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族是一个古老、伟大和具有灿烂文化艺术的先进民族.首先说她古老,且不说亚洲唯一发现迄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与白族先民昆弥族,汉时聚居的青蛉、云南(今大理州祥云)县咫尺毗邻;也姑无论州内宾川白羊村遗址出土的白族先民四千年前留下的碳化谷物证明,当时白族就已经是定居稻作的先进民族.(大理至今籼稻单产居世界第一,粳稻单产居全国之冠.)只要到云南省博物馆瞻仰一下从大理出土,可以与秦始皇铜车马媲美的国宝祥云战国(公元前约五百年)铜棺,您就会感受到什么叫不言而喻.第二,如果你知道中国西南历史上以白族为主建立的南诏、大理国,以拥有云南全境,北至大渡河南岸,东到贵州越南一部,西到缅甸,南到老挝、泰国一部分国土,700年间和唐、宋、元三朝相始终,一直是云南、滇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天宝战争中打得唐王朝20万大军全军覆没,使唐王朝由盛而衰,让宋王朝三百年不敢问津,忽必烈取而不治,成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并在一千年前就已和中国宋代都城开封一起成为当时的世界14大城市之一;那么你一定就会觉得说白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绝非是自大或溢美之辞了.  相似文献   

2.
和谐回村     
在红河之水涓涓细流蜿蜒流经的这一片热土上,七百多年来,巍山回族和彝族、汉族、苗族、白族、傈僳族等兄弟民族世世代代和睦相处,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血汗浇筑,成就了巍山坝子美丽的田园和村落。  相似文献   

3.
杨卓如 《大理文化》2014,(1):97-109
正云龙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白族、阿昌族、傈僳族、彝族、回族、苗族、傣族、汉族等8个世居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早在先秦两汉时期,这里就是嶲、昆明、僰、比苏、哀牢人等众多古代族群活动的地方,唐代以降,摆夷人(今傣族)、阿昌族、蒲蛮人(今布朗族)、僰人(白族先民)、傈僳族、彝族罗武人等逐渐成为了云龙境内的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建筑史上,大理白族堪称最善于营造的民族之一.从宾川I白羊村出土的碳化稻谷说明,早在约四千年前,白族先民就已经是定居的稻作民族;再从祥云大波那出土的两分水坡屋型战国铜棺看,也能证明在2500年前,白族先民就已有比较固定流行的两面坡屋型住房(白语对房屋和棺材同称"好格").  相似文献   

5.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正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尚习俗一样.长期流传在白族地区的白族民间舞蹈,它随着白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理想愿望和审美情趣等,以它特有的形式沿袭下来,它是凝聚白族人民团结友爱,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结和纽带.  相似文献   

6.
白族诗人何永飞的新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是列入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打造少数民族文学精品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的作品集(作家出版社2020年12版).也是诗人继他出版的《茶马古道记》《神性滇西》等诗集后,又一部重要的诗集.这之前,诗人的《茶马古道记》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鲁藜诗歌大奖和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等重要奖项,他是被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的"白州文化名家",云南十大励志榜样人物之一.就白族诗歌创作来看,他是继著名白族诗人晓雪、张长、袁冬苇之后,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位诗人.他的这部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不少作品发表在《诗刊》《民族文学》《边疆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获广泛好评,新著列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出版,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的民居,宛若是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折射出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和民族文化.白族"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住宅,像一幅由风、花、雪、月组绘而成的淡墨画,旖旎而含蓄.傣族的竹楼,像一首朦胧诗,袅娜中又有点清新.彝族的板房,像一首古老的歌,粗犷而又朴拙.利仆人们的"树窝",宛若是悬挂在大树上的蜂巢,风韵无限,谲美神秘.多少年来,巢居于"树窝"中的彝族支系利仆人的奇风,吸引了多少人前往探秘.在建国前夕的头年仲春,我有幸前往云南四角山鹤庆县境内的"陆姆"小村采风,领略了"树窝"奇趣.  相似文献   

