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轻负担,高质量"是全世界教育界共同追求的目标。"负担"与"质量"之间并没有存在着必然的关联与比例关系,衡量学生学习负担的轻重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尺,要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并非易事。一、搜索"负担"的因子我认为"轻负担"指的是一种合理的负担,或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那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哪些呢?细细想来,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2.
吴雪琴 《成才之路》2010,(1):I0006-I0006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成为一个困扰教育界的客观事实。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呼声也由来已久,然而收效甚微,甚至在多次提倡“减负”之后,有愈演愈烈之势。当然.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单靠学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学校毕竟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这一前提决定学校应该尽可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3.
学生负担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负担,如作业数量多、学习时间长等;另一种是内隐的负担,那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如果将“减负担”“高质量”片面地理解为减少作业量,这本身就是错误和盲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是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实验校,1600多名学生在这里"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以"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著称于市,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很多家长慕名而来,在向阳小学的学区内置业买房,为的就是孩子能够进入向阳小学就读,享受向阳的教育。向阳小学始终以办学生、家长、社会满意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学学生负担很重 ,教育中重智育 ,轻德育、体育和美育 ,德智体美不是全面发展 ;而在智育中又片面地死记硬背 ,追求答考题 ,重高分 ,被动学习 ,甚至使学生厌学 ,不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真正理解、活学活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结果是学生高分低能 ,身体健康受影响 ,视力受损。这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也不利于培养人才。最近教育部明令全国中小学减轻学生负担 ,并定出减轻负担办法 ,这是十分正确的 ,社会上都赞成拥护。过去曾多次号召和明令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 ,但收效甚微。这次各地中小学都千方百计贯彻教育部减轻学生负担的明令…  相似文献   

6.
肖建华 《成才之路》2011,(21):34-35
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们认为,应辩证地看待.学习应该有一定的负担,没有负担,就无学习质量可言,但这绝不意味着提高质量就一定要加重学生负担,也不是减轻负担就降低质数,恰恰相反,减轻负担是为了提高教和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能力素质。对待负担,主要看是否超过学生的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超过了这个“度”,学生的负担就不再是发展的动力,反而阻碍学生的成长,扼杀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有这样的疑惑:提高教学质量似乎就要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就怕影响到教学质量。这是对"轻负高质"的一种误解。百度将"轻负高质"的定义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教得活",到"学得活",使学生学得好,同时不至于负担过重,也就是说,让孩子们作业少,学习质量高。[1]徐志伟从表层、中层、深层三个角度对"轻负高质"进行了分析,认为"轻负高质"教育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  相似文献   

8.
一、减负,真的减了吗?在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何谓“减负”?“所谓‘减负’,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明显目前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存在“超标”的现象。学生因为课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是当前所有教师的一个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对初中科学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首先,轻负担是给学生减轻负担,教师却要加负,教师的加负表现为提高课堂效能,精通教材内容,合理配设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授业素质等.其次,“轻负担”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要恰如其分地给学生设置填充剂,尤其是初中科学,  相似文献   

10.
十多年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称静教院附校)一直潜心于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力图朝着“轻负担、高质量”的方向努力。2008年年初,学校成功申报了上海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效能的研究”,试图通过提高学生完成学业效能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并且把这一研究首先直落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从而产生了后“茶馆式”教学。  相似文献   

11.
思维是智力的关键,能力的核心,求知的催化剂。恩格斯在描述思维时说,它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看书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想学有所得,学能多得,就要思考,多思考,善于思考。学起于思,学成于思。世界著名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是爱思考、多思考、会思考的典范,他的科学成果是他乐思、勤思、善思的结晶。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我们坚信: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思维,这也是教育的最令人欣喜的目标。”(见斯腾伯格:《思维教学》前言)要思———知识的窗户思,即思维、思考,有人说“思考即人生”。思是指对所学知识和身临其境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廖信山 《中国教师》2009,(Z1):534-534
<正>"严禁体罚学生!"这是当今教师当中常用的一句话。特别是当某一位家长因老师处罚学生而在学校闹事之后,学校领导就会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地在大会小会上强调这么一句话:"严禁体罚学生!"我们的家长们也有了一种共识:老师不能体罚我的孩子。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应当感到欣慰。"严禁体罚学生!"成为教  相似文献   

13.
学生“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学校和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减负”,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减负”不是放松质量。“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减负”也是提高质量的需要,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轻负担,高效益。有少数教师认为,现在强调学生“减负”,质量可以放松了。这是对“减负”的片面认识,是一种通过加重学生负担来提高质量的不健康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注意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眼点在“过重”二字上。学生负担要有,但不能过重,现…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也是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所谓学生负担过重是指学生伴随学习活动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体验,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总是高于学生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所以学习负担总是客观存在的。学习负担的减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不是让学生没有负担,也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业的要求,降低教学质量。因为教育的目的是要给予学生能够终身受用的东西,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因此,我们对学习负担应做具体的分析,不能把负担简单的看作是消极的东西,实际上,一定的合理的负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但是负担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不再是学生进步的动力,而是影响甚至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阻力了。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有辩证法思想;需要正确认识传统学校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需要接纳多元的教育价值观念体系;需要冷静地分析升学率问题以及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我们不忍心学校教育老是停留在应试教育方法上,但在教育思想方法体系所形成的连续塔级结构中,素质教育方法和应试教育方法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素质教育不能拒绝记忆能力和量化评价思想;考试和素质教育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开始,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教育内部可以有许多作为,比如教材设计、试题编写、降低考试难度、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效果等。  相似文献   

16.
一、缺失的不仅仅是“负担” 当前,身心俱疲的学生,压力重重的教师,饱受指责的教学,以至不堪重负的教育,都使得“负担”成为一个现实性的持久的教育话题。多年来,教育一直在减负,特别是学生的课业负担、精神负担等,可谓减了又减。而事实是,时至今日,并没有看到学生能够真正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投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学生的课业负担、精神负担到底减轻了多少,或许并不只有学生才有感受。那么,缘何又要寻找“负担”呢?还嫌“负担”不够吗?还是有所谓的此“负担”非彼“负担”呢?  相似文献   

17.
据《重庆晨报》2004年10月31日报道:重庆江北建新中学初三年级的近200名学生拒绝进校,他们集体站在江北家乐福门口,抗议学校要求他们周末补课。学校不顾学生承受能力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背离了教育的宗旨,学校为什么敢在禁补令颁布后顶风违规补课?笔者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在加重学生的负担?”。是学校,是家长,还是社会?  相似文献   

18.
费金元 《考试周刊》2009,(49):207-207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今天的学校教育,既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殷日太 《考试周刊》2013,(29):70-70
<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应该有一定的学业负担,没有负担就没有学习质量可言。但这绝不意味着要提高质量就一定要加重学生负担,也绝不是减轻负担就会降低质量。减轻负担,主要是减轻超过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其身心所能承受限度的学业负担。如果学生的学业负担超过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那么就会扼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失去发展的动力和创造的活力,从而降低他们的  相似文献   

20.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就是要优化课堂教学,向45分钟的课堂要质量。笔者认为"板块式"的主题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很好的优势。本文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论及"板块式"主题教学的必要性、创新性、多变性和可行性。"板块式"的主题教学是实现高中语文课堂"轻负担高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