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作文     
<正>说实话,吴老师在课堂上读我那篇作文的时候,我还是挺吃惊的。吴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叫吴文化,教四年级语文,还是我们的班主任。据说,他把我那篇作文当作范文,在四年级的三个班都读了。吴老师说:"这篇作文好就好在真实,有情感,特别是大部分同学都编造并不难忘的假事来糊弄我,这篇作文就格外出彩了。"这是吴老师的原话。那篇作文,我写的是关于一只乌鸦的真事。  相似文献   

2.
小作文     
说实话,吴老师在课堂上读我那篇作文的时候,我还是挺吃惊的。吴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叫吴文化,教四年级语文,还是我们的班主任。据说,他把我那篇作文当作范文,在四年级的三个班都读了。吴老师说:“这篇作文好就好在真实,有情感,特别是大部分同学都编造并不难忘的假事来糊弄我,这篇作文就格外出彩了。”这是吴老师的原话。那篇作文,我写的是关于一只乌鸦的真事。去年秋天,麦子种下之后,我妈每  相似文献   

3.
作文与做人     
一位同事抱怨说,他已上初二的孩子对作文不感兴趣。他把孩子过去的几篇日记给我看,让我指点一下迷津。我发现其中一篇日记写了这样一件事:某语文老师对我特别严厉,我的字迹稍一潦草,就被叫到办公室受训。有时放学后,还让我在办公室里练字,我练得手腕发酸。某同学明明比我写得还要孬,老师却不批评他。这不是偏向吗?我不喜欢这位老师。当我和这位同学面谈时,我要他和我一起写  相似文献   

4.
我们班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但也有让大家很烦的人,我的同桌就是其中的一个。因为他特别爱抄别人的作业,所以大家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小抄虫"。有一回作文评讲课上,语文老师给我们念了一篇  相似文献   

5.
晓薇同学的问题,让我想起了我读中学时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写一篇题为《我的老师》的作文——哈哈,《我的老师》这个题目,可是经典题目啊!我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写以前教过我的一个语文老师,写老师多么博学、认真,重点写了一件事,我上课开小差,被老师扔粉笔头,然后教训了我一顿,这件事可是千真万确啊!哈哈!  相似文献   

6.
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换了语文老师。新老师是一位年轻帅气的男老师,他姓张,我们可是第一次碰上男老师啊!张老师做的第一件事竟是“竞选语文课代表”。课代表以前不都是老师指定的,还用选吗?我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哪位同学有信心做我们的语文课代表哇?”老师问。讲台下,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一脸的茫然,给老师的回答是一片沉默。但是我听到这句话后,心里有些蠢蠢欲动。我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转眼望去,陆陆续续又有几个  相似文献   

7.
带这个班将近一年了,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我布置学生写了一封信,题目是《陈老师,我想对您说……》,要求写的内容是和老师说心里话。看着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写出的一篇篇发自肺腑的话,我收获不小。信的内容有赞赏老师的,有提出建议的,还有倾诉家庭烦恼的。其中,一位文静中略显活泼、温柔中带有刚强的女孩———符潇丹的信引起了我格外的注意。信中写道:“陈老师,咱们班有86位同学,您总是注意那些特别好和特别坏的同学,对我们这些中等生,您极少关注。老师,自从您教我们班后,我们班进步了,我也进步了,我的语文数学双科成绩…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02,(Z3)
浦南中学寄给我一本校刊,其中有不少是中学生的习作,翻看时,被一个新奇古怪的题目吸引住了:《“作文”救了作文命》。到底写些什么呀?我急切地看了下去,原来写的是这样一件事:读六年级时,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开学没几天,老师就布置我们写一篇题为《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我平时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文,想了半天还写不出什么。后来灵机一动:“老师不是还不了解我们吗?抄一篇,老师未必看得出。”于是,趁中午回家,就抄了一篇交差。第二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他劈头就问:“这是你自己写的吗?”我鼓足勇气点点头。“不错!写得真不错!”老师高兴地说。我暗暗高兴,好,没被老师发现。可是,老师还要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作文。  相似文献   

9.
我有个学生叫李庆卿。她有一篇作文,生动地记叙了小学生活中的一件难忘的事。意思是:那时,她才上二年级,一位姓季的老师到她们班上公开课。季老师问到一个问题,学生都答不上来,可李庆卿答出来了。这时,季老师微笑着走到李庆卿面前,伸出大手,紧紧地握住李庆卿的小手,高兴地说:"你答得非常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们交个朋友吧!"在几十位听课老师面前,在全班同学面前,李庆卿成了季老师的朋友,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这一幕深深地嵌在李庆卿同学的脑海中。从此,她也就深深地爱上了语文这门学科。后来,李庆卿果然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0.
明明说事我们中队有几个同学上课特别爱说话,我就报告给了老师。老师一批评他们,他们就好一点,过几天又旧病重犯了, 甚至老师不在的时候闹得更凶了。后来,我找他们谈心,才知道他们后来违反纪律主要是想故意气气我。看起来,不和同学沟通,简单地报告给老师的做法使  相似文献   

