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新课标也把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奇偶数分析法引导学生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和具有一定挑战性、综合性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1桌上放着8只茶杯,5只杯口朝上,3只杯口朝下,将其中的4只翻转过来(杯口朝上的变为杯口朝下,朝下的变为朝上),称为一次运动。问经过若干次运动能否使茶杯的杯口全部朝下?分…  相似文献   

2.
完全平方数     
长久以来,在数学竞赛中数论的内容往往是分值相对较高的一部分内容,由于数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也易陷入学习的误区,大多数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消化所学的内容,导致各个知识点都似曾相识,但遇到实际题目却一筹莫展.同时,由于数论题目的叙述往往只有几句话,甚至只有一行,导致学生产生读题障碍。读不出题中的意思,解不出题,因此,本讲将以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完全平方数”为载体,通过例题分析.向读者揭示如何灵活利用定理,解决“完全平方数”题的一般途径,希望也能借此帮助大家一窥解决数论问题的一般途径.  相似文献   

3.
IBDP考试覆盖的知识内容虽然很多,但没有偏题和怪题,考生理解了相关知识点,基本上就可以答对题目。考题难易得当,每道题目都能够在大纲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每年题目类型变化不大,表述方法很相似,很少有学生觉得理解困难或摸不着头脑的题目,可见考试的目的就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中所要求的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讲适合高中) 不定方程是含有未知整数的等式,它是初等数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求解不定方程或者分析解的性质主要是利用初等数论中的常用思想方法和不等式估计结合枚举法等.本文通过具体题目分类介绍了不定方程的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有“两多”:知识点多,题型多,因此如果 一味地讲究单纯做题而不思考题目背后的东西,是绝对学不好 数学的。一题多解正是一个学好数学的好方法,一方面一题多 解既让我们复习知识点,又可以发现题目背后知识点之间的联 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一题多解不仅可以 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 思考问题,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拓展学生的 视野。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26):81-82
根据这几年的教育方针,再对历年来的高考数学题的透彻分析,我们发现对于高考数学的复习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把握以及运用。很多题目的都是学生的正常能力范围之内的,但是他们总是在做的时候难以去攻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是知道了这个知识点,但是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就会在做新题的时候不断出现磕磕碰碰。其实有一个最保守的估计,如果高三的同学能够把知识点做到理解和掌握,高考能够拿下110是不成问题的,因为真正难的题目是很少的,只有二十分到三十分,而且难的题目其实也是结合几个知识点出的综合题目,如果基础知识点掌握到一定程度的话,难题也会迎刃而解。所以,高三同学如何认识到基础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去构建合理的动态知识网络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点多,零碎且杂乱,如关于物质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的内容多、分布广、材料琐碎,虽然可以通过族、周期物质性质递变规律减少记忆负担.但多数学生仍然觉得化学知识杂乱无章,应对困难.往往花费较大精力去记知识.甚至去背题。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及时梳理、分析、归纳、概括,而是简单记忆和直接提取利用.经常遇到的情况就是:  相似文献   

8.
问题:a 只茶杯,杯口朝上,每次将其中 b 只同时翻转,称为一次运动。问,能否经过若干次运动,使茶杯杯口全部朝下?(a、b均为自然数,且 a≥b)解:分 b 为奇数和偶数两种情况:1.b 为奇数,一定可解。操作方法如下:设 a=b.q r(0≤r相似文献   

9.
中考几何复习中,圆的相关问题是很常见、也很重要的.但如何去复习呢?如果还是把一个个独立的题目再拿出来复习,不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地提高.笔者利用圆中动态变化题进行复习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初等数论是研究整数的性质和不定方程(组)的整数解的一门学问,它与几何学是最古老的两个数学分支.初等数论中至今仍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如哥德巴赫问题、孪生素数猜想、奇完全数的存在性问题等,它们对人类智慧产生了极大挑战.近几年来,一些地区的高考题或模拟题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与数论相关的好题,让人耳目一新,这对学生应用数论的初步知识解决问题的推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这些试题中,主要涉及到整数的奇偶性分析、整除性问  相似文献   

