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环境教育的人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展开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环境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教育本身,而且蕴涵着重要的人学价值:环境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强化环境忧患意识 探索环境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环境问题已成为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全球性问题。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跨入新世纪必须持有的入场券。因此,探索环境教育路子,树立环境观念,增强环境意识,是中学地理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实现从知识传授向意识培养和素质提高转变为根本,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造就适应新世纪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新一代。 二、环境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地理环境教…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的战略方针,人们更加关注科技、关注教育、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环境.加强环境意识的培养。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相似文献   

4.
全球的环境危机促使人类倡导环境教育,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高环境意识。化学贯穿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依靠化学。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目标、原则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个新生事物,包括肩负人类文明传播使命的教师在内,很多人对之实施的必要性不甚了了,作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心得,就基础教育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策略浅析几点想法。一、从人类环境观的转变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无论是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摸块,都是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并以此为主线来构建、拓展和编排课程。可以说,高中地理新课程为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承担了环境教育中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深入挖掘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教育因素,选好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并指导与规范自己的行为.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相似文献   

7.
全球的环境危机促使人类倡导环境教育,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高环境意识.化学贯穿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依靠化学.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目标、原则与途径.高中化学环境教育环境危机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工业的迅猛发展,从而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作为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受到了无情的污染和破坏——全球  相似文献   

8.
田青 《学科教育》2004,(8):7-11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球环境长期没能受到人类应有的尊重与爱护,导致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而危机的解决,需要人类对现行生产与生活方式全面地反思并进行根本性地改变。教育作为转变思想的工具。其作用无可替代。环境教育被看好能承担这样的任务促进这种转变,但30年来的环境教育却被认为是场失败的革新。是现代教育助长了当今的环境问题。成为不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者”。在我们目前的状况下。可持续发展教育可能是回到那些内在自由、进步的价值观的惟一途径,这些价值观曾经是我们教育系统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将要改变的教育模式的关键。这种教育模式和社会经济组织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暗含的思想是相和谐的。主流教育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深深地根植于环境教育之中。目前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还未完善,尚处在探索阶段。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环境教育正在和当前的整体教育改革结合起来,推动我国教育的生态化或绿色化。使教育成为促进和支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9.
高一地理新教材环境教育内容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环境与发展三部分组成,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线索,内容结构合理清晰、环境教育目标明确。  相似文献   

10.
李伟 《林区教学》2010,(9):94-96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必然涉及环境教育,而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必须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保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地球村”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人类之爱,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建设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中外环境教育研究之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教育从最初被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程,其概念也从了解关于生物和自然界的知识到处理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教育,再到强调全球视角和可持续发展,经历了多次演变。环境教育的彤武大致有基础环境教育、大学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和民间环境教育等几种。这些形式各有各的独特功能,同时各自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真正克服这些问题,除了需要我们从上到下的广泛努力之外,还需要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的关键环节,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从认识到参与的中介和桥梁.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含义及环境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着笔,分析了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推进环境教育的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教育领域。梳理和揭示环境教育的内涵,以环境教育发展的自觉程度为标尺探讨和分析了环境教育的缘起、发展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面向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后,面对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以培养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为目的的环境教育从无到有,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国际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进入90年代后,随着人们对环境与发展关系问题的关注,环境教育理念出现了新的取向,即环境教育要面向可持续发展,全面培养受教育者的环境与发展的价值观,从而使未来公民以较高环境素质走向21世纪,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有效手段。环境教育中渗透环境伦理观教育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将爱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作为日常的行为准则与操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战略是可持续发展观,教育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就是环境教育.文章主要从班主任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提出开展这项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环境教育是我国环境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环境教育的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环境知识技能、环境意识、环境规范,并且中学和小学环境教育内容应该各有侧重,形成系统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environmental ethics can have great relevance for environmental ethical content analyse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It is based on a critique that exist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does not reflect the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ethical theories. Accordingly, we suggest an alternative and more nuanced environmental ethical conceptual framework divided into Value-oriented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Relation-oriented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present two pragmatic schedules for analyses of the value and relation contents of e.g. classroom conversations, textbooks and policy documents. This framework draws on a comparative reading of some 30 key books and 20 key articles in academic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and reflects main traits in environmental ethics from the early 1970s to the present day.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通过环境教育增强人的环保意识 ,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小学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国内外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教育途径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Higher Education Policy》2002,15(2):187-195
The Philippines is one of the signatories to the historic Agenda 21 and was the first country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en years after Rio, global society is again confronted with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 concept,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has improved the lives of peopl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ultur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ss initiatives through which tertiary education has helped bring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hilippines. It posits tha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happen it must take root in the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es of society, a task in which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efforts of two national network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twork of the Philippines, Inc. (EENP) and the Philippine Association of Tertiary Leve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PATLEPAM). Both advocate the integr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chool curricula as well as in campus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t also examines the efforts of one institution, Miriam College, to integra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its programs as part of its mission and commitment to produce a genuine “steward of cre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