11.
姜华 《陕西教育》2009,(7):10-10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然而日前听一位老师感慨:一篇《最让我感动的事》的作文题目竟然难倒了许许多多学生,遗憾的不是学生不会写,而是不知道使自己感动的事。从父母、老师到同学,老师逐一点拨,有哪些事让自己感动,而很多学生却认为都是“应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感动。  相似文献   

12.
“佳作”     
“当,当,当--”上课铃响了,教语文的杨老师捧着一大沓作文本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刚站定,杨老师就兴奋地说:“这次作文,大部分同学写得不错,特别是刘斐同学的,语言流畅细腻,表达生动优美,不愧是咱们班的‘小文豪’。”“刷--”大家的目光都一齐射向了我,我的心顿时忐忑不安起来,不住地默默地祈祷:老师呀,你千万别当众念,因为这篇作文是那天我偷懒,从一本作文杂志上抄来的。谁知,老师偏偏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只见他拿起我的作文本,对我笑笑便说:“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刘斐同学的这篇作文--《三月,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轰”的一声,我的…  相似文献   

13.
如同野驴:小学时听人说野驴跑得最快,我就在作文里把一个同学比喻成“他跑起来比野驴还快”。后来老师说我不应该这么写,我纳闷,为什么不行啊……换汤不换药:既然老师不让写野驴,下一次作文我写:“运动会100米终于开始了,同学们像一只只脱缰的野狗奔了出去。”老师又说不该这样写,我就糊涂了,怎样写老师才满意?老师的脸:有一篇写老师的,介绍老师的外貌。应该是“老师有一张瓜子脸”,我写成“老师有一张爪子脸。”我们语文老师差点没疯掉。青虫年代:我的一个同学写:“解放军叔叔一个个匍匐前进,就像一条条绿色的青虫在地上蠕动。”顾前不顾后…  相似文献   

14.
朝霞姐姐: 这学期我的语文成绩下降了许多,又挨了老师的批评。想起这些不愉快的事,我就烦,看同学也不顺眼,常和同学吵架,朋友一个个离我而去,我该怎么办? 一个不知所措的人:季鲁玉  相似文献   

15.
作文难,难作文。在我的同学中,也十有八九的人会这么说。尤其是,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每周围绕生活中发生的事写一篇作文。每次我一听到这话都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写什么呢?怎么写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简直有点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了。因此我变得惧怕过双休日,因为周末老师就要布置写作文,周一就  相似文献   

16.
您是从什么时候爱上语文的? 梁晓声:我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偏科于语文的.上学期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山羊和狼》.它是那么地吸引我,以至于我手捧新课本,蹲在教室门外看得入神.语文老师经过,她好奇地问我看的什么书,见是语文课本,什么也没再说,若有所思地走了.几天后她讲那一篇课文."我们先请一名同学将新课文的内容叙述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17.
举起手来     
曾看过一部电影叫《举起手来》,从这部电影的名字,我想起了和影片毫无关系的别的事。 在上小学时,语文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一个接一个的汉字如一个个小伙伴眼巴巴地望着我们,使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认识它们。每当老师问起:“谁知道这个字怎么念?”我们都伸出小手,跳着举过头顶,或者把胳膊肘使劲儿在桌上敲击着,大喊:“我!我!”也丝毫不觉得疼。老师见此情景,也总是点手举得最高、喊声最大的同学回答。  相似文献   

18.
天津的周礼光同学来信问,老师或者作文书上常说要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或事,可我一落笔还是觉得无事可写,我该怎么熟悉身边的人或事呢?方老师:尽快熟悉周围的人或事,有以下几个方法:1.多留心。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大门有很高的台阶,同学们上下学都要从台阶上经过。一次语文老师问我们,这台阶一共有多少层,全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准确地说出来。而这一部分能说上来的同学恰恰是学习比较好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周围的一草一木,一旦用的时候,一点也不陌生。2.多思考。我们仅仅停留在人或事的表面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熟悉事物的本质,就要…  相似文献   

19.
冤枉     
今天,我被冤枉了一顿,那感觉,真是倒霉透了!自习课上,我正在写作业。忽然,有个陌生的同学在门口叫我,说英语老师找我有事。有什么事呢?我一脸疑惑,百思不解。来到办公室,我才发现,原来语文老师也在。语文老师见了我,一脸严肃地说:“想一想,你做了什么错事?”我的脑袋一下子涨大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隐秘     
我认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素质,是言传身教。只言传不身教,很难让人信服。我很佩服林老师的教育方式,在高三迷茫的时候很需要"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这样的文章,既讲了身边同学的努力,又写了自己年轻的奋斗,很真实,很感动。如此的事,这样的信念,林老师总是在做,他总是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教育我们,他所有的一切。在我眼中,林老师是一个行者,是一篇诗,一个会生活的人——会观察生活,会发现生活,会领悟生活。他总是跟我们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