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曹伟伟 《垂钓》2014,(3):62-63
我钓鱼的兴趣和一整套钓鱼技法,是在小学三年级时从我的数学老师张老师渐渐学来的。张老师是传统钓法的高手,自制的鱼钩更是一绝,钩大,百折不断,大鱼小鱼都能钓。如今,他已年过古稀,身子骨还很硬朗,仍坚持每周到郊外钓鱼两三次。  相似文献   

2.
余淼 《钓鱼》2004,(14)
以“钓”健体在25日的试钓现场,记者遇到了一位从50公里外辽阳市骑着摩托车赶来的老者。一攀谈,才知道老者名叫毕守本,来自辽宁省辽阳市,今年已经66岁了。他原本是甘肃铁道学院的一名教师,从西北到东北,毕老师一直都没有放弃垂钓这项活动。最近几年渐渐清闲下来,毕老师更是常会骑着摩托车到附近地区参加一些钓鱼比赛。毕老师翻着记者递过去的《钓鱼》杂志,笑着说:“其实我是一个《钓鱼》杂志的老读者,很早就开始订阅了。《钓鱼》杂志的技术性很强,很符合钓鱼爱好者们的要求。讲起来很简单,我喜欢钓鱼的主要原因是有益于健康。年纪渐渐大了,也就不能进行一些剧烈的健身活动,而钓鱼正好合适。”当记者谈到这次比赛时,毕老师显得很兴奋:“最近几年我在省市的一些钓鱼比赛中获  相似文献   

3.
给《中国钓鱼》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我是一名乡村女教师,也是一名女钓鱼迷,和男老师出去十次野钓,我能获得八次第一,他们风趣地说我是穆桂英钓鱼高手,我家在县城住,丈夫在工厂工作,我在乡中心校工作,距家有45里地,天天通勤,早去晚归。头几年,我是在邮局订阅  相似文献   

4.
林江 《钓鱼》2003,(18)
王永贵老师:您好!我是沧州市广播电视局的一位退休老干部,今年66岁,三年前开始学钓鱼,从此就爱上了这项和鱼叫劲的活儿。刚开始我对钓鱼是个门外汉,于是我买了很多钓鱼书,看了很多钓鱼报,从书本到鱼塘边,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我感觉自己在一天天的进步。今年7月26日,我报名参加了沧州市第七届(五市十县)老年运动会钓鱼比赛,竟意外地拿了第一名。个人钓技固然重要,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比赛我是第一次使用了贵公司王永贵老师研制的“伏鲫”鱼饵就拿了一个这么好的名次,所以我想说:是“伏鲫”让我赢得了这场比赛。就在举家为我欢庆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5.
钓鱼人爱聊钓鱼,遇到好此道者,更是收不住地交流个没完。那日钓鱼回来,遇到40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代号)的钓鱼行家张其山老师,又忍不住眉飞色舞侃了一番,末了张老师还兴致勃勃地借去了我的宝贝“经典”——《台湾钓法》。几日后,张老师见到我,说这个台湾钓法挺有意思的,想试试,于是我们约定,大礼拜如天气许可,即潇洒走一回。  相似文献   

6.
张宝泉 《垂钓》2009,(4):23-23
我钓鱼几十年,但真正研究钓鱼却是从十年前学习悬坠钓开始,《垂钓》是我的第一位老师。  相似文献   

7.
海石 《钓鱼》2004,(8):48-48
钓鱼,现时兴拜钓王或钓鱼名人为师。然,我之老师却是《钓鱼》。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钓鱼》2006,(8)
《钓鱼》我的良师益友我是一个铁杆鱼迷,认识《钓鱼》是因为加入了南京“垂钓乐”俱乐部,该俱乐部老板牛春源及夫人钱月娥大姐都是非常热心的钓鱼人。刚开始,牛老板经常组织我参加钓友们的钓鱼活动,但是我每一次都比别人钓得少,甚至是“放空而归”。牛老板见钓友们经常取笑我“瘾大水平低”,就劝我看《钓鱼》杂志,和杂志中的钓友学习钓鱼。就这样,我有了一个无声的老师。这本杂志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我在杂志中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改变了不少钓鱼理念。和钓友外出钓鱼的时候,从来都是多问多学,学习别人的钓鱼经验,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经过一…  相似文献   

9.
邹思全 《钓鱼》2013,(11):18-19
《钓鱼》杂志二十岁了。在这值得庆贺的日子里,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谢谢您,《钓鱼》杂志和编辑老师们,您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您让我有了驰骋的天地,搭起了我和全国各地钓友之间的桥梁,是您让我懂得了悬坠钓法的调整和众多的钓鱼知识,是您  相似文献   

10.
赵利文 《钓鱼》2006,(14):68-68
我是一位《钓鱼》杂志的忠诚读者。《钓鱼》杂志我期期必看,篇篇必读。我最喜欢《竞技风暴》版块里面的《阿牛学钓记》这个栏目,吴世雄老师最近写的如何钓好鲤鱼系列介绍,对我帮助特别大。吴老师在介绍休闲钓鲤鱼的时候,就如何选择钓竿、浮标,如何配备线组,如何配鱼饵,怎样选择  相似文献   

