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泰进行汉语教学过程中发现泰国小学生在汉字书写上存在不少偏误,表现在笔画形态、笔画数目错误,部首混淆,整字结构错误以及笔画、构件部首、整字笔顺错误上.经过分析发现这些偏误的产生既有中泰文字性质与书写规则不同的原因,也有学生缺乏笔画、部首、笔顺与汉字整体结构概念的原因.针对偏误原因,笔者采取了中泰文字形态对比、抄书及书法考试、书写操练与强化、分色字卡教学及汉字构形理论分析等方法进行纠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每个汉字都传达着不同于其他字的信息,又各有其社会公认的写法。要想写对写好汉字,熟练掌握汉字的笔画和笔面是关键因素。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一卷第二题考查了汉字的笔画数目。要数准汉字的笔画,首先应弄清笔画的概念和名称。什么是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线。写字时,从落笔到抬笔所写的点或线就是一画(或一笔)。不同的汉字是由不同的笔画组成的,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点、横、竖、撇、捺、提、钩、折。现将各种笔画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3.
韩文对汉字字形习得有正负迁移作用。正迁移体现在有助于韩国学生掌握汉字的整体性、笔画的向心性以及笔顺规则。负迁移集中体现在笔画形状、笔画关系等偏误上。这种偏误主要与韩文字母文字的负迁移有关,有的也与韩文汉字有关。韩国学生笔下的汉字偏误以细节问题居多,还与汉字的特点、视觉加工的整体优先性以及学习态度有关。韩国学生的汉字笔画偏误尤其是钩笔笔形偏误是系统的有理据的偏误,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文字可分为拼音和非拼音文字.汉字是唯一非拼音的语素文字,是集形、音、义于一体的字理文字.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识字,即在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建立六种关系.对中国儿童来说,生活在母语环境,难的是建立"音→形"、"形→义"之间的联系.此外,汉字属表意文字,比表音文字复杂得多,有的笔画繁多,有的结构类似.但是,汉字结构虽复杂,也有其独特规律.因此,帮助学生遵循规律认识字形成为识字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一、要充分重视基本笔画教学。学生开始学汉字,必须从基本笔画入手。首先,在教识字之前,教好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笔画,对识记汉字有很大的好  相似文献   

6.
根据俄罗斯学生汉字笔顺和笔画的偏误类型,探讨了俄罗斯学生产生上述偏误是由"汉字书写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俄罗斯学生有关汉字笔顺和笔画方面的意识不强"、"教师和教材对汉字书写的细节强调不够"等原因引起的。同时,针对俄罗斯学生汉字笔顺和笔画偏误情况,提出相应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尹杰 《现代语文》2013,(1):108-111
本研究拟从汉字的若干属性出发,从认读和书写汉字两方面,考察影响泰国小学生汉字习得的主要属性因素.这些属性因素包括笔画、部件、结构和汉字在课文中出现的频率以及其他影响泰国小学生汉字学习的因素.考察结果显示:1.汉字的认读水平与汉字的笔画、部件和结构有关;2.汉字的书写水平与汉字的笔画、部件、结构和出现频率有关.3.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水平也与泰国小学生使用这个汉字的频次和情感因素有密切联系.根据上述考察结果和前人的相关研究,提出相应的汉字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颖 《现代语文》2007,(3):97-98
一、引言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对外汉语教学在实践和理论建设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但对外汉语教学之汉字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对英美学习者的汉字教学.英美学习者的母语是字母文字,而汉语是笔画文字,两种文字外观的截然不同,使得英美学习者的入门学习就很困难.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正确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从汉字本身的角度来说,汉字是较难掌握的一类文字,有相当多的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汉字又是世界上各种文字中单字最多的一种,我们经常用到的社会通用字就有10000个左右,最常用的字也有3700多个。对于缺乏生活经验且理解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和识字量的增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显示,留学生对汉字学习策略的应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在不同的汉字学习策略中,其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音义策略、复习策略、字形策略、笔画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归纳策略、元认知策略。其中,汉字文化圈学生比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更多使用的是归纳策略和复习策略,较少使用的是笔画策略和字形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影响.课标中说,汉字是平面型方块字,笔画平行或纵横交错,多向展开;笔画种类繁多,组合式样丰富;汉字的构造复杂,教量繁多,学习汉字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汉字有形有音,还有一定的意义,是音、形、义的综合体.汉字的音、形、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根据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知、含义、用法的整体掌握,要研究汉字的学习方法及规律,研究识字、写字与阅读、写作教学以及发展学生思维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权、量秦诏文字笔画方折的原因,传统解释是"难以刻画",未免流于表面化。从出土秦文字资料考察,可知秦文字为了方便书写,不断地"简损化"和"方折化",结果:大篆屈曲的笔画演变成了秦小篆方折的笔画。所以,秦小篆笔画方折,是秦文字自身演变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谢江 《文教资料》2012,(5):23-24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现今仍在使用的文字,汉字以其自身独具的特点,沉淀和折射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维习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者认为进行笔画—部件—字联的分级分类的解构法教学是有效提高非汉字母语国家学生学习汉字效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汉字的笔画特点与外国学生汉字笔画偏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笔画的角度分析外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在分析汉字笔画的笔形特点、笔向特点和笔际关系之后,文章把汉字笔画习得偏误分为笔形偏误、笔向偏误、笔际关系偏误、笔画数目偏误,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较难掌握的一种文字,它的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字形类似者多,差别细微。低年级小学生由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局限,汉字的识记有一定的困难,字形的出错率大于字音、字义的出错率。具体表现为:1.视觉型错别字。即由于视觉误差而产生的错别字。这又分三种情  相似文献   

