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后梁立国与萧梁皇族政治斗争有重大联系。如果说在梁武帝废嫡立庶事件中,萧詧对梁中央产生离心倾向是后梁建立的远因,那么,萧绎、萧詧叔侄内阋中,萧詧败北投附西魏则是后梁建立的近因。在梁末萧梁皇族争权夺位的内乱中,萧梁国力日下则是后梁建立的根本原因。另外,萧詧政治上的不成熟也与后梁附庸性质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后梁实是萧梁皇族政治斗争悲剧的恶果。  相似文献   

2.
后梁立国与萧梁皇族政治斗争有重大联系。如果说在梁武帝废嫡立庶事件中,萧詧对梁中央产生离心倾向是后梁建立的远因,那么,萧绎、萧詧叔侄内阋中,萧詧败北投附西魏则是后梁建立的近因。在梁末萧梁皇族争权夺位的内乱中,萧梁国力日下则是后梁建立的根本原因。另外,萧詧政治上的不成熟也与后梁附庸性质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后梁实是萧梁皇族政治斗争悲剧的恶果。  相似文献   

3.
萧梁皇族本出自寒门,不以文化显名。齐、梁之间,随着梁武帝一支的兴起,在当时士族社会尚文风气的影响下,其家族重视学术文化的积累,在儒家经学典籍、史学、玄学等领域多有著述。在文学艺术领域,如诗文创作、书法、绘画等方面,梁武帝及其子孙也身体力行,造就了其家族文化的繁荣局面。不仅如此,梁武帝父子还大力倡导重文政策,对当时取仕选举产生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当时士风的变化。萧梁皇族子孙后来多有人流落北周、北齐和隋、唐,推动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论梁代咏物诗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南朝咏物诗,后人常以齐梁咏物诗为代称。从咏物诗的发展来看.梁代咏物诗应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诗体。受梁代特殊社会风尚的影响,梁代咏物诗在题材领域、文学特质上,都有与前代咏物诗不同的风貌,并体现出独特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南朝帝王与文人的关系,与汉代帝王对文士“俳优蓄之”的观念不同,在南朝诸帝中,梁武帝虽称不上很杰出的政治家,但他以帝王之尊,引纳赏接文士,梁代著名的文人,几乎都和他有过文学活动上的关系。梁武帝的爱好文学和驭下宽容,多少给当时的文人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他们能够比较安心地创作,促进了梁代前期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略论四萧的文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南朝梁代四萧(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具有重要地位。萧梁时代成就了我国文学的几件大事:出现了空前的文学专论《文心雕龙》和《诗品》,编纂了大型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和《玉台新咏》,提出了声律论和文笔之分,在文学的新变中产生了文采华美的骈文和宫体诗。然而,由于儒家诗以言志和文以载道传统观念的桎梏,千百年来中国封建文人多贬抑四萧,至今仍有不少人囿于传统观点,对四萧不屑一  相似文献   

7.
王筠的文学创作活动与萧梁立国相始终,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地位;作为昭明集团的重要成员,他的命运也随着梁代政治的变迁而时有起落。王筠在唱和诗创作中确立了同韵自和方式;在闺情题材方面与沈约、萧统的风格接近,具有语言清丽、音声婉转、风格柔婉细腻、长于经营末句的特点。其“一官一集”体是按任官顺序编定编年体系列文集的典范,开创了文集体例史上的一个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三曹是曹魏皇族文学集团的中坚人物、核心力量。他们不但是政治领袖,而且是文学领袖。三曹对建安文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对其与文学的关系作深入研究,不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学在建安时期的发展状况,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政治与文学、时代与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3.萧梁一代的王氏:由于南齐国祚短,仕于萧梁一代的王氏,有三种情况:一、宋时为官,经齐入梁,三朝为官,并且一路升迁。二、齐代为官,入梁继续为官。三、只在萧梁一朝为官。(一)王导一支简表及成员简要事迹:本表省略了王琨前面的王恬、王导二代和王、王劭前面...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从文学的发展规律来看,梁代天监初年之前的时间均可以称之谓宫体诗酝酿期.其时,文学传统之影响、社会环境之孕育与宫体诗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刘孝绰作为昭明太子萧统东营文学集团的首席学士,在梁代中期文坛有重要影响,这包括他所进行的“文质彬彬”文学理想的探索和文学总集编撰工作的实践对《文选》的启发。同时在他身上反映了士族文人与皇权政治的依附利用关系。但身显名贵的功利目的,是造成其文学探索缺乏深入与贯彻,与创作实践形成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侯景之乱前的梁代文学主要是宫体文学。侯景之乱和江陵之变前后的十年间,梁代作家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文学创作也一扫乱前宫体之习,作家视野从宫廷、台阁转向江山社稷和军国时事,作品风格从香艳绮靡转向苍凉沉郁和雄健悲壮。这一转变,与宫体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成为讨论宫体文学的可贵素材。梁末文学的反思特征,可看成是梁末文化转型的表征,而梁末文化的转型则可看作是唐代文化到来前的曙光。  相似文献   

