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使用带有刻度的注射器做验证玻马定律的实验中,理论上对一定质量的密闭气体来讲,所得到的P-1/V图线应该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误差的不可避免和学生产生的各种错误做法,导致所得的P-1/V图线并非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在各级各类考试中有关对P-1/V图线的误差分析屡见不鲜,大部分学生对此感到非常困难,因此有必要对P-1/V图线作一透彻分析。那么在漏气、气体温度变化或未记入活塞和框架的重量产生的压强等因素的影响下,所得的P-1/V图线将各呈什么形状呢?实验中,若在注射器中封入的气…  相似文献   

2.
气体定律是高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物理命题的热点,巧妙应用气体定律的推论,对解决有些问题会带来很大的方便.一、玻意耳定律的推论根据分比定理得p1V2=p2V1=p1-p2V2-V1=ΔpΔV.注意:Δp和ΔV其中一个为增加量时,另一个即为减小量.例1 如图1所示,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上,管内有一段高为h的水银柱将一定量的空气封闭在管中,空气柱长度为l,这时水银柱上面刚好与管口相齐.如果实验时大气压为H水银柱,问管中空气柱长度满足什么条件时,继续向管内倒入水银,则水银会流出管口…  相似文献   

3.
汪海涛 《物理教师》2000,21(8):15-16
在关于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方面,近年来出现了一类用p—1/V图像讨论的问题.本文拟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同时纠正一些有代表性的错误提法. 分子物理学告诉我们,内能是分子热运动状态的函数,当状态确定后,内能就完全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内能正比于它的质量M与绝对温度T的乘积,即 由克拉珀龙方程p=我们知道,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确定后即MT确定,令常数则V,即p=1/V图像是过原点的射线,且 由(1)、(2)、(3)式得 若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内能不变,即乘积“MT”为常数,则它的理想的p-1…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时,理想气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往往使用P-V图线、P-T图线及V-T图线来表示,分析气体定律的图线,可以加深对气体状态和变化过程的理解,从而开阔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玻意耳-马略特定律与P-V图线玻意耳-马略特定律可表示为PV=恒量.在P-V图上,等温过程表示为双曲线.(1)在图1中,给出了不同温度时,等温变化过程的一组等温线①、②、③,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值量,可知PV的值与T值成正比,因而不难确定不同等温线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P3V3>P2V2>P1V1,所以T3>…  相似文献   

5.
韦红 《物理教师》2002,23(6):14-15
本章研究的是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 ,新教材同老教材相比 ,内容及规律的得出等方面有了一些变化 ,但状态参量确定的重要性没变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 新教材淡化三大实验定律 ,简明处理了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 ,突出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新教材上通过实验只是定性地判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 ,T定时 :p∝ 1/V(玻意耳定律 ) ;V定时 ,p∝T(查理定律 ) ;p定时 ,V∝T(盖·吕萨克定律 ) .由此得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满足p∝T/V ,改成等式为p =CT/V ,转化为pV/T =C(常量 ) .这就意味着一定量的气体在状态发生变化时pV/T的值是…  相似文献   

6.
陆昱  孙海航 《物理教师》2000,21(6):8-12
1说案(说案人:陆昱)1.1教材分析 玻意耳定律在教学中安排在气体实验三定律之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以比较精确的实验为基础,分析得出玻意耳定律,接着以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图线显示、微观解释等形式展示定律内涵,最后以典型例题的剖析,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玻意耳定律解题的基本分析方法.教材内容容量大,涉及的研究方法多,精彩段落摩肩接踵,对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通过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探索实验现象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气体等温变化规律.控制变量因数的实验探索方法是一…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图G是在Kp中(l,m,n)可置入的概念,证明了下列结果,设p是系数,且p≥3.(1)长度的p的圈是在Kp中(p-1/2,x′(Kp),x′(Kp)可置入的,此处x′(Kp)是Kp的边着色数。(2)长度为p的圈Cp是在Kp中(p-1/2,x′(Cp),x′(Cp)可置入的,此处x′(Cp)和X′(Kp)分别是Cp和Kp的边着色数。  相似文献   

8.
二阶变系数线性微分方程y″+py′+Qy=f在条件Q-1/2p′-1/4p^2=a(a为常数)下可积,本文推广了这一可积条件。  相似文献   

9.
马忠林 《物理教师》2000,21(8):44-45
管内汞柱排注问题是理想气体状态变化中的难点,若巧用p-l图像则可化难为易,从而快速、简捷地求解. 上述问题的基本物理模型是:如图1所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竖直放置,管内有一与管口齐平高为hcm的水银柱,封闭了一段长为lcm的空气柱.管外大气压强为 H0cm汞柱.①能否再从管口缓慢加入一些水银;②能否用吸管缓慢吸出一些水银,而水银并不溢出(设加入或吸出水银时,封闭气体温度不变? 分析:根据玻意耳定律 pV=c(c为恒量),又=lS,则(c1为另一恒量),即pl=cl. 据此作出的p-…  相似文献   

