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欢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组“热爱祖国”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这首诗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两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  相似文献   

3.
现行多数《现代汉语》教材中一些章节大都提到“缀”这个概念,在实际讲授中涉及到这一概念的地方更多,足见它在语法教学上的重要.但什么是“缀”教材上没有详细论及.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只是说“加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见该书二七一页)但这一“附加意义”具体指什么.教材仅举了一两个例子,我们觉得作为教材有失过  相似文献   

4.
读后感是中等学校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应用文之一,如何让学生把握读后感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若教给学生把握该文体的方法,是可以提高其语文水平的。我们把它归纳为“五把握”,即:一把握读后感的“三过程”,二把握读后感的“三要素”,三把握读后感的先所读后所感,四把握读后感的先概括后具体,五把握读后感的“明明实实”。下面以《读<画蛋>有感》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谈谈上  相似文献   

5.
憨憨熊读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眼睛湿润了。他对大嘴河马老师说:“写得太好了,太感人了,母亲太伟大了!”“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伟大的母爱来的呢?”河马老师抚摸着憨憨熊的头问。憨憨熊拿着书又读了几遍,想了想,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老师,您快给我讲讲吧?”憨憨熊说。河马老师说:“这篇课文是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伟大的母爱的。比如,‘我’第一次抱母亲和母亲无数次抱‘我’就是一处鲜明的对比。‘我’第一次抱母亲是因为母亲生病了,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可以说‘我’抱母亲是一次被动性地抱,但就这么一次,母亲激动得居然两行泪水从眼…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人鲁迅和郭沫若几乎在相同的时间,不约而同地都写过一些历史小说。鲁迅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三五年,历时十三年,先后写了八篇历史小说,名曰:《故事新编》。这些作品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自选集·自序》)。鲁迅对历史题材,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故事新编·序言》)。为了突出其针砭现实、讽刺世俗的意义,鲁迅还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细节引入历史题材,并称它为“油滑之处”(同上)。这些鲜明的特点构成了鲁迅的历史小说前后一致的、新颖独创的艺术风格。郭沫若从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三六年,同样经过十三年的时间,先后写了九篇历史小说,后收在《沫若文集》第五卷中。他曾经说过:“关于秦前后的一些历史人物,我倒  相似文献   

7.
《只有一个地球》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的一篇新课文,它介绍了地球的样子,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状况,对地球资源的破坏等有关地球的知识,并发出精心保护地球的号召。这篇课文的选入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大语文”观告诉人们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由于这篇课文内容的特殊性,就更决定了教学时必须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8.
目前钟玉泉先生所编的师范专科学校试用教材《复变函数》巳为相当一部分师范专科学校所接受。该书深浅适中,繁简得当,叙述简明。在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又考虑到了中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应该说该教材是值得肯定的。 我自己讲授复函时间短,在讲授复函的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初等多值函数”一节是讲授中的一个难点。每讲到这一部分内容时,总有一种不安的情绪在困扰自己,因为学生对于  相似文献   

9.
袁立天  三木 《阅读》2006,(5):26-26
“索尼克”这名字是你起的吗?很有特色哦。是这特别的名字引起了我的好奇。才留意你的这篇作。我想,小作之所以能写好这篇作。是因为与“索尼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产生了心与心的共鸣。章的字里行间都流泻着这种宝贵的情感。这是写好作很重要的因素呢!  相似文献   

10.
《马踏飞燕》是一篇新人选第十二册的看图学文课文。图是出土文物“马踏飞燕”;文章旨在介绍这件文物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有二,一是从“马踏飞燕”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从马的单蹄站立却能保持平衡来体会当时就已具有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两个难点也是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必须引导学生仔细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篇自学讨论模式教学实践的终结性总结。我们的自学讨论模式教学实践已历时6年,写出了阶段性系列总结5篇,分别在《贵州高教》、《六盘水师专学报》和《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上发表。其中,《自学讨论式教学实验报告》还被中国高教学会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会评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为了全面反映该教学模式的实践概况、经验和认识体会,我们写了这篇终结性总结,以利于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地球概论》中的教学难点“天球坐标系” ,结合教学实践与有关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提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 3个关键 :找准衔接点 ;建立易于掌握的坐标系模式 ;清楚地给出基本点和大圆的系统。  相似文献   

13.
十几年前,我就接触到汉语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这个问题,即着手研究,做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试论汉语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划分标准一从“刚才”的词性谈起》,刊登在陕西省语言学学会编《语言研究与教学》1980总2号。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划分  相似文献   

14.
原本《玉篇》部分抄本残卷中的书证、例证之于传世文献典籍的整理、校读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原本《玉篇》残卷所引《尔雅》这条书证材料,并以《名义》《玉篇》《切韵》《广韵》等传世字书、韵书为佐证,结合汉字俗写变异规律,考证出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即“”字之误。同时,在考辨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这一讹文的过程中,利用原本《玉篇》残卷引用《尔雅》的书证材料,校补了传世本《尔雅》的两处脱文。此种研究路径也可进一步佐证版本校勘在文献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谓不教,就是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够运用它独立学习,这是“教”的最终目的。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这一最终目的应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中学语文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还能相互促进。在这几者之间,“读”是基础是重中之重。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杜甫也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至于“听”和“说”是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关的内容,毕  相似文献   

16.
全国刚解放时,我国田径运动,从技术到理论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尚无自己的一套教材。从五十年代初期起,在引进苏联教材和逐步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于1961年自编了体育学院本科讲义《田径运动》。经过实践运用和技术的发展,1978年又作了修订,出版了体育系通用教材《田径》上、下册(即“统编教材”)。目前国家体委又正在组织力量作进一步修改。我作为一个田径教学工作者,想趁此机会就使用这套教材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们都很重视对精读课文的教学,都能对教材目标把握、重点、难点、课时安排的正确掌握运用,而却对略读课文的理解偏差太大,不是将略读课文当精读课文来讲,就是忽视课文它应有的重要作用。我认为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教学略读课文,我们更应该放手让学生处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合作、探究。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争取做到一课一得。为此我在教学略读课文中努力作了一些尝试:学习《乌塔》,我采用了辩论会的学习形式。《乌塔》写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识,主要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针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我在引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后,出示辩论内容:“乌塔一人外出旅游,对,还是不对?”给足学生思考时间后,将学生根据不同观点分成正方、反方两大阵营,开始辩论,说出各自见解,看谁能...  相似文献   

18.
尖端放电实验的改进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师范学校冯伯虎长期以来,“尖端放电”一直被认为是中师物理教学“静电学”部分中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在做教材(人教社94年版中师《物理学》第二册第21、22页)上的“电风”吹烛焰和“电风轮”实验之前,先补...  相似文献   

19.
大中专《电工学》、《普通物理》教材中,都有“交流电路”这一章节。本章节是学好交流电的基础,亦是教材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一、难点与切入点“交流电路”内容较多,难点在哪里?鉴于任何交流电路归纳起来就是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二是功率。前者又包括3个方面:1.电流与电压的数量关系;2.电流与电压的频率关系;3.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后者主要是功率概念的引入。显然难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复信任安,说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写完上自轩辕、下至汉武的历史,“凡百三十篇”。这就是后来传世不朽的巨著《史记》。作者说写它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