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说服模型的高校德育工作者素质修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促使大学生的态度改变必须注重自身的形象塑造:一要增强自身的可信度,二要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前者包括增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后者包括高校德育工作者美化外表,提高受欢迎程度及保持与大学生态度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德基于信息传播过程的说服模型,高校德育工作者、德育信息、大学生和德育情境构成影响大学生态度改变方向和强度的四个基本要素,亦即构成影响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四个基本要素。本文对四个要素与高校德育的关系做了有效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受教育者态度改变的影响要素和内在机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影响受教育者态度改变的关键因素的观点,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一因素要促使受教育者的态度改变必须加强自身的印象整饰:一要增强自身的可靠性和可信性;二要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三要增强自身的外在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道德滑坡与德育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实问题入手,剖析网络道德问题对高校德育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应时措施:正确引导、做好预防,增强大学生的民主与法律意识;更新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时大学生开展"网德"教育,利用网络的优势加强德育教育;加强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培养.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防止网络社会道德滑坡,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良好人际环境指的是环绕在大学生周围能正面影响其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人际关系所构成的环境.它是高校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无形的高校德育人文环境.主要包括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形成的人际环境.当代大学生良好人际环境的构建就是要突出对“人“的教育,纳知性德育于生活德育之中;就是要重视校园无形环境的建设,实现外在德育与内在德育的转换;同时要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真正实现自身和谐.  相似文献   

6.
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优化高校德育工作环境.其最关键的是要加强德育工作无形环境的建设.构建高校德育工作无形环境,一要塑造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完美人格,为大学生提供无形的德育资源;二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无形的德育课堂;三要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无形的德育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为了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必须重视、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按照大德育的观念,在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肩负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都是德育工作者,而本文中“德育工作者”特指从事“两课”教育的教师和政工干部、学生管理工作者.他们是整个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整个德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对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和能力如何关系到德育的功效和成败,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是增强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主题,并且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既包括能力倾向和智力、政治倾向以及人格特质等个体因素,也涉及高校类型、课程经验和课外经验等高校因素.这启发高校德育研究者和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大学生道德认知研究,提升大学生道德推理能力,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方各种社会思潮、非主流文化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对当前高校德育的影响是双重的,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高校德育工作者,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适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将有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更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惠君 《巢湖学院学报》2005,7(4):154-156,148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社会生活的日益网络化、信息化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如何在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质量,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值得高校德育工作者进行认真地思考.树立德育首位的教育观念,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建立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确立完整的德育内容体系,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精神需求:高校德育的出发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精神需求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出发点。要增强高校德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必须关注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现实状况,以学生为本、转变德育理念;继续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德育过程有效性;积极深化课外活动内容,提升德育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信息社会,信息网络技术正全面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这也给高校德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对大学生开展信息活动中的伦理道德规范教育,对高校信息德育的内涵、特点和方法需要进行探讨,以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每位大学生都能够成为有伦理道德的信息社会人。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典范教育是德育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具有典范主体的形象性、典范教育效果的实效性以及典范教育客体的广泛性等特点。思政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弘扬正能量,树立新风尚;激励前进路,启迪新思维;树立示范性,发挥教育功能。思政工作者要善于抓典范教育的主流,要着力塑造大学生的灵魂,要促进大学生的自强与自立等,以全面提高典范教育在德育实践育人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社会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与要求,高校德育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深化高校德育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人格,改进高校德育方法,以便增强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浅论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如何走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社会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与要求,高校德育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深化高校德育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人格,改进高校德育方法,以便增强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对大学生德育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校及管理者的职责及权限、高校教育者职责及权限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职责及权限这三个层面阐释构建以人文本大学生德育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高校道德教育,视之为一种知识教育,以机械的限制性的管理、处罚替代德育,造成了德育的低迷、失效.积极探寻、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构建“一体化“的育人机制;加强德育人才建设;创新德育模式;创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从而增强德育的实效,有利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德育在高校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正确理解德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德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德育工作,不断探讨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高校德育工作新途径,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高校德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德育工作者要理性审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更新观念,努力探索有效对策,以期建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充分发挥高校德育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不牢,文明水准下降,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理应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传统文化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德育思想,具有非常高的德育价值。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德育元素,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规格的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