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一所学校,有一位男老师,工作虽认真敬业,但平时遇事急躁,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能容忍。一次学生作业写错,他对学生发火,结果却造成了自己的左耳失聪。其实,情绪失控的情况在教育过程中并不少见,事后教师也往往对自己的过激行为后悔不已,但在那一瞬间,却任由情绪恣肆奔腾。情绪失控现象往往有其原因。例如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让老师特别生气;学生犯错  相似文献   

2.
能够合理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可以给自己创造出轻松而和谐的生存空间,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教师来说尤显重要。陈老师是一位很有教育经验的老教师,但有一天却在上课时与学生发生了冲突。事情的起因不大,课堂上,当他让学生拿出笔练习时,  相似文献   

3.
情绪伴随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各种不同的情绪随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不断变化,所以人们对"情绪"一词并不陌生。但人们对于和自己朝夕相伴的情绪却不能更多地科学地认识和了解,并加以正确的利用和调节,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于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还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学习,作为一名初级中学的政治教师,对于如何更好地教会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暑假里,一位数学教师与我说起他班上一位数学尖子,由于考试时情绪过分紧张。能做得出的题目,当时却不知从何入手,成绩也就考得不理想。这说明过份焦虑的的情绪使她失去了心理的平衡。导致智力活动的迟钝、受阻,把自己的思维束缚了起来,严重的影响了水平的正常发挥。我还了解到另一个学生,他平时思维也较灵活。数学成绩在班级排在前几名,但他在考试的前几天情绪就十分激动,坐立不安、失去自控,并流露出自满的情绪。考试时,审题不认真,解题出了差错,成绩也不如人意。而却却相反的是,有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平平,但老师和家长十分注意学生的情绪,努力创造平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并指导他们如何沉着冷静地应考。这些考生情绪比较稳定,答卷又十分细心,不慌不忙。结果考出的成绩十分令人满意。良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堂是学生学英语的主渠道,每个英语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在课堂多说、多用英语,但在教学中却常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没有激发起学生的说英语学习情绪。情绪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动机的作用,与听力,语法和阅读等理论传授或训练课相比,中学生的情绪对口语训练有更大的影响。现就此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情绪,成功地进行口语训练。一、情绪在口语训练中的影响英语口语训练或口语课,是一门以培养…  相似文献   

6.
刘玲 《新高考》2011,(4):63-63
许多学生面对考试,往往只重视知识的准备,却忽视了心理的准备,其实在考前作正确的自我调整,使自己保持一种稳定的情绪和向上的精神状态十分重要。一、缓解考试焦虑,优化情绪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精神上和学习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一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情绪分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发生时自然皆大欢喜,但负性情绪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由于青春期内心闭锁,不少学生在感觉到自己的负性情绪时,往往会优先选择把它闷在心里,不愿向他人表达.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更不利于问题解决.对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情绪表达的发展性指导,让学生学着从情绪感受本身、引发情绪的原因、对问题解决的期望三个层面进行情绪表达.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理念: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父母的批评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他们不能理解父母抱怨批评背后的用意及对自己的爱。他们越来越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和理解,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和父母沟通。共同话题"别人家的孩子"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自己和妈妈的情绪,理解情绪背后的动机,激发学生去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通过练习学会表达,找到和妈妈沟通的钥匙,并运用这把钥匙解决更多的亲子矛盾。  相似文献   

9.
德皮勒新接了一个班,要在学生身上试验自己学来的方法——“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孩子们纷纷拍起手来.僵硬乏味的面孔立刻鲜活生动。但一个男孩却无动于衷。“你。叫什么名字?”男孩抿紧了嘴唇,表情有些愤怒。一个学生说:“他叫詹姆斯。”德皮勒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继续上课……他的情绪被彻底败坏了,慢腾腾地布置了课后的作文题目:幸福。  相似文献   

10.
正一些同学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被老师批评后,会懊悔很久;考试失利了,会变得沉默寡言,但却因为一些琐事火冒三丈;平时看似很冷静,学习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变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我们的情绪在作怪。情绪可催人向上,也可以使人陷入困境无法自拔。驾驭情绪,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是我们应该培养和锻炼的一种能力。一、了解自己的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是自己真实的感受,我们都要正视和接纳它,因此首先要了解  相似文献   

11.
王莉 《江苏教育》2022,(79):70-72
<正>一、教育背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要“学会认识自己,理解他人”,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四年级学生正从以自我为中心逐渐过渡到把他人作为情感对象,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但他们在交往中却不愿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沟通中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此导致各种冲突。他们一面渴望友谊,一面却又在破坏友谊。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但作为老师,我们却不可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上来,因为老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指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或不愉快的情感。而波动是指事物的起伏不稳定。由此可见,情绪波动是指人从事某活动时产生的不稳定情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情绪调节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具有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在调节情绪时较多地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但也使用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在调节情绪水平上认知调节多于行为调节;高职学生性别、是否属于单亲家庭及生源地对其情绪调节能力和情绪调节策略有显著影响,年级、专业差异不显著;情绪调节能力、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习成绩成正相关,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习成绩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有些教师,尤共是那些从事教育工作不久的教师,工作勤勤恳恳,虽然一心想把工作搞好,但有时却得不到较好的效果。比如说教师明明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却认为是苛求,而从情绪上抵触;教师没有感到自己歧视后进生,并热切地希望这些学生赶上去,而他们却感到有种压力,甚至说教师有“偏向”;教师想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结果却遇到启而不发,不得不继续搞  相似文献   

15.
喜怒哀乐,是一个人正常的情绪表现,但有些人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总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因此,引导学生合理地掌握与驾驭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管理的强者、智者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时期是情绪丰富多变的时期,因为情绪问题处理不好,会引发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有时候学生认为情绪是其遭遇的事件造成的,但很多时候,情绪这是源于对经历事件的看法。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和事例,阐述了情绪的来源,说明了情绪改变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改变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17.
曾刚 《中小学管理》2007,(10):48-48
哭泣往往被认为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但是在四川省南溪县大观镇初中,学生却把哭泣当做释放心理压力的正常选择。该校学生在校长、老师的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努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刘建军 《考试周刊》2014,(17):159-160
高职学生仍然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已经发育成熟,但是心理却没有完全成熟,很多不成熟的言行举止都表现在情绪情感上。学习和生活环境也使他们在情绪情感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徐芳  王丽芳 《教师》2014,(27):19-19
正1.转变心态,以诚相待很多教师都认同,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愿意与自己交流,并在毕业后保持联系,都是自己平时关心、尊重、体谅他们的结果。可见,教师善待、尊重每一个学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给学生创设一个健康成长的融洽、和谐的氛围。班上有一位同学,几年前父母离异,他随母亲生活。但他的母亲嗜赌成性,对他根本不闻不问。他幼小的心灵长期得不到亲情的抚慰,情绪十分消沉,渐渐变得自闭。但他的性格却又十分狂躁,与同学一言不合便会大打出手。出于长辈的同情和怜悯,我试图帮  相似文献   

20.
<正>在教育实践中,经常见到一些老师板着面孔训斥学生,学生站在那儿羞愧交加,无地自容,而教师却自以为这是对学生的爱护,把自己尖刻的语言当成苦口的良药、逆耳的忠言,认为这样才能真正触动学生,使学生进步。可学生不仅听不进去,有的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致使批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批评的艺术性问题,古人虽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但我们却认为,既然是良药,却不苦口,而又利于病,既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