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现阶段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模式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身心”二元论的离身认知理论的传统培养模式制约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制度性因素与全面乡村振兴和新型职业农民自我发展相脱节,需要从“身心二元论到身心一元论”转变;结合“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案例调查,梳理当前离身培养模式困境,并在具身认知理论下指导建立具身化的教学支持服务,构建涉身式的教学评价,生成具身型网络学习空间,形成具身化的师生关系,进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未来路径选择,是我国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宏伟计划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传统认知科学的身心二元观点在面对人的复杂认知时产生了教学的离身困境,即教学观念的离身性、教学设计的预设性、教学环境的封闭性三重困境。文章以国内外具身认知思想下的认知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梳理,从现象学、生物学、技术学三个视角的研究实例中归纳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特征,进而提出教学应从体验性具身技术开发、生成性具身课程设计、交互式环境构建三个维度促进认知科学的具身转向。  相似文献   

3.
具身认知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具身,即认知的身体性、体验性、环境性和生成性。而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离身,出现师德教育遮蔽身体主体、知识学习剥离身体体验、专业能力训练脱离现实情境、自我发展能力缺乏开放的生成机制等问题。省属师范大学针对教师培养过程中的离身问题,形成了“身体”转向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养成新路径:师德教育具身,凸显身体主体;专业知识学习具身,注重身体体验;专业能力培训具身,重视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自我发展能力养成具身,着力构筑开放.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然而,由于受到离身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束缚身体,忽略儿童认知的具身性;脱离环境,忽略儿童认知的环境性;互动不足,忽略儿童认知的生成性等问题。基于此,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预设生成性的教学目标、兼顾具身性的教学主体、构建情境性的教学内容、创设动态性的教学环境和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路径来改善以上问题,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8,(36):136-138
具身认知理论主张身体为认知主体,注重身体体验和情境互动生成所产生的认知。而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认识,具身认知理论的提出无疑给教学提供了改进的新方向。从该理论视角看,当前的历史教学表现出一定的"离身":忽视身体在课堂上的表达作用、缺乏身体与历史环境的互动、教学内容缺乏贴近学生生活的"人"、缺乏对具体身体的关照。基于这一理论,可对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优化,包括改变教师观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身体和环境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的核心作用,具有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特征。目前教师职后培训走向了离身困境,表现为培训目标离身化、培训内容忽视参训者实际需求、培训方式采用"填鸭式"讲授、培训地点去情境化。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开展教师职后培训,应坚持培训涉身化,强调"全人参与";培训情境化,增强"互动体验";培训生成化,凸显"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揭示了传统认知的重要缺陷——对个体身体的忽视,突出了认知的涉身性、体验性与环境性特点。根据具身认知生成的路径,可以分为实感具身、实境具身和离线具身。此为教学带来新的启示:从纯粹大脑认知的传统教学转到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师生互动的身心融合为生成式学习达成了路径,情境教学则为加强身心体验的重要教学方式,消除对学生和教师身体束缚的负性具身效应。具身认知观还为教育教学评估提供了体验性、参与性与生成性的评估思路。  相似文献   

8.
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具身认知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具身认知理论学习过程中应将身体经验和认知形成融合在一起,帮助学习者感知环境知识。因此,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实际生活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引入实践教学活动,促使社区教育课堂更具吸引力。基于此,从具身认知理论内涵入手,分析了具身认知知识层级结构理论以及影响要素,阐述了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的“离身”形态,并对具身认知理念下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提供了几点建议,旨在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具身认知思想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首先从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面临的“离身”困境出发,解释了具身认知与劳动教育的适切性;而后从“关于具身”“通过具身”“为了具身”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具身认知视角的劳动教育内涵;最后指出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选择与组织劳动教育内容促成身心合一;融合各种教育活动指向身心统合;创设多重劳动教育环境达到身临其境;重视体验劳动教育过程实现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0.
杨静 《教育探索》2021,(1):52-56
认知理论经历了由传统身心二分的离身认知到身心统一的具身认知的发展历程。具身认知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具身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等三点。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学校德育也经历着由离身德育向具身德育的转变。在离身德育中,学校德育缺乏对"人"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在德育过程中被忽视,出现学生身体参与度低、德育方法缺乏互动生成、德育情境创设不合理等现实困境。具身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新转向,对还原道德教育的本真、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具身认知开展学校德育,应牢固树立具身的德育理念;让学生的身体和生活经验回归道德教育;采用动态生成的德育方法;创设贴合学生经验与实际生活的德育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