10.
证明如下定理,设非负实函数f(x),g(x),x∈[0,∞),满足条件,0<∫∞0fp(x)dx<∞,0<∫∞0gq(x)dx<∞(P>1,1p+1q=1).则成立下列不等式∫∞0∫∞0f(x)g(y)x+y+1dxdy<πsin(πp){∫∞0[1-1-sin(πq)/(πq)(x+1)1/p]fP(x)dx)}1/p×{∫∞0[1-1-sin(πP)/(πP)(x+1)1/q]gq(x)dx)}1/q.从而改进了积分型Hilbert定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Jλ=infΩ(|Du|p+a(x)|u|p){Ω|u|p*=λ,u∈w1,p(Ω)}的可达性,其中Ω是Rn中具有c1边界的有界区域,n≥2,1<p<n,p*=np/(n-p),a(x)∈c(Ω),且a(x)≥0,a(x)0,λ>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入一个形如π/sin(πP)-θ/n1-1r(r=p,q)的权系数而使Hardy-Hilbert不等式得到一个改进,其中θ是与r无关的一个正实数,其最佳值是θ=ln2-1348+ξ1920(3742<ξ<613672)  相似文献   

13.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研究了铜(Ⅱ)与铜试剂的配位显色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铜量在0-40ug/25ml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其表观摩吸光系数ε460为2.11×104Lmol-1cm-1。本法用于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结果与碘量滴定法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利用f(z)=z^p+-…的Ruscheweyh导数定义的函数的F(z)=(1-λ(μ+1))D^μ+p-1f9z)+λ(μ+p(D^μ+p(f(z)的性质,这里λ〉0,μ〉-p,p是正整数,」4「中的Nunokawa得到的主要定理也被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在稀盐酸介质中,钴(Ⅲ)与亚硝基R盐所形成的配合阴离子可以与有机碱阳离子(甲基紫)缔合形成中性缔合分子。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配合物可稳定存在于溶液中。经直线法和平衡移动法测定,配合物中各组分的组成比为Co∶R∶MV=1∶3∶6。摩尔吸光系数ε500=1.52×105L·mol-1·cm-1,采用双峰双波长法则摩尔吸光系数ε500-610=3.74×105L·mol-1·cm-1。钴浓度在0~3.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茶叶、维生素B12、分子筛中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累积给药法,以偏钒酸钠(NaVo3)灌流蟾蜍心室肌条,观察NaVo3对心室肌功能性不应期(FRP)和兴奋性的影响。结果:10—160μmol·L-1浓度的NaVo3不同程度地延长心室肌FRP,当灌流液NaVo3浓度为80μmol·L-1时,心室肌FRP的廷长与对黑浓度呈现显茗性差异(P<0.05),NaVo3浓度为160μmol·L-1时,其差异更显著(P<0.01)。NaVo3浓度为40μmol·L-1和80μmol·L-1时,显著提高心室肌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学生在做《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的实验时,没将导轨调成水平状态而得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一定偏差的现象分析和明确,作出实验图线与理论上有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导轨处于非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解决漏充气一类问题时,采用“状态设计法”将变质量变化过程设定为恒定量变化过程,使问题变得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利用气体方程就可快捷地求出结果. [例1]贮气罐体积为 100 L,贮有温度为 27℃,压强为 30atm的氢气,如果使用了一部分氢气后,温度仍为 27℃,但压强降为 20atm.求用去氢气的质量. 解:该题可分别以原初、末两状态(p1V1T1)和(p2V2T2)为“初态”,对应设两个处在标准状态下的末状态,即(p0V0T0)、(po' V0' T0' ).这样,就可方便地求出用去氢气的质量. 如图1…  相似文献   

19.
设Ap(p≥1)表示单位圆盘内解析函数f(z)=z^p+αp+1z^p-1+…组成的类。本文通过Ruscheweyh导数引进Ap的某些新子类,对这些类建立包含关系并研究积分算子。  相似文献   

20.
对△(G)=4的Halin-图证明了|V(G)|≠0(mod3)时,对任意整数的k≥「△(G)/2」+1,G是可均为K-可着色的。从而证明了这类Halin-图的均匀染色数的下界是「△(G)/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