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6世纪以来,在江南市镇有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社会步入经济社会转型期。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近代江南市镇的社会转型并不是同步的,金山朱泾镇虽处于沿海并距上海较近,但社会转型停滞不前,探讨其社会转型的制约因素,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影像史学是史学发展的新动态。从影像史学的学术背景、学术主张和学术价值来看,将影像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中国教育史研究,对教育史研究思路的扩展和教育史学科地位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以影像为史料的教育史研究尝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显不足。以教育纪录片为例,视觉史料、听觉史料和档案史料,对近现代教育史研究都有着重要价值。因此,不仅要认识到历史影像在史料层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更要充分发挥影像史学的理论价值,积极推进教育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江南史成为中国史、区域史研究中的显学之一,并与日本、欧美学者间产生热烈互动,并成为国际比较研究中的热点。就时间段而言,学界关于江南史研究的关注点在于明清时期,而对近代以来江南市镇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这与江南  相似文献   

4.
区域史研究的区域范围直接决定着研究所采用的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方法,同时也直接决定着史料文献的选取。族谱、方志等文献资料在区域史研究中具有补充正史记载不足、佐证正史研究的重要价值,是研究地方区域史、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史的基本资料。然而,族谱、方志等资料并非完全可信,需要参详考据,在使用中还应符合宏观历史背景,并以正史文献为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师培的史学者作配合了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表现了他的史学为资产阶级革命服务的指导思想;他的进化史观在当时的史学领域是进步的;其治史态度和方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博泉先生一生学术成就斐然,在辽金史、北方民族史、地方史和史学理论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张先生在辽金史研究中偏重金史研究,是我国第一位专门致力于金史研究的著名学者。他在多年的史学研究中探索和建构了"中华一体"的理论体系,对新世纪辽金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王世贞的史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王世贞史学活动和晚明史学特点,探讨了王世贞史学理论成就.他在论史学的范围,以及国史、野史和家史价值的论述上,具有创新性意义.他提出的"天地间无非史而已",扩大了史学研究和史料的范围;他还指出"三史"各自价值和缺陷,并初步揭示了三史之间的关系,这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对明清史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侯外庐和白寿彝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史学家,二人感情深厚,在学术上相互影响.他们有共同的学术追求,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中国历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他们都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重视史料的考证、辨伪;在学术上致力于"成一家之言",强调"通识";认为社会史是思想史、史学史研究的基础.他们都是杰出的学术组织者,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派.他们的学术道路和学术成就表明,把唯物史观与中国民族特色结合起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条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史研究在钟文典教授的学术研究体系和学术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对太平天国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太平天国开国史研究、太平天国人物研究、罗尔纲先生研究、组织出版《太平天国史丛书》和对太平天国史研究方法的探索等五个方面.他的成长历程决定了他治史的人民立场,而治史的人民立场成就了他作为广西史学一代宗师、中国当代著名史学家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史学遗产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底在浙江温州举行,会议重点探讨史学遗产与民族精神,分析史学遗产的价值,反思近代以来的史学成就和继承问题,研究中外史学的交流和回响等问题,对于今后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必将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冯友兰是当年参与西南联大建设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在西南联大期间,冯友兰不仅长期主持联大文学院工作,参与西南联大的管理与建设,而且在西南联大期间写成"贞元六书",建构了自己的"新理学"思想体系,为国家的学术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冯友兰先生还为西南联大填写了气势恢宏的校歌歌词,并在西南联大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的时候,总结西南联大的历史与经验,为人们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无论是歌词、碑文,还是"贞元六书",都已成为西南联大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成为中国教育和学术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2.
陈直先生的楚辞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其《楚辞拾遗》一鸣惊人,成为研究楚辞的必读之书。读书篇幅虽短,但多属补充、引申和独到发现,创获颇多,其价值当在一般注本之上。他成功运用二重证据的新方法,重视物和考古资料,形成别具一格的治学特色,在现代楚辞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新方法、开拓新途径的意义,对当前以至今后的治骚更是不无启迪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柳林孟门镇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小镇,历史悠久,古代曾设县置郡,为一方的中心地区。通过历史资料、实地考证,可以清楚地勾勒出孟门古镇的历史演变,为研究传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文化,开发孟门古镇文化旅游资源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苏州通史》是在走向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应势力作,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价值和强烈的文化建设的集成性意义。它的编纂和出版遵循史学研究的基本规律,符合史学研究的发展大势,是苏州区域历史文化研究的积累发展到新时代的必然性学术现象和文化现象,实现了几代苏州学人对于苏州历史通史化的学术梦想。其学术团队的创新意识贯穿始终,学者们努力挖掘新的史料,在断代史各卷中均有新见,在多点、多面实现了创新的目标。其学术成果价值的显现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其中的城镇化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随之召开的两会再次掀起城镇化的热议浪潮。"城镇化"已经上升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亦成为推动我国未来高速发展的一条主线。归纳总结学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发展道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未来方向,对于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于20世纪初在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的演变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即他采取分析的态度对中国传统史学做了客观的评价,提倡新的史学研究的方法,开创了新的史书编纂方法。章太炎的史学思想不仅有时代意义,而且有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先生所走过的长达70余年的学术道路,可以说是中国近百年学术历史的一个缩影,生动地展现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认识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费先生的思想早已超出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范围,而成为影响众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导向。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西方学术分科观念与方法日渐为国人所重视、接受。同时,西方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纷纷传入中国,一些学者以近代西方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观念、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学术。西学东渐之下,中国传统学术体系开始发生重要变化,一些新的学术研究门类开始出现在近代中国学术的体系当中,并最终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中国学术体系与西方学术体系逐渐得以对接。这是近代中国学术发展一种极为重要的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兴起,也昭示了这一学术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成立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在著名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经过近50年的发展,它们已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教研室教师一贯重视本科生的基础教学,为之编写了一系列的配套教材,并开展了相应的课程建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研究方向的同时,教研室还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教研室学术队伍正在为把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成为一流的重点学科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