11.
宁夕雨 《钓鱼》2006,(9):42-43
读了《钓鱼》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师傅“程大鱼”》后,不由想起了已故的我的钓鱼老师“戴高手”来。“戴高手”是我们当地钓友们对他钓技高超、品德高尚的赞誉之辞,他的真名叫戴良焱,四川眉山人。我称他老师有三个原因:一、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学教师,无疑该称老师;二、从1962 ̄198  相似文献   

12.
一钩俩鱼     
陈彦斌 《垂钓》2008,8(4):61-61
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个夏日,我和学校的几位老师到一处叫“三家子”的江汊子去钓鱼。  相似文献   

13.
徐建新 《中国钓鱼》2007,(11):77-77
当老师的讲师德,当医生的讲医德。我认为,我们钓鱼人就要讲讲钓德。同时,钓场应该是钓鱼人的乐园,而不应该成为你争我夺的商场。我前几年退休的时候,为了使我的退休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儿子给我订了一份《中国钓鱼》杂志,朋友则送给我一副渔具。这样我便成了钓鱼族的一员。从此,池塘、水库和  相似文献   

14.
《钓鱼》2007,(13)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的山东钓友马建华老师的文章《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我仔细拜读了多遍,也认真学习了该文提到的山东钓友衣善新老师发表在《钓鱼》2006年第3、4、5、6期上的《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系列文章;我对两位钓友都很敬佩,他们勇于探索钓鱼技术,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对马钓友文章的《编者按》的观点和态度深表敬意:在争辩中求共识,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真谛。  相似文献   

15.
如今,写稿与垂钓是我工作之余的两大嗜好。说起钓鱼,10年前我并不会钓,之所以迷恋上钓鱼,不能不感谢我同室而居的那位同事鲍金鹏,也不能不想念我那平生第一次独自垂钓的情景。10年前,我和鲍老师都是单身汉,都是从1987年夏天一道调入县城高级职业中学任教的。他教物理,我教语文,虽同处一室,但却隔行如隔山,在教学上难以有共同语言;而在钓鱼方面,我却聆听了他的不少经验。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他都不停地给我灌输“钓鱼经”,说钓鱼是如何健身、如何能改变性格等等,有时晚上熄灭了电灯,我还能隐隐约约见到他那眉飞色舞、滔滔…  相似文献   

16.
黄强 《中国钓鱼》2005,(11):68-69
十几年前,我在家乡当一名民办教师,每逢一天半的休息日,总是被同校的几位老师相邀一同去钓鱼。  相似文献   

17.
赛后     
陈翔 《中国钓鱼》2000,(6):30-30
’99“龙王杯”钓鱼大赛汉中分区比赛一结束,我就找到几位钓友了解情况,以下是我了解到的关于“鲫鱼2000”使用情况的反映,整理出来与大家交流。 孟守禄:我今年58岁了,爱钓鱼,每年参加钓鱼比赛总有那么几次,参加如此规模的大赛还是第一次,“龙王杯”第一场我用搓饵,两边钓手上鱼比我快,一问才知道他们用的是“龙王恨”公司的2000年新品“鲫鱼2000”拉饵。开赛前“龙王恨”的张仲玉老师专门把此饵做了演示。第二场我按张老师的办法,果然奏效,很好掌握,鲫鱼爱吃,不空竿。最后我终于赶上来,荣获本次大赛第15…  相似文献   

18.
张桂林 《钓鱼》2013,(10):24-25
我在多年的钓鱼过程中,曾经遇到许多难以解开的“谜”。有的谜,后来通过认真阅读《钓鱼》等有关杂志和书籍,并通过向有些钓友请教,从而转变成为自己掌握的钓鱼知识和经验。而有的谜,尽管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但直到现在也还是心中的难以消失的”悬念”,犹如置身迷雾。比如两年前经历的一件事,想通过《钓鱼》杂志,向钓鱼高手们和有关老师请教,以便于尽快解开心中的谜。  相似文献   

19.
郑中杰 《钓鱼》2008,(22):49-49
如果在我还没到内陆钓鱼之前,你问我这是什么鱼,我会大声告诉你,这是一只“草鱼”,以前在台湾从来不知道有这种鱼的存在。还是某次到东莞水库钓鱼之前,听郑博元老师提到我去的水库有赤眼鳟,当时还未见过此鱼,一度以为是“草鱼”。在郑老师的解说之下,才略知此鱼的身分,总而言之,长得像草鱼,眼球上缘将近一半是赤红色,真的怎么看都觉得像是草鱼。  相似文献   

20.
尚立和 《钓鱼》2007,(7S):19-20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的山东钓友马建华老师的文章《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我仔细拜读了多遍,也认真学习了该文提到的山东钓友衣善新老师发表在《钓鱼》2006年第3、4、5、6期上的《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系列文章;我对两位钓友都很敬佩,他们勇于探索钓鱼技术,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对马钓友文章的《编者按》的观点和态度深表敬意:在争辩中求共识,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真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