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日,我在一篇题为《从“错误”开始教起》的文章中读到一则小故事,读后颇有些感想。《从“错误”开始教起》一文中讲述了一位教练教孩子学溜冰的故事:在教学溜冰动作前,教练先让孩子们做摔跤游戏,孩子们觉得很有趣,不仅不再惧怕摔跤,而且还学会了跌倒后作翻滚动作保护自己;可是接下来学“直排轮的站立”这个动作时,这位教练有节奏地喊着“踩死蚂蚁!踩死蚂蚁!”初读至此,我颇为佩服这位教练的匠心独运,但细细品味,心头却不禁为之一颤:蚂蚁虽小,也是一个生命,这一声声的“踩死蚂蚁”,岂不是在误导孩子可以漠视生命吗?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有些…  相似文献   

2.
幼儿对自然界的一些小昆虫特别感兴趣。我利用幼儿的这一爱好,进行了一些常识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昆虫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过去,我看见孩子玩蚂蚁、捉小虫,总是一律阻止。孩子为了避开我的视线,常常偷偷地去捉虫。活动室里偶而飞进来一只蝙蝠或是蜻蜓、麻雀,孩子们看到后那股高兴劲简直没法形容,嘴里还要叽叽喳喳好半天。每次我都大声呵叱:“坐好、坐好,别闹,这些东西有什么看头。”我赶快用教捧把它们赶了出去。但我也发现孩子们对我这种举动是多么的不赞成,他们感到惋惜,而且久久不能安静下来。有一次,小强把园地上捉来的皮球虫(又叫豌豆虫)藏在衣袋里带进活动室,他两手捏紧口袋,神色紧张地上完一节课。下课了,他又偷偷地把虫放出来,专心地玩着。又一次竟把虫带进了午睡室。下雨天他又和几个同伴在一起戏弄蚯蚓。这些  相似文献   

3.
仰视孩子     
“顽皮”“无知”“贪玩”“不听话”……不知有多少词汇在描述着人之初的孩子。成人总觉得孩子需要无微不致的关心、教诲,去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成人是理智的,有经验的,而孩子永远是教会的,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认真地理解孩子,透视他们,你会发现自己错了。八年前从职业中学调回县城教幼儿园,别人也曾告诉我,孩子懂什么,还不好教。我也自以为大材小用,可一次在课堂上孩子们促使我纠正了自己的偏见。“”像什么?成人能有几个答案?可孩子们给了我不小的惊奇:像小草;象大山;像唐僧的帽子…  相似文献   

4.
下课了,我拍拍身上的粉笔灰,站在操场边观看孩子们玩。这时,班上一个小女孩跑过来,仰起一张充满稚气的脸:“朱老师,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说着,一双眼睛期待地望着我. 我真不忍让孩子失望,就下了决心和他们一起玩。当我精神抖擞,欢快地跳起橡皮筋时,顿觉精神倍增,似乎又回到了那令人难忘的童年……再看看那些孩子,一张张笑得甜甜的脸,眼里流露出钦佩、友好的目光。今天和这几个孩子玩,明天又跟另外几个孩子玩。有时我教他们玩新花样,有时学生教我,我就认真学。真是有趣. 孩子们把我当成他们的大朋友,知心话儿总喜欢对我讲。我真正尝到甜头了。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球,我组织起玩球的孩子说:“老师想看一看,你们是怎样玩球的,有什么新发现。要跟别人玩得不一样,看谁的玩法多。”等他们尽情地玩了一会儿后,我让他们说说对玩球有什么“新”发现,孩子们边说边做给我看:可以滚着玩,可以踢着玩;可以向空中抛接球;可以拍球,可以原地站立拍球;双手拍球,左右手交替拍球;蹲着拍球,向前走一步,拍一下;拍一下,接一下;一边拍球,一边向外侧抬脚;两脚交替进行……这时丁文一高兴地说:“用球可以做操,也可以像姚明叔叔那样投篮。”接下来,我便让大家把自己没玩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正芳 《今日教育》2007,(11):27-27
一天,小班的孩子们在区域角开始了自己的活动。有的玩玩具、有的看书,大多数的孩子喜欢结伴在“小诊所”里玩。为了让孩子们有规则地玩。我像平时一样也参与其中,以便从中观察孩子们玩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幼儿是那样的可爱、聪明、活泼,他们那细心的观察,天真的话语,是那么让人快乐,令人回味。我和孩子们一起玩摆积木,大家玩得很开心。玩着,玩着,贺昕洁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在哪里吗?”“你不是在玩玩具吗?”贺昕洁说:“不对,老师你想想。”“我不知道。”“告诉你吧,陈老师,我在你的眼睛里。”看着孩子那惊喜的目光,听着她那稚嫩的声音,我也高兴地对她说:“对呀,贺昕洁的眼睛里有个老师,那就是我,对吗?”“对!”于是,我们又高兴地玩了起来。老师和孩子通过目光的交流,就会建立起丰富的感情,也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你。我在老…  相似文献   

