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奶牛科学养殖底下是西藏奶牛养殖业中最突出的问题当前西藏各地区从内地引进高产奶牛或进行黄牛改良,西藏的奶牛品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区饲草料严重不足,精饲料价格过高,导致奶牛各生长阶段营养不良,直接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通过混合饲料调制,可以全面提高奶牛科学养殖水平,促进奶牛养殖发展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日前我国农户饲养的奶牛占全国总存栏数的90%以上,但是由于农户的奶牛养殖技术较低,所以整个奶业行业仍存在现代化程度不高、总体技术水平落后、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科技入户普及率低、奶农质量安全卫生意识薄弱等问题。奶牛传统养殖小、散、低的状况,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迫切要求向奶牛饲养规模化、现代化转化,在这种趋势下,奶牛小区应运而生。它是我国广大农区散养奶牛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向发展的必要过渡形式,也是在现有条件下转变散养奶牛饲养方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青贮饲料作为一种有效保存饲料营养的加工方式,近年来在西藏养殖规模较大的奶牛场、育肥牛场有所应用。然而西藏多数家庭还处在2-5头奶牛粗放的传统饲养模式,由于受规模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个体养殖户虽然意识到青贮饲料的好处,却很少制作和使用青贮饲料,致使养殖成本偏高而效益低下。笔者推荐的袋装青贮法和捆扎包膜青贮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使用灵活等优点,非常适合广大的农村中小养殖户使用。  相似文献   

4.
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立项的星火项目,该项引进适应西藏当地气候、具有良好生产性能的中国荷斯坦和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运用现代生物"冻配"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在项目区黄牛改良技术成果转化推广、饲草料的种植、科学饲养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良杂交后代牛,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科技含量,同时,加大对基层黄牛改良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科技培训力度,扩大良种奶牛养殖示范户和生产专业户,积极推进项目区黄牛改良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区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较充足的奶源作保障,促使奶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优势产业,为农牧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奶牛生产集约化管理程度的提高,对饲养管理的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外部条件的好坏和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我们传统的奶牛饲养管理中的饲料利用,都是将粗、精饲料分别配制与单品种饲喂,存在着高产牛的干物质进食不足导致产奶量低。特别是产后一段发生代谢病与前胃疾病增多;其次由于牛的“偏嗜性”和人的“偏爱性”造成精料或粗料进食过多或粗精料的比例不协调,导致养分摄食量不平衡带来的营养性代谢病增加,同时也造成饲料的浪费。所以我们以此为鉴,要结合传统工艺的长处,弥补传统饲喂方法的不足,要以牛的养分需要量和进食量为依据,参照牛群体重,产奶量,乳脂率以及各种饲料的化学成分,营养含量,干物质量的比例计算出每日每头牛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于营养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增加,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牛奶生产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奶牛的饲养数量也在以往的规模上呈现大规模的增加。所以,我国的奶牛的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多,奶牛酮病就是其中的情况之一。因此,本文着重的对这一疾病进行探讨,提出本人的一些治疗建议和意见,目的是加强对这一疾病的治疗,尽最大的可能达到该疾病的治愈。挽回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保证我国的奶产品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段德寅 《科技通报》1997,13(3):162-166
对湘西南山地奶牛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热应激对奶牛采食量、生产性能、产奶量、乳制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环境控制,饲料饲养管理等抗热应激的措施。在炎热的夏季,特别是在遭受热应激的情况下,奶牛的产奶量常常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广东这样的亚热带地区,7~8月份分娩的奶牛产奶量要比12~1月低25~38%。冬季分娩的奶牛,80%的峰值产奶量的持续时间达到6个月,而夏季只有64%峰值产奶量能持续6个月。高温高湿环境导致奶牛群生产水平大幅下滑。环境温度10.O℃,产奶量为100%,15.6℃时产奶量为98.4%,350c时,产奶量为42%。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未经切短的农作物秸秆在饲喂奶牛时,由于其纤维素含量较高、适口性差,造成了奶牛采食量及消化率的下降,从而影响了奶牛的产奶性能及乳品质。本试验设计3个处理,分别为A组,"长草"(切短)+配合精料;B组,"长草"不处理(不切短)+配合精料;C组为对照组,常规饲养;测定了各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率并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长草短喂"技术与常规饲养相比可提高奶牛日产奶量28.38%(P0.05),延长泌乳高峰期28天,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提高0.25和0.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奶牛产业的发展,饲养的集约化,以及人们对奶牛生产性能期望值的提高,奶牛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的发生率日益升高,使乳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危害奶牛业的发展。本文就酒精阳性乳患牛体内自由基代谢特点进行阐述,旨在从自由基代谢与损伤的角度对酒精阳性乳的发生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内蒙古奶牛养殖业技术效率问题,运用参数法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通过对全区散养、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的养殖户2004年~2013年10年面板数据分析,实证得出,内蒙古自治区奶牛养殖业技术效率TE基本处于前沿面上,养殖业规模效应在技术效率方面体现不明显。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根本的问题是依赖技术进步提升产业前沿面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2.
科技信息     
"个性化配餐"可使奶牛提高产奶量10%在饲喂相同每日饲料总量(日粮)的情况下,采用产奶代谢蛋白调控技术饲养的奶牛比普通奶牛提高产奶量10%以上。日前,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该项新技术通过专家组鉴定。调控技术即在满足奶牛日粮蛋白的前提下,为不  相似文献   

