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树奇  李璐莹 《大观周刊》2012,(38):167-167,177
针对影响图书馆藏书利用的因素和如何提高藏书利用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取消“保留本”,采取“相对复本数”的新思路,既典藏图书时不设“保留本”,采购图书复本不搞“一刀切”,按需采购图书,利用率高的图书多采购复本,利用低的图书少或不采复本,使读者需求的图书相对增加,最大满足读者借阅需求,从而达到提高图书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复本量是指重复收藏同一种文献的具体册数。复本问题与藏书的外借有直接联系。古代的藏书楼主要是贮藏图书供主人阅读,不须要复本。个人藏书不需要复本,只有为成千上万读者服务的图书馆才有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2005~2008年中文图书借阅情况和藏书结构进行统计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出图书馆馆藏建设应从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专业设置、读者需求等出发,制定合理的藏书结构及各学科图书复本策略,优化藏书质量.  相似文献   

4.
确定复本量是图书馆藏书建设中一项非常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复本量之多少,直接关系到藏书质量,对能否满足读者需求影响很大。一、复本的概念关于复本的概念,目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国外对复本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复本的基本含义,即不止一本,或者二本,或者二本以上。这一点是被大家公认的。所不同的是一种看法认为,复本是对于第一本而言的,是指第一本之外的图书。正如《现代汉语词典》上说的那样:“同一种书刊收藏不止一部时,第一部之外的称为复本。”  相似文献   

5.
<正> 复本的微观控制(Duplication Microcontrol),就是根据入藏图书本身存在的主题与非主题的特征以及读者对这些特征的不同需求,找出入藏图书主题参数及非主题参数与读者需求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经费的实际情况及平均复本指数,复本分布状态等规定,用复本指数来体现出这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图书馆藏书发展规划的复本指数标准.使用这样的复本指数标准,应当能够回答每一种属于图书馆入藏范围内的图书要不要订购复本,订购多少的问题,从而把每一种入藏图书的复本指数控制在准确合理的水平.同时,在  相似文献   

6.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相关功能,对本馆22大类图书的流通册数、藏书复本率、新书复本率和图书利用率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新书采购最佳复本率的预测值有助于确定新书复本量。该方法易于实现、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可作为图书采购部门提供新书复本量的参考依据,为图书馆的管理决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玲 《图书馆杂志》1993,12(6):45-45
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作用,必将体现在读者服务工作之中。以往的图书馆工作,往往艰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对象比较整齐,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用书的特殊性有时会造成时间和学科上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影响图书的流通,二是藏书品种、质量和复本指数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在采购资金与基藏书库、藏书的广泛性与特色化、图书复本量控制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数字出版物的特点,提出了文献资源建设的新思路:满足读者需求为重点,收藏具有史料价值的印刷型文献,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图书馆藏的是书,读者借阅的也是书,所以,书的品种是否齐全,复本量的多少,书的内容的优劣等是影响读者阅读需求的主要因素。我认为,这种说法欠妥,书只能是影响读者阅读需求的因素之一。影响读者阅读的主要因素一是社会因素,诸如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等,这是主要的、决定性的。二是图书馆本身的因素,如时间,馆舍环境和工作人员等。如果这些因素处理得不好,藏书再全,复本再多,书的内容再优,也同样会影响读者的阅读需求。下边分别论述时间等因素对读者阅读需求的影响。 1、时间这里所说的时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开馆时间,二是图书馆的借阅时间,三是图书与读者见面的时间。从读者的心理特征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图书采购的最佳复本量,对第三军医大学图书馆的流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读者实际借阅的图书群中存在一些比较稳定的现象和规律,可为图书馆确定图书采购的最佳复本量提供参考,同时,对图书采购策略方面也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外文图书采访工作里,原版外文图书一般是不允许出现复本的。查重防漏对图书馆采访工作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制定合理的复本标准,努力提高采访工作质量,搞好图书馆的藏书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图书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藏书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长远的业务基本建设。针对我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不同程度存在的采购书刊不对路,供需脱节;藏书组织不合理,供读者经常借阅的书刊比重过小,大量陈旧过时和多余复本书压架占库;缺乏科学管理,藏书底数不清,书、目、帐不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统计2009-2011年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各类图书的借阅排行和历年各类图书的年平均借阅量,计算出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图书的平均复本需求量分别为3.3册和1.3册.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还坚持多复本策略是不明智的,根据读者人数来确定复本量也是脱离实际的.  相似文献   

14.
(一) 图书采访工作是图书馆各项业务的第一步,藏书建设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物质基础。藏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性质及其任务的完成,影响读者服务的质量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采访人员所不懈追求的目标,乃是要逐步建立起一个有主有从、有专有博、个性鲜明、重点突出、质量精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藏书体系。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只有努力建成这样的藏书体系,才能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欲达此目标,要做的工作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关于图书复本的具体配置问题,更是我们应该给予  相似文献   

15.
零借阅图书特征分析——以西南大学图书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西南大学流通管理系统的数据,从零借阅图书的复本量、出版社、著者国籍、所属类别等几个方面探讨分析了图书馆藏书中零借阅图书的特征。研究表明,以上四个方面的变量是导致零借阅图书的重要原因。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大家都在谈论高等院校专业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但是,怎样收藏图书才能形成馆藏特色呢?我们认为学校规模不大,专业设置比较单一的专业院校图书馆应该具备如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藏书特色:①政治思想性强;②专业性强;③基础性强;④藏书内容多样性和多种载体、多层状的藏书形式。总之,图书馆要围绕培养人才和出科研成果这两个中心任务确定藏书范围,收藏重点、各类图书的入藏比例,有计划,有目的地精选图书,合理确定各类图书的复本量,保证入藏质量,发挥图书经费的最大效益,逐步形成有本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复本采购方式以自我为中心,随着文献类型和信息传递方式的多元化发展,用户阅读习惯相应改变,缺陷渐渐显露.以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图书利用状况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复本采购模式的不足之处,针对图书借阅环境与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建立基于读者需求驱动的图书复本采购模型,对增加图书品种、节约成本、提高利用率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图书馆为了保证全校所有师生员工对于图书资料的需要,应单独设置综合参考室。综合参考室藏书,应集中反映全馆自然科学图书、社会科学图书、贵重图书、内部图书、特种图书资料,反映馆藏概貌。图书馆的图书经费是有一定限度的,图书馆不可能把全部出版物大量地采购,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藏书的特点和重点。作为高等院校来讲,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应充分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同时对其他科学工程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他们对于图书的需要也是应该照顾到的。由于图书经费所限,某些种类图书的复本数不会太多,同时有某种图书资料可能许多读者在同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文献保障率和满足率研究的误区,依照国外及部分地区图书馆的做法,将文献保障率公式进行修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提高文献的保障程度来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而不应追求复本量(藏书册数)的最大化。在经费一定的情况下,减少或不配置复本,可增加文献品种,提高保障率,从而提高满足率。  相似文献   

20.
图书采购工作是图书馆藏书建设和组织的重要一环。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每个图书馆都要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其中确定各类图书的采购复本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复本数定得恰当与否,对一个馆的藏书建设、借阅流通以及购书经费的合理使用等等影响极大,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但是,复本数的确定,又是受到本馆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如果只靠人们的经验或大体估计,就难以寻求到最优的采购复本数。为了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笔者提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