8.
邻居     
美术活动的内容是画自己所在幼儿园的邻居。教师先让孩子们想想自己所在的幼儿园都有什么邻居。话音刚落,就有两个孩子同时大声地说:“门口的大树是我们的邻居!”教师没有直接作出反应,而是举例来引导孩子们理解什么是邻居:“天天,你住在几楼?哪个房间呀?”“我住在407。”“那405和406就是你的——邻居!”“老师,307也是我的邻居,我的好朋友住在那里。”这一引导还真管用,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报告自己住在几楼几号,自己的邻居是谁,也都知道幼儿园的邻居有超市、理发店、银行、麦当劳餐馆等,但再也没有人说出像大树那样有生命的物体了。那两个…  相似文献   

9.
儿时的梦     
每次跟小孩子们在一起,听他们兴致勃勃地谈论自己的理想,我都会感慨万分:这些孩子,明明还那么小,心里却装着那么大的理想!在他们的小脑袋中,梦想比什么都重要,而且,只要有信心,什么样的梦想都可能实现。他们有的想成为李白那样的大诗人,有的想成为达·芬奇那样的大画家,有的想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大富翁,有的想成为杨利伟那样的航天员,还有些女孩子梦想着成为像南丁格尔一样伟大的护士……沉浸在孩子们对未来美妙的遐想中,我不禁一次次地想到自己的儿时,想到自己儿时的梦。那时,我老是想着,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我是多么希望早上一觉醒来时,…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春节前,我随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小学校长考察团,赴英国学习一个月。M anchester市的30多所小学,都给我有一种相同的感受,那就是“英国的孩子真是幸福”,学习是孩子们的一种享受,校园是孩子们的生活乐园。一、学习是孩子们的一种享受M anchester市教育局长说:“教育不仅要让孩子们变得优秀,而且要让孩子们体验到快乐。”在英国,孩子们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国家教学大纲对小学生学业应该达到的标准要求不是很高,尤其是他们对知识性学习内容方面的要求,英国五年级的孩子在计算方面的要求跟我国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多大的差别。教师在教学…  相似文献   

11.
程丹梅 《父母必读》2014,(1):133-133
正很多人从心底里抱怨,如今的孩子越来越没有孩子样!那我们大人要做些什么才能保护孩子的天性?最近,国内的很多朋友跟我提起了他们的烦恼: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孩子样了,每天中规中矩地和珠心算、拼音、书法打着交道,感觉孩子们不会玩耍也不快乐。其实,这种烦恼,我身边的德国朋友也跟我提起过。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发生在德国朋友身上的2个小故事,也许让困惑的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相似文献   

12.
邹平 《早期教育》2000,(1):37-37
幼儿在园一天的生活内容十分丰富。我随时随地抓住某一情境,让孩子学成语、用成语。例如上课时,我要求孩子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不能“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玩玩具、下楼梯时,我督促大家依次排队,不要“争先恐后”;吃饭时,我叮嘱孩子们“细嚼慢咽”,别“狼吞虎咽”;午觉中有孩子上厕所,我悄悄地告诉他们应“蹑手蹑脚”,不要影响别人……在每周一谈话活动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说一说星期天到哪里玩的,看见了什么?当幼儿说到“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玩的,看见了山和水……”我就教他们用成语“山青水秀”采表述,当幼儿说到“我玩得都不想回家了”,我就教他们“流连忘返”……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我教幼儿学会了好多成语。  相似文献   

13.
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小学生在玩中学作文,效果很好。近年来我带过几个作文班,改变原来教师出题学生写的方式,采用了一种新的形式———利用孩子的“玩”心,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玩中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在“玩”中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作文最难的问题是“写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学生生活入手。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在玩中寻找写作内容。开始,我让学生自己说会玩什么,然后要他教其他同学怎样玩。在学生玩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观察玩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写玩的片段。例如:学生玩拍洋画。很多孩子手中有各式各样的洋画。有“三国…  相似文献   

