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在物理教学中虽然不像在语文和外语教学中的地位那样重要,但是如果我们让学生学会阅读物理课本的基本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课前阅读多质疑课前阅读,就像我们平常说的预习,主要是了解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动脑筋,多质疑。加阅读《电流》一节时,就要想一想:图45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才有电流?什么是电流?怎样才能得到持续的电流?什么是电源?电源的作用是什么?常见的电源有哪些?电流的方向怎样规定的?带着这些疑问去阅读,不明白的地方再到课堂上等老师讲解。物理课本的一大特点是图多…  相似文献   

2.
有不少同学认为中考试题非常难,因此平时总挑难题做,对中考十分畏惧,事实上,中考试题是考查学生学会数学的核心知识,核心内容,中考中的重点就是教材的重点,中考中的难点就是教材中的难点,那么中考究竞怎样考,考什么?我们特约请中考专家郭奕津老师作了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3.
说到职中语文教学,很多老师都觉得很为难,难就难在老师付出的多,学生接受的少。究其原因大多是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诵读经典诗文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万宏 《教师》2013,(2):118-118
学生的阅读心理是受阅读需求所驱使和制约的,也就是说他们需要阅读什么,心里就想着什么,就渴望得到那方面的读物。怎样才能够知道学生们想阅读些什么呢?我们通过学生作文、平时交流、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建议等,获得了大量信息。初中生的阅读需求源自于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常常听到语文老师这样抱怨:识字教学任务重,课时少,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教学枯燥乏味,效果不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和理解比较难的就是写景类课文。其中,走进文本,进行情感体验难度尤甚。作为教师,面对写景类的课文我们要思考: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这首先就涉及到写景类课文的一般教学价值取向问题。笔者认为一般的写景类课文,突出的教学价值有三:意境、语言、情感。那怎样紧扣这三者进行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徐琳 《教师》2010,(32):69-69
有太多的学生感慨语文难学!有很多老师感叹语文难教!为什么高中三年的学习,几百个课时花上去,学生还是觉得自己的语文水平没有提高呢?还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语文能力呢?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现状呢?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我闲惑多多,在这里我想谈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中医!”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决定着学生的成绩和命运。要想中考语文取得理想分数,作文中的情感因素绝不能少。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作为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又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马圆圆 《考试周刊》2012,(56):188-189
只知表扬不知批评,是不是就是同学们眼中的"好老师"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连小孩子都知道:"老师对我严格是对我好。"老师怎能不了解光表扬不批评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做法呢?在班主任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表扬和批评应该占有相同的分量,不能厚此薄彼。那么,什么是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呢?怎样进行批评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星星姐姐:还记得小学第一堂课老师让我们干什么了吗?没错,就是自我介绍,看到旁边坐着这么多与自己同龄的人,大家心里一定是充满了新奇而又陌生的感觉,大家都迫切地想要认识和了解周围的同学。自我介绍就是融入班级大家庭的第一步,你在自我介绍时说了些什么呢?你画了一幅怎样的自画像呢?你的自我介绍是不是令人印象深刻呢?让我们来看看本期小鬼擂台的同学们都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吧!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我们广大的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是真正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微乎其微,阅读名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园里,我们不难听到这样的话——“我看看谁还在那儿说呢”,“我看看谁还不着急呢”。老师之昕以“正话反说”无外乎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使幼儿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那么,“正话反说”究竟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作文。针对学生作文难这一实际.我们老师应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作文。针对学生作文难这一实际.我们老师应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文化科学素质最重要的基础之一。阅读课外书不仅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 ,还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那么 ,怎样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看目录提要如今 ,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图书层出不穷 ,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么多的书 ,谁也没有办法全部读完。据德国学者统计 ,一个科学家即使是日以继夜地工作 ,也只能阅读有关他自己专业的世界上全部出版物的5%。因此 ,我经常告诉学生 ,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 ,首先要看它的目录和内容提要 ,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  相似文献   

17.
徐爱莲 《现代语文》2013,(12):129-130
新课程下的名著阅读教学有两种极端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一种是重“读”轻“讲”,一种是重“讲”轻“读”。重“读”轻“讲”是指教师只要求学生阅读哪部名著,至于该如何阅读,需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一概不做出具体明示,学生只是囫囵吞枣地阅读,读完了事。重“讲”轻“读”是指教师代替学生的阅读,把名著的相关资料发下,如整理好的故事梗概,历来中考中常见的题目及答案,至于学生是否真正沉心阅读,名著到底给学生带来怎样的感悟,教者并没有关注。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学生拓展课外知识、提升语文素养。那么,我们的名著阅读课该教什么,又该如何教呢?  相似文献   

18.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但是,从历次中考来看,现代文阅读往往是学生最易失分的部分。我们要怎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要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这个“例子”为本,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和考试。课堂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19.
“阅读理解难!”这是不少家长和学生,甚至是部分教师都有的共识。说它“难”,一是因为阅读理解题要考查的知识点多而杂,选材范围又包罗万象,你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内容什么类型的题;二是因为理解阅读题的方法抽象,尤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循,因此大家皆将之视为畏途,在复习时要么不闻不问,要么是遍地开花,四处搜罗,以求侥幸碰到。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更好地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20.
时常听到一些老师的评价:“学生一代不如一代、一届不如一届了。”起初不在意,听得多了,不由人不深思:学生真的“一届不如一届”了吗?我看未必。据我分析,恐怕还是别的原因让教师觉得“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吧!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师们“叫苦连天”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