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华德福教育提倡善、美、真的教育,教育应与人的天性合作,促进个体身、心、灵的和谐发展;该教育体系主张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共同做事,使个体能够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并与社会和谐相处。华德福学校与自然融为一体、环境友好,学生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在向自然环境学习的过程中与之和谐相处,环境也因之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长期的发展战略.职业学校全面开展环境教育,培养环保意识,树立人、自然与环境和谐发展思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道德观,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金娜  智力 《辽宁教育》2013,(1):67-67
保护环境,教育为本,这是人类的共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指出:“环境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相似文献   

4.
教育环境建设的实施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人类正致力于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高校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为使培养的人才能自由、健康地发展,要求创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在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当代社会,面对人的丰富多样的个性,以及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主发展的倾向,我们应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环境建设的始终,注重人——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衡,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今社会全面迅速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作用也日趋强烈,要培养对社会负责的公民,促进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无疑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这也是地理教育在培养合格公民,对社会负责的新一代的重要功能,也是全面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高晓琴 《快乐阅读》2013,(10):120-120
随着当今社会全面迅速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作用也日趋强烈,要培养对社会负责的公民,促进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无疑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这也是地理教育在培养合格公民,对社会负责的新一代的重要功能,也是全面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卢贵新 《考试周刊》2014,(7):147-147
EP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简称。EPD教育项目的内涵可概括为: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决定能够对现在和将来的全球环境、整个社会产生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优育忧患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决定了教育必须是和谐的。唯有和谐的教育。和谐的班级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培养和谐的人,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热情将是新世纪我们教育事业的灵魂,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构建和谐的班级,为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创设和谐的环境,应该成为班主任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和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人类的理性认识规律是研究社会主义和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和谐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培养人的活动要求,探讨社会主义和谐教育可持续发展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和谐教育可持续发展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加强环境教育 创建绿色学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的战略方针,人们更加关注科技、关注教育、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环境,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因此,要自觉地把创建“绿色学校”、培养学生树立环境意识、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看做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生存、种族延续、人类发展的大事来抓,看成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从而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寻求和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培养良好的环境素质和环保道德修养。一、绿色学校的内涵所谓“绿色学校”,就是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社会的和谐,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幸福教育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反映在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宏观方面讲,构建幸福教育要解决教育公平和教育可持续发展两大问题。从微观方面讲,构建幸福教育要着力培养教师、学生及一切受教育者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环保意识是现代人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环境保护意识已构成了现代人的素质的重要内容。第二、开展环境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大自然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等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因此,使学生从小树立关心大自然、爱护动植物的观念,从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懂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从而日后自觉继承前辈保护这…  相似文献   

13.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在新时代发展下对于学生的成长影响突出,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意识到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对学生认知层面的提高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教育和谐是对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功能观进行重新整合定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和谐为教育的目标,以推动和维护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类的新文明为使命。本文从大学教育的内涵、和谐发展的现实性、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作用、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大学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阐述大学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与生物具有共同的生物基础,生命科学中的生态法则可以适度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态学强调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这与十八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相吻合.生态学视角突出强调学生自身发展与发展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明确继续教育学生发展目标、增强发展认同感、给予发展自主性、营造发展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以生态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的德育,使人类和环境和谐相处,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生态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自然生态和人类的关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思想品德生态教学的内容。生态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主要探索生物的多样性、生命之间的微妙和谐关系、环境污染对生态的严重影响、环境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材说明 (一)教学目标 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其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鼓励其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相似文献   

18.
谢军 《江西教育》2009,(1):14-15
(一)教学目标 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其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鼓励其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这个思想的要点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中介;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这个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有: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构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培养人的环境观念,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变环境持续恶化趋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愈加关注环境问题,对环境观念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而初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决策者、建设者和创造者,其环境观念的形成与确立,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课堂开展环境教育的先天优势,有意识地利用课堂教学开展学生环境教育,通过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念,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