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高素质人力资源为支撑。新型城镇化为河南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机遇。通过开放系统、开放资源、开放师资、开放思想、开放特色等基本策略,使河南开放大学成为培养建设新型城镇化高素质人才资源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2.
周世菊 《成人教育》2019,39(8):30-35
新时代下,我国开放大学进入了系统建设时期,必须要不断明确其新的建设内涵,积极落实国家对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要求。但就现实而言,开放大学的内涵式发展,在治理架构和治理机制、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衔接性和融通性学习制度的建设以及应对在线教育竞争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开放大学建设必须要构建新型的组织架构和治理机制、构建"适需有效"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健全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以及构建融通性与衔接性良好的终身学习制度。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制约河南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是河南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必然关注的问题。作为农村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重要依托的电大农医类等农村远程高等教育是针对农村学员分散、不易集中的特点而设计的,其针对性、灵活性和快捷性给广大农村学员提供了诸多学习深造的机会和途径,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必将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电大农医类等农村远程教育发展要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以教学质量保证为重点,通过内涵建设,规范教学过程与管理,积极探索并构建与开放大学相适应的农村远程高等教育新模式,进而为河南开放大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电大教育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中存在问题后提出:河南电大应抓住向河南开放大学转型的战略机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向新型城镇化建设输送技术人才的服务能力,全面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河南开放大学通过人才输送、留守农民培训、技术服务、校村共建等途径,服务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真正实现开放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能,促进自身向开放大学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5.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把服务模式改革作为其大学建设的五大重点改革之一,明确提出"适应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改革过分依赖系统内部办学的传统服务模式,建立内部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和外部公共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办好河南开放大学,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开放大学的本质属性与四个特征决定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的必要性。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大学,需要中层干部做到"四个正确对待",练就"四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7.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中有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开放大学的性质、任务和发展目标;关于发挥电大系统的整体优势;关于国家开放大学与区域开放大学的关系;关于创新新型大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我国开放大学是利用信息技术,主要面向从业人员开展远程继续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办学是开放大学的主业,办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完成“社会化服务”任务的重要基础;电大天、地、人网结合的系统在10多年的开放教育实践中,显示了较强的整体办学实力,而每一所电大办学实力仍然较弱,需要汇集电大系统的力量和社会有关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建设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和区域性开放大学是各自独立举办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两者在办学层次、服务范围等方面应有适当的分工,努力做到互相支持、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组建开放大学必须创新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政府主办、平等合作、责任共担和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电大要努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中心在其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电大办学特征、图书馆业务工作需要及发展等方面探讨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河南开放大学建设的基本社会背景。构建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河南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河南开放大学建设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以下简称"两个建设")对接问题的重要途径。其基本点是: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确定河南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学习资源建设、构建高水平开放型教学模式、打造高标准质量保证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任水才 《文教资料》2009,(4):145-148
电大开放教育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增强为"三农"服务的意识;依据科学发展观,坚定服务"三农"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制定服务"三农"计划:遵循教育规律,落实服务"三农"措施.创新电大开放教育的办学理念,拓展电大开放教育的办学空间,完善电大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确保电大开放教育的办学质量,达到电大开放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对农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农科人才,是当前农业类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是近年来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践教学改革对策,为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培养,探讨构建具有可行性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谷峪  李琦 《教育科学》2007,23(6):56-60
东北师大皓月中等职业学校将办校视角落在党中央、国务院所重视的"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培养现代农业产业链上的熟练工人,为吉林省的农村教育和吉林省的农、畜牧业加工产业链的发展培养大量的初、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面对农业与传统工业、服务业及新兴技术产业相互融合的农商结合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立足农科优势,培养"农商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此,需要构建以培养学生"为农、爱农"情怀、"懂农、善商"技能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融入"三农"情怀和农科知识的商科实践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为保障,推动"学、做、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商科培养嵌入农业产业链、突出实践价值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战略,农村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以专业设置为切入点,为三农服务。农村职业学校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农业信息化等进程加强完善相关专业的设置。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代农业大学教育理念和现代化大农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出发,针对农业推广学课程特点,在多年教学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农业推广学的课程性质、在我国农业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农业推广学在农科和管理学科中的学科交叉、不可替代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新时期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民素质还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农民培养、素质提升方面面临众多因素的制约,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抓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健康教育等,才能实现农民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农业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摘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民素质还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农民培养、素质提升方面面临众多因素的制约,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抓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健康教育等.才能实现农民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农业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培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各类紧缺人才,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迫切任务。高等农业院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基地,理应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并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主动承担起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农业教育提供高级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服务"三农"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价值,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试论农村职业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已经被时代赋予了极大的责任。农村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的新型就业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能起到重要而强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农”问题的发展历程可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整体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 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三农”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他不仅充分肯定了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做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著名论断,提出了要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方针,而且创造性地提出先合作化、后机械化、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新道路。同时,他高度关注农民的物质利益,强调要克服农村的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使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些探索虽然在当时并未完全实现,但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