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介绍了紧急位自动撒砂控制装置试验台的功能、结构特点、研究内容、技术参数和使用成效,并简要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简要对比不同材料、结构轮轨润滑装置对有效缓解车轮磨耗效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速化是我国铁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高速容易导致轮轨的加剧磨损,影响铁路的快速发展。激光熔覆作为表面处理先进技术的一种,能明显改善轮轨材料的综合性能,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本文是对轮轨材料激光熔覆的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4.
动车组转向架是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设备之一。随着动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对转向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动车组转向架与传统转向架相比,在保持高速运行的稳定性方面,动车组转向架充分利用轮轨之间的黏着力,减轻轮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动车组转向架具有的关键技术。本文根据近些年来高速动车组的发展,通过对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上的二系悬挂装置和基础制动装置的研究,来发现普遍产生在转向架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的无风源湿式轮缘润滑装置,应用该装置可有效减少车辆经过曲线时的噪音及轮轨磨耗,较传统湿式轮缘润滑装置减少了安装所需要的空间,适用于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  相似文献   

6.
<正>筛管挡砂精度是指通过筛管的最大颗粒粒径,它是机械防砂设计中重要的技术参数,直接影响最终的防砂效果。一直以来,筛管的挡砂精度都是由各自生产厂家直接给出,其准确性难以保证[1]。因此,自主研制了筛管挡砂精度检测装置,以检测不同筛管的实际挡砂精度。1筛管挡砂精度测试装置研制利用真空抽滤实验装置的结构原理,研制了一套筛管挡砂精度检测装置,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主要由漏斗、样件夹持器、过滤杯、抽滤瓶、连接管、真空泵及支架等组成。  相似文献   

7.
在内燃机车上,机车速度表、监控装置、励磁调节器(电阻制动装置)、轮轨润滑装置、机车过渡装置等设备均需要采集速度信号。而1998年以前出厂的内燃机车,速度传感器采用的是磁电式三相永磁测速发电机,内部为伞形齿轮传动,故障率很高。一旦发生故障后,受速度信号控制的各装置将不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8.
使用SIMPACK分析软件建立C70型货车动力学模型,处理了非线性环节,使用爱因斯磨耗数评价,对比分析了铁路线路各参数对轮轨磨耗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合理设置超高可减轻导向轮对外轮和钢轨的磨耗;通过增大内轨的轨底坡,可改善曲线段轮轨的接触状态,提高车辆的曲线通过性,综合优化线路参数可有效减缓轮轨磨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将综掘机液压综掘机桥式皮带机头挡煤装置传统的固定式改造成可调式的改造与应用。由于大大改善了挡煤接口状况,避免了因地质条件变化和综掘机经常来回移动,造成接煤点不正机尾撒煤,大块矸石冲击而引起的损坏设备影响生产的弊端,具有灵活的可调性。  相似文献   

10.
轮轨润滑装置是机车减少车轮、钢轨磨损,节约牵引能耗,提高机车利用效率和提高运输安全的设备。目前大部分机车所使用的轮轨喷油控制器都没有弯道控制功能,只能实现固定距离喷油(如每400 米喷一次),还需要独立的信号源、控制电路,喷油效果差,成本高,结构复杂。现国外在实现弯道喷油控制方面,主要采用弯道传感器,其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国内引进的弯道传感器价格高昂,相应的维修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机车/线路耦合动力学研究中,常采用赫兹非线性理论计算轮轨接触刚度,由于赫兹理论存在局限性,本文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建立了三维轮轨接触模型,考虑了钢轨弯曲对接触区的影响,计算出合理的轮轨接触状态,考虑枕木周期变化对轮轨接触刚度的影响,考虑了道床对轮轨接触刚度的影响,计算得到轮轨接触刚度并与基于赫兹非线性理论的轮轨接触刚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对轮轨制式地铁再生能量吸收装置的研究较多,技术较为成熟,跨座式单轨制式轨道交通已经逐步在中小型城市推广,跨座式单轨牵引供电系统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国内地铁采用的几种典型再生能量吸收装置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提出适合单轨系统实际应用的节能环保的再生能量吸收装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盘形制动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于线路涂油等原因容易导致轮轨粘着系数降低,可能导致车轮踏面擦伤风险增加,本文研制了城轨车辆用踏面清扫瓦,并成功应用于重庆地铁6号线车辆。实际线路测试证明踏面清扫瓦效果良好,实施踏面清扫后,轮轨粘着条件明显改善,有效降低了车轮踏面发生擦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4)
利用MMS-2A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不同介质下轮轨摩擦性能研究,主要研究摩擦系数的变化。研究干摩擦情况下、水态下、油介质润滑条件下、防冻液条件下对轮轨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系统分析研究不同条件下轮轨材料的摩擦系数变化。结果表明:不同介质工况下的轮轨摩擦系数明显不同,干态下轮轨摩擦系数最大,水润滑下次之,油润滑下还有所下降,最低的摩擦系数为添加了防冻剂后;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加,轮轨摩擦系数明显下降;滑差率对摩擦系数影响显著,随着滑差率增加,轮轨摩擦系数将显著增加;不同流量下,整体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随着流量的增大,干态与水态工况的状态摩擦系数的转换差异越来越趋于相似,1ml的小流量对摩擦系数影响较大;油介质下摩擦系数较小,随流量的增大,摩擦系数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轮轨黏着对制动距离的影响,分析对比了我国和其他国家高速列车制动形式的不同,总结了改善制动距离和减小摩擦副磨损的几种措施,提出了我国高速动车组应适当增加非黏着制动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轮轨在同一速度下的不同状态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轮轨的应力应变及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滚滑分析时,钢轨的等效应力比纯滑动的明显小,轮子的等效应力没有明显变化;虽然在滚滑状态下比滑动状态下轮轨的温度和塑性应变小,但减小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7.
鄢旭 《内江科技》2011,32(3):135+155-135,155
曙一区超稠油为疏松砂岩油藏,在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出砂成为制约其高效开发的主要矛盾。通过对出砂机理进行分析,对适合超稠油油藏的各种防砂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在前期采用防砂射孔,生产过程中采用耐砂泵,对出砂井采用TBS防砂筛管、人工井壁防砂等机械和化学方式防砂,可以有效的解决油井出砂对生产的影响,提高油藏开井率,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在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中首先取得的突破是在非线性轮轨动力学方面。铁道车辆系统的主要外干扰来车轮和钢轨间的动力作用。车轮在钢轨上滚动前进,轮轨间的作用力,在未达饱和即未开始全面滑行以前,其大小如何计算?这是一个复杂的弹性体滚动接触力学问题。60年代以来,K.L.Johnson和J.J.Kalker对此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但都不便于工程应用。我从1979年开始,对轮轨接触几何及轮轨  相似文献   

19.
李岩 《今日科苑》2010,(4):261-261
针对油藏的成藏地质条件和油层的岩性特征,在油田开发的同时应用了各种先期防砂工艺技术。在原有的挂滤防砂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更加适宜油层地质状况的防砂工艺——逆向砾石充填和高压充填防砂工艺。在阻挡油层出砂、改善油层、增加了油层导流能力、增产稳产方面起到了多重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一种回水系统脱油排砂装置,利用此装置将洗井时的反出含油和泥砂的洗井水进行分离、过滤、外排、回收,防止油砂进入回水干线,避免管线堵塞,压力升高穿孔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