14.
寸有所长上了五年级之后,儿子变得像大孩子了,课后闲暇,喜欢结伴儿去玩。对于这一点,我很支持,我觉得能与人友好相处也是一种能力。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儿子对玩伴的选择很苛刻。一个周日的下午,儿子要和一位同学到小区对面的空场上玩轮滑,穿着轮滑鞋过马路太危险。儿子跟我商量,能不能陪他过马路?我想想也没什么事急着要办,就拿了本杂志说:行,我陪你下去。你玩你的,我找个地方晒晒太阳,看看杂志。楼群中间的空场上有三四个孩子在玩轮滑,儿子告诉我那都是他们学校的。话音未落,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孩飞也似地冲过来,喊着儿子的名字说:“你也来了,咱一块玩儿?”儿子却挺生硬地回答:“躲我远点,跟着你还能有什么好事?”那个  相似文献   

15.
课题生成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对小枕头很感兴趣,午睡时他们一会儿抱抱小枕头,一会儿又抛接小枕头,非常开心.我想:何不收集一些靠垫,组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获得一些认知经验,得到一些动作发展呢?为了让孩子能更加快乐地玩,我设计了蚂蚁妈妈带蚂蚁宝宝玩"面包"的情节,增强了活动的游戏性和情景性.  相似文献   

16.
大班的孩子对小动物感兴趣。有的小朋友蹲在地上玩蚂蚁,玩得那样入迷。为了满足他们可贵的求知欲,我带领他们把毛毛虫、青虫、牵牛子、蜗牛、蚂蚁、小壁虎甚至蚜虫都装在瓶子里,养在“自然角”,让他们观察。给他们讲蚜虫对植物的危害,以及它那特殊的过冬方式和惊人的繁殖能力(能产卵也能生小蚜虫)。孩子们听得睁大两只眼睛叫道:“啊——呀!”春天,我带孩子们观察月季花茎上和菊花上密密麻麻的蚜虫,并同他们谈话。我问:“这是什么虫?”“蚜虫。它要吃树枝上的花。”“那用什么  相似文献   

17.
当上“孩子王”,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不由得常想起自己的童年。十几年前的孩子是不敢跟今天这一代“小太阳”相比的。他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什么没有?可家庭和幼儿园,还在不断创造着更美好的一切……不过和孩子们相处久了,我总觉得他们身上还缺少一点什么。我们当年的孩子,似乎更可以骄傲些。究竟是什么呢?我终于在一次教跳绳时找到了答案:自由。那份无拘无束的“自由”。我们那时候,哪用得着老师教呢。只要随便捡几根包装绳、带子,到孩子圈里去混上几  相似文献   

18.
现代玩具是现代知识与科技的缩影,它不仅是孩子们的好伙伴,而且也是启迪心智,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好帮手。然而,要让玩具成为启迪孩子智慧的“钥匙”,做家长的还要善于引导,并经常跟孩子一起玩。比如当你给孩子购买一架玩具飞机时,你就应该向孩子介绍飞机为什么能够在天上飞的知识。又比如当孩子提出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时,你就要为孩子释疑……跟孩子一起玩玩具,还能  相似文献   

19.
谢继红 《湖南教育》2002,(22):27-27
以玩促写。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师不但应该让孩子们玩,而且要亲自带领他们玩,如体育课玩皮球、跳绳,课间捉迷藏、做游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并作好记录,帮助学生在玩中积累作文素材,解决学生作文“无米可炊”的问题。实物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说教式的作文指导,是不会感兴趣的。教师如果把实物拿到教室里来,让学生现场观察,学生就会兴致勃勃,积极发言。如写状物的作文,我让学生每人拿一件心爱的物件,想写什么就拿什么。这样,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有话可说,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运用电教。小学生对直观、形象、色彩…  相似文献   

20.
我的影子     
我有个小小的影子总跟着我走动,不知他除了让我看见还有什么用。虽然他从头到脚都和我一样,却总是比我抢先一步跳上床。最有趣的是他时刻都在变化,不像别的孩子慢慢长大,有时他像是个皮球一蹿老高,有时又小得让你看不到。他不懂怎么玩孩子们的游戏,只好处处学我的样子。我知道他很胆小,你别笑,他跟我一样需要妈妈的拥抱!一天早上,太阳还没起床,我悄悄地去花园看露珠的闪光,可我懒惰的影子却留在了家中,他还躺在床上,睡得正香。(选自《一个孩子的诗歌花园》)我的影子@罗伯特·史蒂文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