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试题中经常出现非常规表现型分离比,如12:3:1、9:7、13:3、9:3:4、9:6:1等,其实他们都是由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所致,但其遗传实质不变,仍符合A_B_:A_bb:aaB_:aabb:9:3:3:1孟德尔分离比.能敏锐地看出它们是新情境下自由组合定律的灵活应用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下面结...  相似文献   

2.
<正>遗传学知识是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之一,特别是自由组合定律在高考试题中涉及面广、难度大、分值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以两对等位基因为例,正常情况下F_1自交后代的遗传分离比为9:3:3:1,测交比例为1:1:1:1。但由于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孟德尔遗传分离比9:3:3:1常被修饰,出现异常情况,测交  相似文献   

3.
在考查遗传规律有关知识的练习题中,有一类习题要求以F_1表现型的数量比,推断亲代基因型,其推断方法可归纳如下。一、“单推双加”法此类习题要运用遗传规律所得出的分离比,推断亲代基因型。 1、如研究一对性状(DD,dd),推断依据有三种。①F_1表型比为:显性:隐性=3:1,亲代基因型为:Dd×Dd;②F_1表型比为: 显性:隐性=1:1,属测交结果,亲代基因型为:Dd×dd;③F_1表型比是:  相似文献   

4.
孟德尔在对豌豆性状的遗传研究中发现,具有两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二代4种表现型之比为9:3:3:1。然而生物的性状往往受多对基因及环境的制约。由于基因产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并不一定都呈现9:3:3:1,常见的变式有9:6:1;12:3:1;9:3:4;9:7;13:3;15:1等。近几年这些常见的变式比屡屡在高考题中出现,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下面以2009年高考相关的的试题为例,作一解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9:3:3:1是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率,但它还有许多特殊的变式,如9:7、9:6:1、9:3:4等。近年来许多调研测试题、部分省市的高考试题中都会涉及这些变式,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都感觉相对困难。本文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来解析这些变式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选取纯种残翅果蝇和纯种小翅果蝇作亲本,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F1自交,观察F2的翅型种类和性别.结果表明:(1)正交组合的F1果蝇无论雌雄皆为长翅,F2果蝇长翅∶小翅∶残翅接近于9∶3∶4,且小翅全为雄蝇.(2)反交组合的F1果蝇中,长翅全为雌蝇,小翅全为雄蝇,而F2果蝇的长翅∶小翅∶残翅接近于6∶6∶4,且各翅型雌雄蝇各占1/2.结论:果蝇翅型基因互作类型为隐性上位,正反交F2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7.
由盂德尔定律可知,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相对性状不同的双亲杂交,F2代的分离比率分别为3:1和9:3:3:1,但由于某些特殊基因的影响,常常导致传统的盂德尔比率发生变更,即盂德尔比率被修饰。  相似文献   

8.
一、仔细审题: 1.基因的分离规律:只有一对相对性状;或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或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有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或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或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3.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有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完全连锁遗传,两多两少是不完全连锁遗传;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是显隐分别连锁遗传,反之为显隐连锁遗传。  相似文献   

9.
尹鹏 《考试》2009,(11)
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当后代的比例是1:1时,一般为测交。当后代的分离比为3:1时,则亲本必为显性性状,且亲本都为杂合体;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当后代的比例为1:1:1:1时,一般为测交,而当出现9:3:3:1时,则亲本必为双显性性状,且亲本必为双杂合体。上述分离比  相似文献   

10.
王桂华 《新高考》2009,(12):54-56
近几年各地的模拟题和高考题不再直接考查F2的9:3:3:1,而是对其进行变形,充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以及灵活应用的能力。学生对教材中9:3:3:1掌握的比较熟悉,对数据的运用处理也比较熟练。但对于该比例的变形问题的解决还是有畏难情绪,常常出现差错。实际上该类题有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这类题常见的变式比也就是12:3:1;9:6:1;9:3:4;15:1;13:3;9:7等形式。  相似文献   

11.
<正>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高考对遗传基本定律的考查,历来是一个重点。其中,对F_2特殊性状分离比的考查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高考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变通能力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F_2特殊性状分离比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仅供参考。1自由组合定律"变式题"类型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孟德尔比例,称为基因互作。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中,杂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  相似文献   

12.
徐波  王金菊 《生物学教学》2007,32(12):40-41
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解释了许许多多的生物遗传现象,使人们在某些方面的模糊认识豁然明朗,然而也有些现象不完全符合孟德尔等人的解释。1基因抑制现象有的基因本身不能独立地表现表型效应,但可以抑制其它非等位基因的表达作用,导致孟德尔比率被修饰。例:控制蚕黄色茧基因(Y)对白色茧基因(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的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A.3∶1 B.13∶3 C.1∶1 D.15∶1答案…  相似文献   

13.
<正>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所得F1代自交性状分离比为3∶1,测交性状分离比为1:1。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1代自交所得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这些性状分离比只是在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情况下成立的。自交或测交如果符合这些比例就可以判断遵循相应定律,如果不符合则是否能得出不遵循相应定律呢?例1: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  相似文献   

1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相似形一章的重点,现举例说明它在中考解题中的应用.例1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为2:3,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A)4:9;(B)2:3;(C)(D)2:5(1994年北京市中考题)例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1:4,那么它们的相似比是_.(94年上海市中考题)分析例1是应用(K为相似比),应选(A).例2是应用应例3把一个三角形变成和它相似的三角形,如果边长扩大为原来的9倍,则面积扩大为原来的倍.(94年福建五地市中考题)解由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应填81.例4如图1,M、N分别是…  相似文献   

15.
1 两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的异常分离比遗传现象 某些生物的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在遗传的时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是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却出现了很多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如9:3:4、15:1、9:7、9:6:1等.分析这些比例,会发现比例中数字之和仍然为16,这也验证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具体各种情况分析见表1.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黄冈市选拔赛试题的第9题: 如图1,点A,C在反比例函数y=x^-√3(x〈0)的图象上,  相似文献   

17.
黄子容 《广西教育》2012,(18):87-88
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一般来说,当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时,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但在许多高考遗传题中,F2的表现型和比例出现了很多变更,如表现型为两种或三种,比例为15:1或9:4:3等,怎么会这样呢?原来基因与性状之间不全是一对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 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6 B.+1 C.+3 D.0 2.硫与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S、Na3SO3和H2O,此反应中被氧化的硫与被还原的硫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量比为1:2 B.质量比为1:1 C.物质的量比为2:1 D:密度比为2:1 3.在3BrF3+5H2O=HBrO3+Br2+9HF+O2↑中,若有5mol水做还原剂时,被水还原  相似文献   

19.
<正>表观遗传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变化而改变生物表型的机制,并且这种改变可以遗传给子代。表观遗传的调控机制包括多种方式,图1主要介绍其中的3种: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图1中显示乙酰化和甲基化修饰)和非编码RNA介导的调控。3种修饰的关系如图1所示,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而非编码RNA则通过介导染色体重塑、RNA干扰等多种方式调控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正>1试题某一质粒载体如图1所示,外源DNA插入到Amp~r或Tet~r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Ⅰ酶切后,与用BamHⅠ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有的被转化。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3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回答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