“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一句中“他”的用法提出异议,他说:“乌鸦是鸟,应该用‘它’,为什么这里用单人‘他’?”我听后高兴地说:“是啊,为什么这里用‘他’呢?谁能回答?”于是,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有的说:“这里是把乌鸦当作人来写,所以用‘他’.”有的说:“因为书  相似文献   

5.
爱晚亭在长沙市岳麓山清风峡。深秋的一天,爷爷和康康来到这里。看到火红的枫叶,康康情不自禁,背诵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爷爷问:“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不写‘枫叶’呢?”康康说:“枫叶经霜以后,就变红了,所以叫‘霜叶’。”爷爷又问:“‘于’字是什么意思?”康康把“于”  相似文献   

6.
老师刚在黑板上写完最后一笔,同学们立刻齐声念了出来:“宇宙”。老师微笑者点点头说:“看来同学们升入中学以前是学过这两个字的。可是,哪位同学能讲讲什么是‘宇’?什么是‘宙’?由这两个字组成的‘宇宙’这个名词又是什么意思?——请举手回答。”教室里一下变得鸦雀无声。刚才还觉得很自信的孩子们,一个个都皱起小眉头,认真地思索着:“是啊,什么是‘宇宙’呢?几十双闪耀着渴求知识的明亮的眼睛,不由地注视着讲台上的老师。老师还是微笑着,环视一下大家,指着黑板上说:“‘宇’这个字,在这里指上、下、左、右所有的空间;‘宙’这个字,在这里指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这两个字组成的名词——“宇宙”,代表  相似文献   

7.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8.
读了这篇作文,同学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吧!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是紧紧围绕了“逮知了很有趣”这一个中心思想写的。他抓住了有趣的细节,把它再现了出来。比如第一段中最后一句话,把人和知了都写了出来:“我们一个劲地跑着,人还没有到,就听见知了的叫声了:‘吱——吱——’‘叶四  相似文献   

9.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不写白字老师:“你怎么一写到‘白’字就空起来不写呢?”学生:“爸爸告诫我,千万不要写白字。”笔误某生正在尽心描述着一人物的外貌,偶遇一字不会,遂问其同桌:“一副眼镜的‘副’字怎么写?”“一副跳棋的‘副’!”  相似文献   

11.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看见一个农夫扛着锄头从田间走过,便故意问身边的大臣:“那是个什么人?”大臣回答:“那是个农夫。”乾隆又问:“‘夫’字,该怎么写呢?”大臣答:“‘夫’字:两横,左一竖撇,右一捺,即成。轿夫、孔夫子、夫妻、匹夫的‘夫’字,也是这样写的。”乾隆听了,摇着头说:“不对,不对!农夫是刨土之人,故先写‘土’字,下面再加一个‘人’字;轿夫是扛竿之人,故应先写‘人’字,再在他的头上加两根竹竿;孔夫子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天’字出头便是;夫妻是二人,故应先写‘二’字,再写‘人’字;匹夫是指大丈夫,应先写‘大’字,再加‘一…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语文教学会上,有位老教师讲了这样一件事:为了指导学生练毛笔字,他按横竖的笔画打了一张“影本”,文曰:“十干士堆……”于是,旁边就有人提醒他:“您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过批判的,为什么不写‘诗词’和‘语录’呢?”他只好去请示党支部。支书回答说“您是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什么样的‘影本’最便于学生练好毛笔字,就打什么‘影本’。”  相似文献   

13.
将“争”写作“争”就成了错字,为什么?有篇题作《“彐”和“■”形辨》的短文谈到:“凡没有笔画自上而下从中间穿过时,一律写‘彐’;凡有笔画自上而下从中间穿过时,一律写‘■’。”(载《中学课堂内外》一九八四年创刊号,作者潘泽生)从新《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等书看来,这说法是正确的,它从汉字书写的角度告诉了大家一条形辨的规律。但是“彐”和“■”为什么非如此写不可呢?下面,我简单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作者是谁     
老师问小刚:“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刚高声答道:“是诸葛亮。”“为什么是诸葛亮?”“诗最后一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诸葛亮把船都停泊在东吴门前了,怎么不是他写的呢?”  相似文献   

