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是以复习旧知识引出新谭题的形式安排的.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是学生在四年级看图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以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为知识基础,通过学习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对分数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分数的意义     
陈丽 《教育艺术》2009,(7):25-2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正确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是传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进行了很大创新:如将“数的整除”的有关知识与“约分”“通分”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加注重了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在整体学习和研究了本单元教材后。我和一线教师对第1、第2小节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发现“量”“率”本是分数的一体两面,无论从何处入手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都可能丢失“分数”认知的完整性,给学生的后续学习,尤其是分数应用题的解决带来“负迁移”。为解决这个问题,文章以“平均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自然对接“量”与“率”,使学生在认识分数之初便整体感知分数,体悟“量”和“率”的“共通处”与“区分点”,为后续分数学习打下更加全面而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看穿教材的“前世今生”。这虽然是指新旧知识的联系.但不是浮于表层的.而是要打通教材一脉相承的知识体系.找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最佳关系和同化点。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一位教师先复习整数、小数和同分母分数加法,  相似文献   

7.
靳红梅 《甘肃教育》2022,(12):86-89
教材是知识、方法、情感的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运用好教材中的素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进而落实新课标。本研究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分析了基本素材的创造性运用研究现状,提出了创造性运用小学数学教材基本素材的策略。本研究认为,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必须关注教材的“开篇”内容、“章头”内容和“结尾”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 背景与思考 “分数的再认识(二)”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学习分数的第二节课,根据分数意义的整体设计,本节课侧重于分数的“测量”理解:从测量的角度体会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对于分数产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分数的意义 1.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解了以一个物体为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分数。本单元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重点放在用单位“1”表示一些物体,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理解同一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也要理解同一具体量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分数。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利息、成数、折扣和保险等方面的知识(其中折扣、保险等内容属选学部分)。除有关成数的知识在通用教材中略有介绍以外,关于利息、折扣、保险等方面的知识是义务教育教材新增的内容。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厂泛,  相似文献   

11.
分数既传承了整数的“数量”功能,又超越了整数“数量”而凸显数量之间的“关系”功能,突出数量之间“部分与整体”的依存关系。所以,分数意义的深刻理解和深度把握,需要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和知识水平基础上,以整体的眼光进行数学观察,以整体的思维进行数学认知,方能促进儿童已有知识经验的重建和“数”到“量”的整体认知思维的转变,实现数学核心知识的“再创造”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的第一课时。十年前,我曾经上过同一节课,当时通过学生的折、画等活动体验通分的必要性,进而探索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再通过自主计算、自主验算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等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从知识掌握方面来看.学生学得很扎实,尤其对算法理解得比较透彻。  相似文献   

13.
“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分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分数知识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基础,在数的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分数的意义”作为一节概念课,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利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等各种方法使学生经历情感认识、形成表象、抽象概念,即使学生能一字不漏地说出分数的意义,但是学到后面的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很多学生总觉得困难,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没有完全理解分数的意义。显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好分数的意义,教学时教师要准确把握以下几点:1.让学生充分认识单…  相似文献   

14.
“1”的重量     
张齐华 《四川教育》2009,(11):29-29
何为“分数的意义”? 这是我拿到教材后,首先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有过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经历的教师对此应该并不陌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但这样的答案显然无法满足自己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探求。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比较模糊的,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三学五式”的课堂教学建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更加聚焦数学概念。“三学五式”课堂尝试多样式、多途径让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进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1.扎实的“双基”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只有扎实地掌握了“双基”知识,才能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比如,只有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知识,才能使他们在没有学习分数除法之前解答这样的题目:  相似文献   

17.
“比”的单元整体设计须经历梳理、反思与重构三个步骤。通过梳理,厘清教材中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应用三个板块的设计思路。通过反思,指出三个板块可以改进的地方,即在学习比的意义时拓展其数学背景;让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成为学生联系实际自主发现的过程;用比的应用实现旧题新解。通过重构,把改进之处付诸教学,更好地揭示“比”与“除法“”分数”的异同,丰富“除法”“分数”中关系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本学期教材中有“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翻开教材备课时我陷入了困境:一方面该内容是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展,是分数知识的起始课,对后续学习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反复构思的几个教学方案要么学习要点不明晰、思路比较杂乱,要么思路清晰了,但自己的牵引痕迹明显,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  相似文献   

19.
“分数乘以整数”这一节的教学,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二是它的计算方法。而“方法”又是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的,因此,使学生理解“意义”是教学的关键。下面就这节教材的教学谈几点建议。一、利用知识正迁移讲清“意义”教材一开始就指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是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及分数加减法以后来学习分数乘法的。因此在这里可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0.
分数具有多重意义,教材一般是从分数的"平均分"角度开始,到分数的数字意义煞尾,使得分数的意义得到补充和扩展,教材还引进数轴来拓展分数的概念内涵,但如果使用不当,将不利于学生对假分数的掌握。引入数轴需谨慎,要借助数轴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假分数,从而突破单位"1"的局限,疏通思维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