13.
金代文化"上掩辽而下轶元",女真皇族成员在文学艺术上所做出的贡献往往被忽视。金朝皇族作为一个特殊阶层,在文学、书法和绘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皇族成员对金代文化的贡献很值得我们关注。这样的成就不仅要归功于皇族成员个人的好学上进,更主要是金朝统治者对文化学习的提倡,此外,汉族优秀的诗词创作巨人对皇族文化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梁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是由“永明体”向“宫体”文学嬗变的阶段,是诗文律化、骈化、文采相结合的关键时期,而宋初所编《文苑英华》在梁代文学作品的选取中既具有一种兼收并取的态度,同时对宫体文学选取持有一种谨慎接受的态度。反映出宋初文臣,既从前代文学成就中借鉴、吸取营养,又要去其糟粕的文学观,这也是赵宋王朝统治者的文学观念的折射。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南朝是我国诗体发生重大演进的时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诗人,自觉地把诗作为抒写个人感情和获得艺术享受的美感型文学,在语凝句炼、声色圆美中独抒性灵和情怀。宋齐时的山水诗、齐代的永明体、梁代的宫体诗,都是这一文学新潮流下的产物。在艺术美上,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示“言尚易了,文憎过竟,吐石含金,滋润婉切;杂以风谣,轻唇利吻,不雅不俗,独中胸怀”的文学新风尚。其中宫体诗在梁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所倡导的  相似文献   

16.
南朝萧氏父子对儒家的诗教说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接受,在文学与情感的关系上有不同层次的探讨,一致赞同文学由简朴到文华的"新变"趋势,其对"文笔之辨"的讨论在整个文学批评史上都有一定的影响。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父子四人如此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的文学观呢?本文从梁代社会文化环境的浸润、南朝佛教文化的影响以及齐梁文风的熏陶三个方面分析了南朝萧氏父子文学思想的成因,以求客观公正地遵循文学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17.
梁武帝萧衍作为一位具有特殊身份的作者,对梁代文学的发展影响颇深。他擢赏文士、结交文人、亲自进行诗文创作,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论梁代学术文艺与《文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选》集中反映了南朝特别是梁代的学术风尚和文学观念。入唐以后,崇尚南学,北方士人亦仰慕南风,《文选》因而成为科举必读经典,深刻影响了皇唐文明和文学进程,对我国封建社会后半叶一千多年文化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中也可见梁代特别是梁武帝对文化事业的提倡之功。  相似文献   

19.
殷芸《小说》是南朝梁代重要的轶事小说集,也是我国第一部以“小说”命名的小说集.它的产生绝非偶然,而是与殷芸的交游以及当时博物好奇的社会风尚、文学的自觉而引起的文笔之分、文体的辨析以及统治者的好尚等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徐陵乃梁陈文学巨匠,南朝中后期诗风、文风的杰出代表,加之为陈朝重臣、仕林领袖,所以<梁书>、<陈书>、<南史>、<广弘明集>等典籍对徐陵的生平仕历多有记载.然现存与徐陵生平相关的史料详于陈、略于梁,尤其是徐陵在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至梁武帝太清二年前的仕历几乎失载.对徐陵<为羊兖州家人答饷镜>、<内园逐凉>、<秋日别庾正员>、<新亭送别应令>这四首诗作进行分析,略可窥见徐陵梁代失载的仕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