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鹏 《教书育人》2008,(4):32-3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最能突显《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  相似文献   

2.
周洲晖 《学周刊C版》2011,(4):148-149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要的语文知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倘不如此,空谈语文素养就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4.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反复强调了“语文素养”。具体到语文教学,把语文素养确定为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界定.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中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实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倡导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实施建议各部分反复强调要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也都表达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语文综合性学习符合语文教育特点,是体现语文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8.
彭莹 《教师》2010,(1):59-6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韩月英 《新疆教育》2012,(13):120-1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戍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0.
孙颖香 《教师》2014,(34):70-7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一、突出综合性;二、强调实践性;三、注重开放性;四、注重评价。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当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特殊使命,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王定安 《亚太教育》2019,(9):111-1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既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也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时代对小学教育的召唤。对此,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提出了以下几点个人见解,仅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同时分三个学段提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阶段的具体目标。如何搞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史雏 《陕西教育》2004,(10):43-43
《语文教学大纲》被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取代,可以说,是基础教育改革向前迈开了历史性的一步,从根本上树立了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深刻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树立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是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前进和保证《语文课程标准》推广的基础。 一、“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什么?素养和能力到底有没有区别?我认为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5.
苏花 《青海教育》2013,(6):22-22
小学生学好语文要抓好“双基”,更要抓好学习语文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惠祥 《甘肃教育》2009,(21):31-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习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综合性学习和自主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角色应由过去的灌输者向引导者转变,学生应由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的求知者转变。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也指出了其最终目的。那么,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8.
王凤花 《辅导员》2014,(22):55-5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要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语文能力,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李赠华 《云南教育》2003,(14):26-27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崔峦老师认为:“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  相似文献   

20.
华燕 《江苏教育》2008,(24):24-24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