11.
在几何学习中,如果根据告诉的条件直接解答,有些题会超出所学的知识.但通过认真分析理解,研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合理地添加辅助线,会使所求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三角形中,有许多题目要添加辅助线,大家往往不知道如何去添加,觉得辅助线没有规律,其实构造基本图形就是添加辅助线的重要规律.下面结合几道例题来说明.图1题一如图1,△ABD和△ACE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ACE=90°,连结DE,设M为DE的中点.求证:MB=MC.分析乍一看到这道题目好像挺简单的,似乎只要证一次全等就可以解决此题,但再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全等…  相似文献   

12.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物理题目涉及知识点多.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有的题目由于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或已知条件隐含等原因,造成学生读不懂题,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题目看似简单,却易受表面假象的迷惑,得不到正确结果,此类题常常被称之为难题.  相似文献   

13.
许多生活中难以理解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学知识得到合理的解释,其关键就是合理地建立数学模型,理清解题的思路.举例说明如下.例1桌上放着8只茶杯,全部杯口朝上,每次翻转其中的4只,只要翻转两次,就把它们全部翻成杯口朝下.(1)如果将问题中的8只改为6只,每次仍然翻转其中的4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全部翻成杯口朝下?  相似文献   

14.
初等数论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初等数论教学实践,分析了初等数论课程内容的现状以及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应的针对此课程指出了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环节,这些环节的加强有利于学生较好掌握这门课程,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秋季开始,我们使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以下简称为教材)进行了教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教材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兹归纳整理如下.1.关于习题的一些疑问教材的某些问题,或文字叙述欠准确,或难度太大,给教与学造成了一些困难,例如:(1)上册第72页第17题:“桌子上有3只杯口都朝上的茶杯,每次翻过来2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翻成杯口全朝下?7只杯口朝上的茶杯,每次翻转3只呢?如果用“+1”、-“1”分别表示杯口朝向,你能用有理数的运算说明其中的道理吗?”与教材配套的《数学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省物理实验题考查的知识点各不相同,但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却是相似的。利用分析软件的思想方法,从图象数据分析和图象数据挖掘思想去理解,以另一种眼光去解决物理实验题,可以落实物理实验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这一知识点,有这样一道老题目,在诸多参考资料中都出现过,但笔者认为此题第一小问欠妥,下面我就把我对这道题目的分析过程跟各位同行们讨论一下.题目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试题评价本题从给出的形式上区别于近几年的考题模型,不再是大家熟悉的以边角混合形式给出的解三角形或是研究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问题,因此导致很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而实际上此题恰恰是回归了课本中的解三角形的基本模型,淡化了常用的变形技巧及方法,考查了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最基本、最核心问题,不偏不怪,且有多种途径可以解决,有利于指导高中数学的复习策略和方向。二、解题方法虽然本题是利用基本的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但问题的难点是必须先利用平面几何的关系正确分析出题目中给出的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量,下面给出本题的几种简捷解法。  相似文献   

19.
桌上放着8只茶杯,全部杯口朝上,每次翻转其中的4只,只要翻转两次,就把它们全都翻成杯口朝下.如果将问题中的8只改为6只,每次仍然翻转其中的4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全部翻成杯口朝下?请动手做实验,你会发现经过三次翻转就达目的,说明如下:用 1表示杯口朝上,-1表示杯口朝下  相似文献   

20.
正物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物理题目涉及知识点多.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有的题目由于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或已知条件隐含等原因,造成学生读不懂题,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题目看似简单,却易受表面假象的迷惑,得不到正确结果,此类题常常被称之为难题.在这些题目当中往往又潜伏着一些关键的词语,如:"缓慢"、"即将"、"至少"、"恰能"、"最大"等等,若能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分析其所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