13.
在饲喂相同每日饲料总量(日粮)的情况下,采用产奶代谢蛋白调控技术饲养的奶牛比普通奶牛提高产奶量10%以上。目前,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该项新技术通过专家组鉴定。  相似文献   

14.
饲草料是发展奶牛业的物质基础,科学地配合饲料对提高奶牛生产起主要作用,国外已采用科学饲料配方养奶牛,国内许多单位也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饲料配方。  相似文献   

15.
奶牛的体况评分(BodyConditionScoring,简称BCS)通过数字化评定反映了奶牛体内所贮备的脂肪量或能量水平,是评价奶牛饲养效果好坏、营养代谢正常与否的标志,也是奶牛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是奶牛场饲养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科学、经济、实用、易掌握的工具。主要对奶牛体况评分的评分标准、时间、方法步骤、不同生理或泌乳阶段的理想体况以及应用体况评分监控、预防奶牛疾病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奶牛的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ing,简称BCS)通过数字化评定反映了奶牛体内所贮备的脂肪量或能量水平,是评价奶牛饲养效果好坏、营养代谢正常与否的标志,也是奶牛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是奶牛场饲养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科学、经济、实用、易掌握的工具。主要对奶牛体况评分的评分标准、时间、方法步骤、不同生理或泌乳阶段的理想体况以及应用体况评分监控、预防奶牛疾病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奶牛的营养调控关系着奶牛的健康生长,为了保证牛奶的产量,需要观察奶牛日粮中有效中性洗涤纤维水平的变化,还要分析日粮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即奶牛咀嚼活动情况。物理中性洗涤纤维的英文缩写是pe NDF,研究与分析pe NDF对奶牛营养调控,需要从奶牛对日粮的咀嚼情况、采食量以及消化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才能保证奶牛每天摄入营养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8.
廖俊国 《资源科学》1995,17(6):68-72
西藏是我国的高寒农业区,也是世界农业地理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本文分析了西藏农业生产条件,并从西藏农业生产特点出发,通过西藏农业生产的经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以探讨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中经济管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奶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节粮型、经济型的高效产业。大城市郊区奶牛饲养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必须向技术集成、高投入、高产出方向发展;作为首善之地的北京,必须向高效、优质、示范的现代化养牛方向发展。然而,传统的奶牛饲养理念滞后于奶牛饲养业的发展,走的是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老路,在饲养工艺和技术上相对滞后,在饲养理念上相对保守,成为制约奶牛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西藏畜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品种资源保护、高原缺氧适应机理、繁殖技术、草地改良与饲料研究等作为畜牧学优先研究领域;以几种危害较大的动物疫病如口蹄疫、新城疫、布氏杆菌病、牦牛大肠杆菌病等的检测、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作为兽医学的优先领域。认为结合内地的科技与资金优势及西藏的资源优势,开展合作研究,是提高西藏畜牧业科技水平、促进西藏畜牧业发展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