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前我国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现有教育模式已经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场适应有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部分院校虽有相应的理论框架,但受师资及教学资源限制未真正落实;另外很多高职院校将重点放在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上,未能真正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临两难抉择。高职院校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落实校企合作工作,建立专业机构并提供相应组织保障机制,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素质并调整未来规划,使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效果,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建设一支专业、高效、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整体就业竞争力,是我省众多高职院校都要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胜任力问卷,通过重要性分析、均值排序、因素分析、信效度验证,最终构建以工作态度、知识储备、身心特征、教学能力等四大维度为主的职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此为同类职业院校选拔、评鉴、提升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拓展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规划意识不强、所作规划过于理想化等缺点,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成功机会,降低学生的离职率和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做到全程化、系统化、全员化,转变大学生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文章在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主要内容和原则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大学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生群体的择业取向的多元化、个性化,决定了学生的教育也应向多元化及个性化方向进程。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生教育的中心要素,其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渗透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此同时,个性化辅导思想的提出,也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指明方向,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方式的更加完善。对此,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辅导的特性,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辅导的价值性,提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辅导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些职业人才来说,高职院校的学习通常都是其最后一次统一的在校学习机会。多数高职院校在安排不同专业课程时,都会为学生安排一个学期或者是一定数量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其对未来工作能有深刻的认识以及明确的规划。对于近年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说,教师需要根据“三全育人”的理念进行改革,从而才能实现全方位育人。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并提出对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整个阶段进行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全方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平台的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近百年,相比之下,在我国的起步则较晚。高职教育处于普通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之间,层次特殊,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日益显著。本文对河南省几所南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呼吁社会和学校提高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帮助高职学生实现自身职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22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普遍高于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初三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低于初一和初二,快乐感、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初中生学生的社会支持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会支持在性别和年级上没差异;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除社会支持各维度与环境满意、消极情感无明显相关外,社会支持中的各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许多问题.以我院为案例,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老师进行访谈,从师资队伍、测评工具、职业生涯档案、社会实践、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是关系到辅导员职业成长与院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辅导员自我管理与院校辅导两个层面.加强并推动职业生涯管理,能够切实推动辅导员职业发展,调动辅导员参与学生管理、教育、组织等事务性工作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帮助辅导员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使高职教育切实满足时代发展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顾准,中国当代思想家。在20世纪的家国忧患之中,他总能坚定与冷静下来,一心向学,执着坚韧地追求真理;历史的发生,自身的经历,数千年文化的积淀,于顾准都是学习的资料,思考的养分;数十年特殊的人生际遇,使他得以在一个独特的视角,操起冷冰冰的解剖刀剖析当代历史,用鲜血做墨水的笔杆子书写自己的思想。学习对于顾准来说,是谋生的手段,工作的方法,对人生苦难的救赎和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帮助大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就业的盲目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途径。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通过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大学生合理进行生涯规划,增强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论述教师职业发展模型及影响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探讨其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杜甫一生授官四次,贬官一次,罢官一次。杜甫第一次授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是在天宝十四载十月,其授官原因是他献《三大礼赋》而被玄宗所赏,命中书门下试文取得了献赋出身之故,是由吏部注授的。至德二载四月,杜甫从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城逃至肃宗的行在凤翔,五月,由胄曹参军提升为左拾遗,这是他第二次授官,是由中书门下敕授的。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房琯之党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是中书门下以敕书形式贬谪的。乾元二年九月,杜甫因一任四考已满,便被吏部罢官停秩,开始了其流浪生活。广德元年十二月,杜甫在梓州,由严武举荐,被中书门下敕授为京兆府功曹参军,但他却未赴任。这是他第三次授官。广德二年夏秋之交,杜甫在成都被严武聘为剑南东西川节度参谋。十二月,又因严武举荐被中书门下制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这是他第四次授官。从此,他就以工部员外郎为其前资官漂泊而终。  相似文献   

15.
秘书对保障整个组织工作的顺利运作乃至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做一个合格秘书,如何使自己在秘书这个岗位上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应明白秘书不仅是特殊管理者、决策者的领跑员,而且还是决策者的“替罪羊”,要不计较得失、时时处处为决策者着想;其次要考虑秘书是个压力很大的工作,自己的性格是否合适从事这项职业,然后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6.
生涯适应力是个体应对生涯中任务、问题、转折时的心理资源,是生涯构建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以往的研究总体上支持了生涯适应力存在性别差异这一结论:国内研究发现男性生涯自信水平显著高于女性,这可能是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国外研究部分则支持了女性生涯适应力高于男性,但这一论断仍待验证。今后的研究有必要更多地关注女性生涯适应力的发展特点,并提供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职业指导的深度广度渐次加大,结合国内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现状,高校应加强科学化研究工作、构筑多元化师资力量、打造层次化课程体系、搭建常态化保障平台,建设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辅导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了解职业环境,明确生涯发展目标,并通过自我概念的实践来实现生涯发展的过程。本文从舒伯的生涯发展论视角分析高校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生涯咨询辅导和各类测评工具的应用、生涯档案的建立和生涯成熟度的改善,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以人就事"的动态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在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职业定位,求职过程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呈现诸多不适应问题,粗放型的职业指导已满足不了职业指导工作的需求。采用何种有效的方式开展职业指导,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根据社会现实情况,结合求职者自身实际,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工作是必然的选择。由于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思想理念的偏差、内容体系的不完整、师资队伍的不健全以及工作形式的不灵活等原因,造成高校职业指导缺乏精细化,形式主义现象严重,效果不佳。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需要分步骤有层次地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实施个性化服务,完善师资队伍,拓宽工作渠道,建设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20.
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影响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因素,对造成运动员就业难的社会因素、体育管理因素和运动员个人因素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提出对运动员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是解决运动员就业难及确保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