8.
走西山     
今年春天,当马樱花烧红了满山满箐的时候,我和搞民族文化研究工作的老吴来到了洱源西山。西山虽然是个大山区,七沟八箐,没有一块平地,但在一百多个村寨的近万人中,九千多是白族和佬武人(彝族),还有少数的苗族、傈傈族,素有"歌乡"之称,是民间艺术的一块宝地。这里优美绮丽的风光、珍奇罕见的物产、淳朴感人的习俗、独具异彩的民间艺术,真使我们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9.
马登,位于云南省剑川县西北部。是一个四面环山,地势较为平坦的小乡镇。镇辖区居民除了一个汉族村、一傈僳族村和部分散居山内的彝族。都为白族。马登白族有很多传统的风俗习惯.除了认真隆重地过中国传统的各个农历节日。对坐月子、婚嫁和丧葬习俗也尤为讲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胡子龙 《大理文化》2010,(11):84-89
祥云作为清朝后期和整个民国年间辐射影响滇中、滇南和滇西的商驿道枢纽,加上当时祥云极其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给县境内各族群众带来生活的极度困窘,祥云人"走夷方"是非常突出的。这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这样一种境况:成千上万人从"夷方"给家乡带回来了财富、生产生活经验、外域文化的同时,也带回了许许多多不健康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漾濞最古老的民族是彝族,其先民早在两汉时期就在境内游牧和农耕,史称"、昆明"。唐代称"乌蛮"、"乌蛮别种",是南诏国的主体民族。元代以后称"罗罗",建国后经过民族识别,定称为  相似文献   

12.
李琳 《大理文化》2014,(5):105-112
大理自古为滇西咽喉,身处我国西藏、缅甸和印度的三角地带,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空间地理下,蕴育了多彩斑斓的文化。任何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都具有悠久的民间文学传统.白族也不例外。然而民间文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都不可能是单一独立的,白族民间文学是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和浸润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其中包括中原文化、羌藏文化、印度文化等,本文将集中探讨印度文化在白族民间文学中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像藏区藏族人围着某座神山举行庄严虔诚的"转山"仪式一样,这些年来,我怀着一个心愿,那就是围着野猫山庄严虔诚地"转"一回。野猫山是祥云境内的高大山峰之一,彝名"则摩",白族则将其尊称为"力的摩",也就是"像父亲一样又高又大的山"。它主峰海拔2868米,磅礴高耸在祥云米甸、禾甸、东山三个乡镇与大姚县三岔河乡毗连处,雄视三州八县。主峰延伸出的一道道迤逦山  相似文献   

14.
正大理白族民间的"甲马",亦称"纸马",是白族原始巫术礼仪尚遗民间的一种木刻作品。甲马以阳刻线为主,刻板后水墨印制,产生出简洁粗放古拙朴实的艺术效果。其内容和题材多出自宗教信仰、民间信仰、原始巫术等,散发着古奥、稚拙、质朴、遒劲、神秘、粗犷的艺术魅力。一在大理市湾桥镇,张文祥是个一直在忙碌奔走的白族民间艺人。三十多年来,他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之下,经过多  相似文献   

15.
正祥云县,古称"云南县",也叫"小云南"。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因梦见彩云南现而将此地设为"云南县",一百年前才改名为"祥云县"。两千多年来,无论县名如何改变,汉文化已慢慢地渗入、进驻这里,成为主导文化力量。土著的白族、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渐渐退出文化核心,如灯火一  相似文献   

16.
提到白族,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大理三塔、<五朵金花>以及苍山洱海等滇西地区.其实,除滇西外,川西、黔西、湘西等地也分散聚居近20万白族人.更鲜为人知的是,鄂西鹤峰境内也聚居着为数不少的白族人.……  相似文献   

17.
普慧 《华夏文化》2006,(3):21-2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或民族共同体的灵魂,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团结一致和谐共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愤向上、自强不息的内动力和原创力的源泉。 民族精神在历时性的特质上,往往与宗教信仰粘连在一起,构成了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指导着该民族的生活、思维方式,支撑着该民族不断进取,引导着该民族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8.
云龙,地处滇西北高原的三江并流腹地,是个多山、多河流、多民族的偏远地区,其历史渊源流长,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即公元前109年就有史料记载,名为比苏县;宋《大理府志》云:"澜沧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升如龙",遂更名为云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杂居着白族、傈僳族、汉族、回族、彝族、苗族等二十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起  相似文献   

19.
剑川"得勒母子汤" "得勒母子汤",是剑川特有的一道美汤,鲜嫩香爽,在肴席上颇受青睐.然其汤名却不能望文生义,照字面去理解."得勒母子汤"是剑川白族语,意为蚕豆母枝叶与蚕豆瓣儿(干、鲜均可)一起合煮的汤,的确不失为一味奇汤.虽说滇西普种蚕豆,然而"得勒母子汤"这一吃法,或许惟故乡剑川独有.  相似文献   

20.
"滇西有家园,毗连南诏国.云之从龙,咏意古雅,虽不备‘晒经'典故,勿闻‘南现彩云',却也山色秀朴,地候宜人.幼时矢志塑育桑梓,游学青少年."这是云南白族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农学家、滇缅公路创始人、云南大学首任校长董泽先生简介自家身世的一席诗般话语.董泽字雨苍,1888年出生于滇西云龙县.自幼天禀聪颖好学,少年即就读云南甲种农业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