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48年出生,北京市人,祖籍河北。北京体育大学毕业,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武协副主席。自幼随祖父崔毅士练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等国传授太极拳。主要著作有《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传统杨式太极拳入门》《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太极刀》《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108式》《杨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56式》《杨式太极拳拆招》等,并录制了太极拳光盘和录像带等教学片。  相似文献   

2.
原地太极拳系列套路,在几家武术杂志分别刊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教学录像,并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台湾大展出版社出版发行系列丛书及VCD光盘之后,关爱原地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一些爱好者来信提出,已推出的几个套路,某些动作难度较大,有碍于原地太极拳的普及。为此,作者从传统太极拳套路中挑选出最基本  相似文献   

3.
24式太极拳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振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130-131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针对武术教学相对落后的现状,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结合武术教学,用Authorware软件开发了《24式太极拳》多媒体课件,根据武术教学的特点,将大量的数字电影、文字和图片运用于教学中,增强了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周世勤 《精武》2005,(12):46-46
王培生先生一生致力于继承弘扬中华武术,执着地研究武术攻防技艺,钻研太极拳推手理论,武术著述丰富,武术技艺精湛。他以尚武崇德的高尚情操,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赢得了众多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钦佩和敬仰。本文简述王培生先生的太极拳推手技艺,以和太极拳爱好者共同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5.
魏坤梁 《精武》2010,(4):59-65
一、古代和近代的太极拳家都认为太极拳必须不用力 对于太极拳,最难的理解和锻炼的莫过于"不用力"了。我从1965年开始先后正式跟几位武术老师学练武术和太极拳,开始阶段我既弄不清楚太极拳与非太极拳武术究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又不理解太极拳的所谓"不用力"是什么意思,觉得凡是动作都是力作用的结果,既然是动作怎么可以不用力呢?  相似文献   

6.
运用录像教学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绍芳 《体育学刊》2004,11(3):78-79
武术动作大部分以套路出现,动作的变换和路线方位的变换较多,初学时难度较大,因而对教法的运用便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录像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方法。就武术教学中摄制录像教学的内容选择、稿本编写及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作为一项健身益体、轻松柔和的体育保健项目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学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时数较少,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快学会简化太极拳,须精心研究教法,以达到速成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和文献资料法,对传统太极拳、长拳的教学方法和太极拳与长拳的同步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太极拳与长拳的同步教学不仅能提高高校武术课上太极拳和长拳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附和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值得研究和采用的武术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竞技太极拳存在的技术倾向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熛 《中华武术》2005,(11):57-59
太极拳,武术拳种之一,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的大力提倡,太极拳运动发展很快。1956年,国家组织武术专家创编《简化太极拳》,对普及太极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86年,国家体委正式将太极拳、剑、推手单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此后,每年各地区都以不同形式举行太极拳比赛,大大促进了太极拳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发展特点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明朝时期,中华武术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成熟的发展阶段,历史的进步为太极拳的出现奠定了武技、哲理与养生等方面的文化基础.明末清初之际,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融各家之长创编而成陈氏太极拳,这一武学现象既是中华武术长期演进积累的客观结果,同时也是中华武术数千年辩证发展的必然体现.陈长兴传艺于杨露禅后,太极拳以杨露禅北京授拳为标志开始了广泛传播.太极拳的传播轨迹凸显了引领中华武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太极拳同样承载着引导中华武术当代飞跃的发展使命.  相似文献   

11.
《精武》2010,(7):I0001-I0001
李文奎先生,是山东省淄博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六段,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太极拳名家。自幼酷爱武术,从十四岁开始,拜当地老拳师为师,  相似文献   

12.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大众习练和式太极拳,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该书依照和式太极拳技术特点、围绕和式太极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编写而成。段位制套路在编排过程中,依据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将"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武术演练形式,确立为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相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和式太极拳和武术段位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10日,晨风轻拂、丽日高照,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新校区举行了武术俱乐部太极拳教学比赛,在王海燕老师的组织指导下,把六个太极拳教学班以六人组.成一个队,共有53个队三百多名学生参加了此次大赛。  相似文献   

14.
武术在英国     
相比之下,武术传入英国这个保守的国家要比其它国家晚一些。70年代中国武术才开始在英岛流传。首先进入英国本岛的是永春拳和太极拳,随后不断地传入武术的各种拳套,因来自香港、台湾、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美国等地的华侨带来了各种武术门派,所以武术在英国很快发展起来,并具有相当的实力,仅从英国武师常到欧洲其它国家教学一事,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西欧武术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于1991年9月应英国武术、太极拳协会和里丁大学的邀请,赴英国讲学交流。在科研合作上,以研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2005,(8):41-41
2005年9月3日是太极拳名家、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培生先生逝世一周年。一代武术大家王培生先师,终生致力于武学研究凡七十年,一生继承弘扬中华武术,执着地研究武术攻防技艺,钻研太极拳推手理论,武术著述丰富,武术技艺精湛,为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陈正雷||(1950~)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河南温县人。河南省武术馆教练、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省第七届人大代表。1958年起随伯父照丕习家传拳艺,后又从堂叔照奎习武,基本掌握了陈氏太极拳械的全部套路、练功方法和理论知识。在1974~1986年省和全国武术表演赛与比赛中,共获优秀奖9次、5个第一名。1974年起在温县和全国培养学生两千余人,其中在全国和省级太极拳、剑及推手比赛中,共取得18个第一名。1979年以来多次参加国内外影视和教学片的摄制工作。1981年起接待和教授外宾155余人次,并多次赴国外讲学。先后在武术刊物上发表…  相似文献   

17.
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以武术文化传播的四个基本要素为切入点,在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开展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太极拳自身特点和普通高校开设的具体实际出发,认为在太极拳教学中应从思想、目标、教学侧重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加以重新把握和定位,从而确保太极拳外形和内涵传承的正确统一性,旨在为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太极拳”教材与武术教材在技术风格上明显不同,所以,在教法上也应有其独特的要求。为了把“太极拳”课教好,改变用“口令”教学的陈旧方法,我从1987年开始,在教学中,用配乐教学的方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正雷(1950-)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河南温县人。河南省武术馆副馆长、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省第七届人大代表。1958年起随伯父照丕习家传拳艺,后又从堂叔照奎习武,基本掌握了陈氏太极拳械的全部套路、练功方法和理论知识。在1974-1986年省和全国武术表演赛与比赛中,共获优秀奖9次、5个第一名。1974年起在温县和全国培养学生两千余人,其中在全国和省级太极拳、剑及推手比赛中,共取得18个第一名。1979年以来多次参加国内外影视和教学片的摄制工作。1981年起接待和教授Pr宾155余人次,并多次赴国外讲学。先后在武术刊物上发表…  相似文献   

20.
《体育师友》2018,(2):18-20
随着武术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推广与普及,不少学校都先后开设了武术教学课程,除了要学生掌握武术技巧以外,都极为重视武德教育。文章以24式太极拳为例,探讨了小学武术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