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一,“教师是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一切教学活动围绕“五心”: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而开展。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①教师讲,学生听。信息交流单向传输;②教师单独拥有权力,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被动学习;③教学以知识传输为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教师关注不够;④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都由教师决定,学生的任务和职责就是彻底“应试”和接受评定。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的传统历史教学,是指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中心位置,是知识的发送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知识的接受者。千百年来,历史教师就是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以课本为媒介传授历史知识。而历史学科的教学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是过去了的人和事的再现。即使历史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知识,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不可能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3.
语文知识是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基础和凭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在课程改革中不仅不能贬低语文知识传授的作用和价值,而且应该在加强和改革知识传授上下大功夫.对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语文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仍停留在低层次上,缺乏对"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说得极端一点,就是把"教育"浅化为、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语文知识的概念仍停留在过去的静态知识范畴里,一提语文知识人们的头脑中立即就是"字、词、句、篇"这些在语文课程与教学场上来回奔跑的超龄运动员,而对语文知识的攻击也停留在对这些陈旧的语文知识上.  相似文献   

4.
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束缚,不少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偏向知识,忽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综合素质与能力欠缺,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一、唤醒主体自觉性,培养自学能力在素质教育中,发展性是基本特点,即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与发展能力,由传授知识向"启迪心智、引发潜能、增强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为了提高升学率,很多语文教师都不得不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而展开教学。教师整日忙于研究中考题型,寻找教学"捷径",期待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填鸭式"地传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究竟该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呢?  相似文献   

6.
陈颖 《教师》2021,(8):15-16
中职语文在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水平考试这种新形势下,教师要正视中职教学的现状,以学业水平考试为抓手,认真研讨考纲,立足文本,夯实基础,把写作教学作为日常教学重要的一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学习和复习的方法,让学生有的放矢,自觉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依据量力而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既教会学生语言文字又教学生做人 ,作为一堂具体的语文课应明确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又把握思想教育审美、熏陶的情意领域的目标 ,达到实在、具体、高效的“跳摘挑子”的目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如把一个结果直接交给学生就是把知识变成了一种产品 ,教师交给学生接纳 ,这样的教学虽然考试时能正确答出 ,而内容、题型一变 ,就答不出或说错 ,因为他未掌握发现问题方法。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必须努力探索教学的艺术 ,将“巧妙灵活”的教法炉火纯青地运用 ,以此达到善教的目的。善教应以兴趣为先导 ,以知识为工具 ,…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教师就是"教教材",也就是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教学模式的单项"培养"学生的教学活动,强调预设与封闭,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探究性历史教学强调的就是"用教材教",教学过程的中心既不单纯是学生也不单纯是教师,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中心人物,从教与学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出发去探讨历史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课文的讲解,教师是在教课本,只关心考试中出现的知识,而未能将教学与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致使语文课枯燥无味,缺乏生活的乐趣。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师单向地对学生灌输知识,传授知识,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使得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简单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刻板,缺乏创造性,可能学生考试时会考出很高的分数,  相似文献   

11.
以前,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本内容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与国家要求的培养目标错位,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考试分数成为学习好坏的唯一评价标准,分数也是评价老师教学成绩的唯一依据。因此,教师为学生考出好成绩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课堂上学生是被动学习,显得沉闷,没有生气。这样,  相似文献   

12.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历史教育的艺术同样如此。有效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学会思考,培养情感,获得一生受益的思想。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考虑到"传授知识""服务考试”.这是很片面的,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有更长远的目标,要考虑服务学生的人生。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服务人生”的思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3.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较为熟悉。以学生"能做某事"为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合理采取"任务型"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们的物理教学一直受着考试指挥棒的指引,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严密的思维训练,纷繁的题海大战,物理课堂就是“智育”的强大阵地。教师和学生都为对付考试而机械地忙碌,课堂教学沉闷,缺乏生机,难以呼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和不断探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中学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中的问题意识,与当前社会、学校等对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选定一个问题,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考试,教师也只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钟鸿 《小学生》2011,(4):42-43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传授知识,而学生就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是注入式的教学思想,机械的教学方法所导致的结果。这样一来,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把教师的单纯的“教”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的“学”。  相似文献   

17.
曾子有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一名教师,我把它稍微修改一下:"吾日三省吾教:为生谋而不尽乎?与同学交而不信乎?授不省乎?"意思就是:教师每天需要再三反思自己的教学,为学生谋划教学是否尽力?与同学交往是否守信?传授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19.
张艳 《教育教学论坛》2012,(19):139-140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科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最重要的依托和媒介就是教师的语言。因此,教师的语言便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是铺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桥梁"。本文拟从历史课堂的语言艺术来谈教学。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历史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历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高校历史教师应该针对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历史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引导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结合当地文物资源开展田野性实践教学活动,将应试考试转变为能力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