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从马丁·特罗 (MartinTrow)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理论中的有关论述 ,还是比较研究一些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国家的“大众化”进程 ,以及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看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最后 ,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而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已分别成为大众化教育的重要承担者,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所以公助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中将逐步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浅论高等职业教育应树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要切实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先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现.高等教育质量观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合“规定性”质量观阶段、合“需要性”质量现阶段和合“发展性”质量观阶段.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青大众化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最要紧的是树立适应性的质量现、发展性的质量观、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质量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南“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但是,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成熟与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就业遇到较大困难,加之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使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做好招生工作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其类型特征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明智之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迈进,高等职业教育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教运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必将引发一场世纪教育革命。在这场教育革命的生发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势必沿着大众化、产业化、法制化轨道运行。1.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队”公立高等教育、私立高等教育与远距离高等教育“集约化”发展。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整个人口中,18~22岁年龄段中大于15%的人接受不同层次、形式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便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小于15%则仍处于“精英阶段”;超过50%则可称达到“普及阶段”。世界银行1994年报告,OECD各国高等教育平均毛入学率已达到…  相似文献   

7.
华东师范大学2008届博士付雪凌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指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强调的演进,是由以精英高等教育模式居统治地位的阶段发展为以大众高等教育模式居统治地位的阶段,在演进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者以美国、英国、台湾分别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的规模变化与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变革的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的规模增长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教大众化时代面临新的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关键在于办出特色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适销对路”。因此,必须唱响高职教育“特色”主旋律,迎接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简要回顾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因。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合理调整等教育结构、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及迎接“入世”挑战、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们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速发展以后进入的平台期及大众化的后阶段,称之为后大众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迎来“后大众化”时代.在这个阶段,必须对前一阶段大众化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寻找出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路径.如何突破后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瓶颈难题,平稳过渡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同时解决大众化阶段的种种问题,成为东南亚国家政府和教育理论界的先行问题.日本、东南亚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对我们有更加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达到2700万,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3%,顺利实现了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转变。我国已经建立起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多种形式协调发展的比较完整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谋求各自发展定位,注重办学特色,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初步形成。“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工程”以及“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工程”的实施,全面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我国现阶段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我国人民受教育需求提高的需要,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有助于我国基础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研究生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似乎日益明朗。这种假象给当前人们认识研究生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带来了难度。事实上,无论在精英型还是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研究生教育都应该纳入到高等教育框架中来认识,这也正是理解研究生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关键所在。在这种分析框架下,不难发现发展精英型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精英教育的研究生教育又不可过多地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的重要途径。本文比较分析了六个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和特点 ,探察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开办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形式,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对教育的必然需求,也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过程的必然产物。加快济南职业学院建设既是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现代省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1978-2018年统计数据,分别考察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适配性,研究表明: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显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基于经济增长最大化为前提,改革开放后至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优规模为35.88%,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最优规模为52.70%,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优规模为53.29%,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最优规模为49.2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等职业教育最优规模在逐渐缩小,高等职业教育最优规模在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但同时也存在以传统的学术型教育质量观评价其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现象,造成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学术漂移”。本文认为应该坚持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彰显技术应用能力,坚持适用于社会实践要求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思路。自此,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由“适度发展”转向“积极发展”,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1999年到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都翻了一番,今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己达到14%,其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己达到386所,在校生72万人,比1985年增长了11倍。依此数据,我国将比预计的2005年提前二年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近两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出现的突破性发展,在招生…  相似文献   

19.
就业还业失业,成为目前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们最大“考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这也促使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及家长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院校"分类培养"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高职生源的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呈现多样性和一定的层次性,分类培养是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高等职业院校探索以“分类招生、分层教学、分流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分类培养”教学改革实施策略,逐步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