16.
"汉字难"是汉语国际教育的瓶颈。不解决汉字难,汉语国际教育难免会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不符合汉语国际传播的宗旨。文章尝试更换视角,寻找解决方法。文章首先探讨"汉字为什么难学",指出其原因涉及汉字自身特点和主观因素。文章就主观因素的原因,提出:教学目标定位不当,教学盲区不少,教学方法内外无别,文字理论还不够完备。要改进汉字教学,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提出海外汉字教学应该突出"听说读",淡化"写"。减少写字量,增加识字量,尽早形成汉语书面阅读能力。文章建议汉字教学实施"两步走"新模式,设置"汉字预备课程"。最后介绍新型教材《汉字ABC》。这个教材凝聚着对改革汉字教学的一系列想法,核心理念是"汉字教学必须从外国学生的特点出发"。教材的创新之处有:汉字教学新模式;汉字教学新方法——字感教学法;汉字形体新概念——"字域";汉字笔画新理论——"九笔画";汉字练习新题型。  相似文献   

17.
正疏与密疏与密的关系处理,也是书法结字练习的重点之一。疏与密的形成有两种:一是不同汉字笔画多少不一,以及单个汉字不同部分笔画多少也不一样,客观上是由不同汉字构字属性导致的。二是书写时运用艺术手段,书手依照艺术规律和自身审美取向,合理调度疏密关系,对汉字布白进行艺术加工。《石门铭》的书者王远,在遵循汉字书写疏密变化常规的基础上,又  相似文献   

18.
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规律性,汉字教学也有规律可循。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多注意研究汉字的结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尽快闯过识字关,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记清笔画,熟悉偏旁。笔画和偏旁是组成汉字的重要成份。在识字教学一开始。就要教学生记清常用的二十几种笔画名称和写法,在分析字形时能清楚地说明哪个字是由哪些笔画组成。汉字大部分是合体字,它由一个偏旁和一个或几个独体字构成,这时的笔画一般都有变化,教师要把变化规律告诉学生。如“木”、“土”变成“o”、“1”。学…  相似文献   

19.
汉字教学应针对汉字的特点以及西方人的认知特点展开。要让学生认清拼音文字与汉字是两种不同体系的文字,从汉字具备表音符号的特点出发解决汉字的认读问题,教授汉字具体方法为“笔画入手,以一带多,偏旁拓展,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20.
巴基斯坦是我国的友好邻国,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国家,其汉语国际教育已经走过了50余年历程,但是关于巴基斯坦的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在深度、广度、关注度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升针对巴基斯坦学生的汉字教学,本文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所有的巴基斯坦考生应试作文进行分析,收集整理了其中存在的汉字偏误,发现巴基斯坦汉语学习者汉字偏误主要有笔画变形、笔画增减、增加部件、部件配合偏误和别字五种类型,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笔画增减(主要是笔画减少),并通过调查验证了巴基斯坦汉语学习者汉字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巴基斯坦汉语学习者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