15.
小鬼笑翻天     
听话的学生一次上课,老师跟学生约法三章:作文得“甲”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写满两页纸。有一个学生在剩余的两行写着:“只剩下两行,快做完了,努力吧!现在剩下一行了,继续努力吧!加油!快完了!终于做完了。”精辟的论述“爸爸,什么叫‘资本’,什么叫‘劳动’?”“是这样的:如果我从邻居家里借了100元,我就有了‘资本’,如果他想从这儿讨回这笔钱,他就必须‘劳动’。”借成绩单老师问吉米:“你为什么要把成绩单借给约翰呢?”“不,不是我故意的。”吉米讷讷地回答,“他说,想吓唬一下自己的父母。”“那结果呢?”老师又问。“结果——”吉米回答,“…  相似文献   

16.
催芽     
一大清早,邻居就兴致勃勃地对我讲起了他们家的小客人:“昨晚上我那小外孙从四川来了。嗨,这小家伙也真有意思!我们屋里不是有张小圆桌吗?他一来就扒在上面又是量、又是写的,忙个不仃。我问:‘你干嘛呢?’你猜他说什么?他说:‘外公,我帮您算算桌子的面积!’我一听惊奇了,心想:才五岁的小孩就要算圆面积,能行吗?就说:‘刚下火车挺累的,快歇会儿吧,别胡闹了!’‘胡闹?我才不是胡闹呢!’他的小咀巴都噘得快要挂住油壶啦!我说:‘那好,我问问你:圆面积怎么算?’他随口就回答:‘半径乘半径乘π’。我又问:‘π等于多少?’‘三点一四。’一会儿,他就把圆桌的面积计算出来了,我一看,嘿!还真算对了呢!接着我又问了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他都熟练地回答出来了。这个事儿你看新鲜不?”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名师’呢?《广东教育》今年第十期发表了梅县东山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李泉隆的一篇文章,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回答。李文认为,要使自己成为‘名师’,就要从四要——爱、勤、博、范着手,严于律己。‘爱’。首先是爱教育这一行,这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也是甘为孺子牛的  相似文献   

18.
说起“想象”,我还得谢谢儿子,是他让我知道了想象的妙处。小时候,儿子很喜欢涂鸦。有一次,他拿着笔对我说:“妈妈,你画,你画。”于是我就随手在纸上写了一个汉字“一”,然后告诉儿子:“这是‘一’,‘一个苹果’的‘一’。”儿子拿着纸,认真地看了一会儿,然后重复了一遍:“这是‘一’,‘一个苹果’的‘一’。”我摸摸他的小脑袋说:“对,这就是‘一’。”从那天开始,儿子对“一”可谓情有独钟,每当我们看书或看报的时候,他都很认真地在上面找“一”,每找到一个“一”就会开心半天,而我也总会及时地给予表扬。有一回,他发现了一个破折号,兴奋…  相似文献   

19.
案例“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我一边和孩子们读着,一边习惯性地扫视着。咦,似乎有一张小脸皱着眉且没有参与朗读定睛一看,是万泽霖。他怎么了?他可是爱朗读、爱思考的孩子啊我走过去轻声问:“怎么了?”他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乌鸦找了好多地方才找到水,它一定很想喝了,可是这句话说乌鸦一个一个地放石子,让人觉得慢吞吞的,乌鸦好像很舍不得把石子放进去,一点也看不出它很想喝。我觉得这样写不好。老师,你说呢?”“哦,你觉得怎样好?”“我想这样写‘乌鸦赶紧把小石子一个个地放进瓶…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要举行看图编故事比赛,杨杨被选为中班代表去参加全园比赛。晚上,妈妈挑了一张小老虎在门口等狐狸邮递员的图片请他练习。杨杨开口编故事了:“有一天,小老虎一个人在家里。妈妈在上班,爸爸也在上班,他们都很开心。但小老虎很孤单,很不开心。”妈妈心里不禁一沉。杨杨接着往下编:“怎么办呢,小老虎给妈妈打电话。他说:‘妈妈,我想你了。’妈妈说:‘那怎么办呢?我在上班呀。’‘你给我写封信吧。’‘好,可是我找谁送呢?’‘狐狸叔叔是邮递员。’妈妈答应了。很快小老虎听见狐狸邮递员叔叔‘嘀铃铃’自行车的声音,他急忙跑出去,叫:‘邮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